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借助于网络权力,通过网络运行效率间接影响集群创新绩效。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将网络权力分为知识影响力和规模影响力,将网络运行效率分为资源配置效率和关系运作效率,将集群创新绩效分为社会绩效、规模绩效和效率绩效。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河南省15个产业集群中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核心企业的知识影响力直接影响规模绩效和效率绩效,并通过资源配置效率间接影响社会绩效和效率绩效。规模影响力通过资源配置效率间接影响社会绩效和效率绩效,通过关系运作效率间接影响规模绩效和效率绩效。  相似文献   

2.
企业基于社会和经济关系建立的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渠道,对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及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以常州市8个产业集群的257家企业为调研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集群学习渠道对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基于经济关系建立的正式技术学习渠道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基于社会关系建立的非正式技术学习渠道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也呈正相关;②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特征的4个维度均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③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特征的4个维度在学习渠道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因此,在集群背景下,企业应通过经济和社会关系建立正式或非正式学习渠道,形成多维供应链知识网络,并借助技术学习和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的双向作用提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3.
企业基于社会和经济关系建立的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渠道,对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及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以常州市8个产业集群的257家企业为调研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集群学习渠道对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和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基于经济关系建立的正式技术学习渠道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基于社会关系建立的非正式技术学习渠道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也呈正相关;2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特征的4个维度均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正相关;3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特征的4个维度在学习渠道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因此,在集群背景下,企业应通过经济和社会关系建立正式或非正式学习渠道,形成多维供应链知识网络,并借助技术学习和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的双向作用提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4.
从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双重视角出发,以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构建双重网络联系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利用长三角地区196家高科技企业的调研数据,采取多元回归方法对上述概念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本地网络联系不仅直接促进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改善,而且通过影响吸收能力间接改善创新绩效;全球网络联系通过影响吸收能力而间接改善集群企业的创新绩效;本地网络联系与全球网络联系的匹配关系和平衡关系通过影响吸收能力而间接改善集群企业的创新绩效。因此,集群企业在积极构建外部网络联系以获取创新资源的同时,还应努力培养和提升吸收能力,以便更好地将外部创新资源转化为自身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蒋天颖  孙伟 《经济地理》2012,32(7):87-92,106
应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分析了绍兴市纺织产业集群网络结构,实证探讨了网络位置、技术学习和集群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选取了集群内4家企业对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作了进一步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科研机构、专业市场、龙头企业在产业集群网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基石;网络位置对集群企业技术学习和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技术学习正向影响集群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6.
核心企业作为产业集群中的领导者,对集群创新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但核心企业的领导风格如何促进整个集群持续创新尚缺乏深入研究。基于费德勒模型内核,揭示核心企业交易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与领导情境匹配情况对集群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核心企业交易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与集群创新绩效均具有正向关系;组织间信任和知识权力对核心企业交易型领导、变革型领导与集群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产品模块化负向调节核心企业交易型领导与集群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正向调节核心企业变革型领导与集群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在有利和适度情境下,核心企业变革型领导比交易型领导更能促进集群创新绩效提升,在不利情境下则相反。  相似文献   

