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高阶理论和关注基础观,运用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24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多样性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以及创新关注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多样性与企业创新产出存在正相关关系;高管对自主创新的关注在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多样性与企业创新产出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在国有企业或拥有更多冗余资源的企业,管理者对自主创新的关注与企业创新产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强。  相似文献   

2.
依据高阶梯队理论、注意力基础观和资源基础观,通过引入“精力”层面的创新注意力和“资源”层面的研发投入两种创新投入,构建“高管特征-投入决策-创新绩效”研究框架,实证检验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我国沪深A股上市的398家技术密集型企业2013-2016年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异质性不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3种职能背景中只有“产出型”高管对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创新注意力和R&D 投入在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对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到双中介作用和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VUAC时代的到来,创新的驱动作用愈发凸显。基于职业生涯关注理论、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以及调节定向理论,以上海和深圳两市2007-2017年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高管职业生涯关注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管职业生涯关注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产出;企业生命周期负向调节高管职业生涯关注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企业生命周期越长,高管职业生涯关注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作用越小;制度环境正向调节高管职业生涯关注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越好,高管职业生涯关注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作用越显著;风险承担在高管职业生涯关注与企业创新产出间起着中介作用,当高管职业生涯关注高、风险承担强时,企业创新产出会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4.
在高度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下,提高创新能力成为高技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方向。既有关于不同认知层面与行为或绩效关系的研究,忽视了对动态环境下团队认知交互作用机制的思考。从认知视角出发,探讨了动态能力在高管团队认知交互与创新绩效间的中介作用、动态环境对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以及动态环境对上述中介作用的调节效应。以长三角地区335家IT企业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①高管团队认知交互与创新绩效有正相关关系;②动态能力在高管团队认知交互与创新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③环境动态性对动态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④环境动态性强化了上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俞静  蔡雯 《技术经济》2021,40(1):20-29
基于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Bootstrap检验,实证分析了高管激励、分析师关注和企业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薪酬激励、股权激励都可以促进企业创新,高管激励力度越大,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越多;高管激励与分析师关注呈正相关关系,不论是薪酬激励还是股权激励,都会提高分析师对企业的关注程度;分析师关注在高管激励与企业创新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中介作用,高管激励通过提高分析师关注进而促进了企业创新,在控制了高管激励因素后,分析师关注对企业创新仍然存在明显正效应.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国企业的迅速发展,团队文化多样性如何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选取北京、上海、浙江等地企业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团队文化多样性中的人际文化多样性和个人内部文化多样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关系冲突和任务冲突形成的中介效应以及组织惯例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人际文化多样性对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个人内部文化多样性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团队冲突在团队文化多样性与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组织惯例负向调节任务冲突在人际文化多样性以及个人内部文化多样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卫武  易志伟 《技术经济》2017,36(1):35-40
以2011—2015年中国沪深A股12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高管团队异质性和高管团队断层线强度对企业创新战略的影响,以及高管团队的注意力配置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的任期异质性和职能背景异质性正向影响企业的创新战略;高管团队的断层线负向影响企业的创新战略;高管团队的注意力配置对其异质性、断层线与企业创新战略的关系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阶理论与调节焦点理论,通过中国373家企业问卷调查数据,探讨CEO环境不确定性感知对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CEO环境不确定性感知对企业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在CEO环境不确定性感知与企业创新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CEO特质调节焦点正向调节CEO环境不确定性感知与高管团队行为整合之间的关系,同时正向调节上述中介机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IncoPat平台检索得到的中国内地高校发明专利转让数据,以2011—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采用社交网络分析方法建立校友网络,分析高管母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校友网络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高管母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校友网络中心度对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企业越处于校友网络中心位置,高管母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对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水平的提升作用越显著。然而,企业创新的母校纽带也可能产生“小圈子”效应,从而固化创新思维,表现为高管团队海外背景异质性在高管母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与企业创新之间存在正向调节作用,但当企业位于校友网络中心位置时,这一调节效应不显著。过度强调“母校意识”可能遮掩海外异质性知识资源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与开放、多元的创新精神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发展和创新的源泉与重要资源。研发团队沟通行为是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探究其对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社会认同、知识共享等理论为基础,以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沟通行为与自主创新绩效的关系,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288份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研发团队合作性沟通对团队产品创新绩效和工艺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研发团队竞争性沟通和回避性沟通对团队产品创新绩效和工艺创新绩效有负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在研发团队合作性沟通、竞争性沟通与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中起显著中介作用,但是在研发团队回避性沟通对自主创新绩效影响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论为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团队自主创新绩效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路径,对企业提高知识共享与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创新应该包括许多维度,如单纯意义上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经营方式与理念创新、企业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关系创新、公共关系及整合能力创新等。而且创新分成多个层次,从技术创新到企业创新,再到整个经济体系的社会创新。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8-2018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创新政策工具及其交互项对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供给型和环境型创新政策均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数量增长,需求型创新政策对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影响均不显著;②需求型、环境型和供给型创新政策两两交互项能够显著提高基础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并显著增加创新数量,但对创新质量均呈显著负向影响;③需求型与供给型以及需求型与环境型创新政策组合功能呈协同互补性特征,供给型和环境型创新政策组合功能呈竞争性特征;④基础创新能力在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质量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技术创新能力在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数量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8-2018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创新政策工具及其交互项对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①供给型和环境型创新政策均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数量增长,需求型创新政策对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影响均不显著;②需求型、环境型和供给型创新政策两两交互项能够显著提高基础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并显著增加创新数量,但对创新质量均呈显著负向影响;③需求型与供给型以及需求型与环境型创新政策组合功能呈协同互补性特征,供给型和环境型创新政策组合功能呈竞争性特征;④基础创新能力在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质量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技术创新能力在创新政策工具对创新数量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结合组织学习和企业二元式创新理论,探讨成功创新经历对企业未来创新绩效的影响。以2000—201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专利数据为基础,研究发现,成功创新经历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后续专利申请数量。但是依据创新实质和创新幅度将创新分为探索式创新与利用式创新后,发现企业后续专利申请主要体现在利用式创新方面,不利于企业探索式创新。间接影响因素检验表明,企业间合作研发程度越高,成功创新经历越能够显著提升其后续创新质量,但是路径依赖越强的企业,其后续创新质量越差。从新的视角推进企业成功创新经历研究,就当前关于成功创新经历对后续创新绩效的影响悖论给出解释机制,同时对企业增强创新能力、维持长期竞争优势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I argue that the critical potential of innovation studies can be considerably enhanced by including questions of ethics, both as an object of study and as an aspect of study. I approach this by first reviewing what we understand by ethics, secondly by speculating how two stylized opposing positions in innovation studies-radical epistemology and radical politics-might each treat the question of ethics, and finally by offering a position that is complementary to those whilst not attempting any resolution of their supposed dilemma.  相似文献   

16.
内生创新、本土创新与自主创新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国内学术界对内生创新、本土创新与自主创新三者之间模糊、混淆甚至是混乱的研究现状,本文从理论基础、内涵和内在联系等方面理清这三个概念.基于广泛的文献回顾,我们发现内生创新概念来源于内生增长理论,本土创新概念来源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而自主创新概念则产生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实践的客观要求;在内涵上,内生创新主要指R&D努力和知识存量,本土创新侧重于产业集聚或产业关联带来的技术外部性,自主创新侧重于国家的创新战略和创新环境等综合影响;从内在联系上看,创新可理解为由企业层面