7.
通过长春汽车产业集群实证研究,证实了集群网络是集群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解释了集群必然带来优势的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问题,并得出相应结论:知识创新是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竞争优势的源泉,而集群网络特征(包括网络结构和网络关系)影响着集群企业的资源配置和知识创新,进而决定着企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209份地方产业集群企业问卷数据,实证分析了集群网络结构、吸收能力以及技术创新绩效三者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集群网络结构对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响。网络规模、中心度和强度正向影响企业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②潜在吸收能力和现实吸收能力显著促进技术创新绩效;③集群网络结构显著促进技术创新绩效。但在集群网络结构的各项指标中,除网络规模外,网络中心度和网络强度并不直接影响创新,而是以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创新绩效;④在集群网络结构、吸收能力、技术创新绩效三者关系中,潜在和现实吸收能力是发挥网络结构优势、提升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我国重点省份的产业集群进行调研,采用研发投入、产品种类、名牌数量、销售额、利润等指标来衡量产业集群创新优势,选取网络中心度、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网络开放度、关系强度、关系稳定性、关系质量、网络共享8个要素表征产业集群知识网络,拟将知识转移、知识整合、知识开发作为中间变量,样本企业的规模分布及基本产能分布作为控制变量,基于开放问卷的数据等,采用结构模型方法,进行了假设检验,探讨了创新优势与知识网络的关系问题。研究结果显示,产业集群知识网络对创新优势形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产业集群本地网络作为知识的活动平台,是产业集群创新优势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集群中企业社会关系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已经被许多学者验证,由于制造业属性与旅游产业存在差异,对于旅游产业集群中企业社会关系网络通过资源获取能力影响创新绩效也会有不同。文章以五台山旅游产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问相结合的方式获得相关数据,运用回归模型方法,对旅游产业集群企业社会关系网络、资源获取能力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产业集群中社会关系网络强关系、资源获取能力均与创新绩效呈正向显著相关;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强关系与资源获取能力相关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传统关系网络对外部网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经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外部网络的经济活动嵌入在社会关系网络之中,并受其约束,在人际关系网极其丰富的中国,更有值得探讨的价值。本文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分析了外部网络与政府之间以及组成外部网络的企业之间的关系网络对外部网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以完善我国的制度化信任机制,建立高效率的、运作规范的外部网络组织。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企业网络能力的创新网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学光  徐金发 《技术经济》2007,26(3):42-44116
对企业创新网络的研究中,较多的研究都得到其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积极影响的结论,对企业而言,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主动影响和利用其创新网络,提高创新绩效,本文引入企业网络能力的概念,从企业层面,提出构建企业创新网络分析框架,最后,从企业资源要素和组织间学习两个维度,探讨企业网络能力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19,(4)
为合理评估高速公路网的时间价值效益,文章基于单个高速公路项目与路网的差异性比较,利用"前后对比分析"法,通过分析节点筛选、路网构建,建立路径选择、流量时间延误和单位时间价值模型等综合分析手段,提出了路网出行时间价值效益的测算方法,并以广东省新一轮高速公路网规划为实例,验证了该测算方法的有效性。文章提出的基于网络视角的时间价值效益测算方法,充分考虑了路网内路网之间的相互影响,更符合实际中公路网建设成网情况下的运营状况,该方法可为各类公路网营运后评价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大连亲子游网络游记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采用扎根理论和网络内容分析方法对大连亲子游客的游后网络行为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游后网络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为旅游吸引物,影响网络口碑的因素主要包括旅游的体验、设施及服务。大连亲子游产品可替代性强,独特性差,购物娱乐开发不足。综合分析提出注重景区景点建设,加强服务意识,完善旅游购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由于自然灾害和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应急物流网络的稳定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应急事件发生后,网络的破坏对应急物品的需求量和应急物品到达的时间(或最短路)都会产生影响。为了判定应急物流网络的稳定性,我们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分别针对有向网络图和无向网络图提出了网络最大流熵和网络最短路熵的概念。熵越大,应急物流网络关于这一指标的稳定性越差,反之稳定性越强。然后根据百分制的思想给出了基于网络熵的应急物流网络稳定性等级判断标准。最后用简化的江苏省城市间高速公路网络图为例来说明网络最大流熵和网络最短路熵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网络效应作为商务平台发展过程中重要研究对象,其实现是潮流效应(Bandwagon Effect)、规模效应(Scale Effect)、羊群效应(Herding Effect)、市场中介效应(Market-mediated Effect)和锁定效应(Lock-in Effect)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大众生产(Peer Production)、大规模协作(Mass Collaboration)、共享经济(Shared Economy)等新生产方式的产生,平台为更好地发挥新时期用户的“产销者”作用,提升平台综合竞争力,开始构建平台组合以形成跨平台网络效应。基于对国内外学者的文献梳理,拓展了网络效应研究的一般思路,从新经济环境下的多平台竞争模式出发,探究平台内网络效应和跨平台网络效应的形成途径和作用机制,挖掘跨平台网络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具体包括“新平台+旧平台”模式、“平台+在线论坛”模式和“平台+开源社区”模式。最后指明未来互联网商务平台网络效应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国内外从事网络效应研究的学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联盟型网络组织是组织之间因为某种目的或任务,根据一定的规则而结成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一种介于传统组织形式和市场运作模式之间的新型组织形态。为了使联盟型网络组织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需要对联盟型网络组织的战略进行协同,以达到战略的一致性。在联盟型网络组织的具体战略规划和实施中,必须研究联盟型网络组织各成员间的战略协调性和成员内部战略的协调性。多Agent组成的系统,其每个Agent具有代理性、智能性、自主性等特点。通过应用多Agent和Agent技术,并将其理论进行拓展,对联盟型网络组织的战略协同进行了建模方法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社会网络视角下R&D联盟网络的形成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界定和分析R&D联盟网络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运用自组织理论和社会网络中的强弱关系理论,探讨了R&D联盟网络的形成路径,并以我国台湾某R&D联盟网络的形成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认为,R&D联盟网络是通过基于强关系和弱关系的自组织、政府推动的他组织以及二者相结合的混合组织3条路径形成的,而且R&D联盟网络的形成需要研发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We consider rules that choose a location on a graph (e.g. a road network) based on agents' single-peaked preferences. First, we characterize the class of strategy-proof, onto rules when the graph is a tree. Such a rule is based on a collection of generalized median voter rules (Moulin, 1980) satisfying a consistency condition. Second, we characterize such rules for graphs containing cycles. We show that while such a rule is not necessarily dictatorial, the existence of a cycle grants some agent an amount of decisive power, unlike the case of trees. Rules for this case can be described in terms of a subclass of such rules for tree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 Numbers: C72, D78.  相似文献   

20.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中国城市网络信息空间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知信息空间中城市网络的组织与结构特征,对预测在网络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区域城市体系动态演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尝试探究基于微博信息空间的城市网络中不同节点的中心性与对等性,网络整体的一致性以及区域城市组团模式.以51个城市组成的中国主干城市网络为例,研究表明信息空间的城市网络与实体空间中经济网络、交通网络的高密度聚集区地理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信息空间城市网络的整合一致性高、分支少等结构特征,又体现出信息空间的虚实复合性特征.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提供了信息空间城市网络结构的重要甄别途径.与其他分析手段有机结合,以获得更加系统和动态的测度结果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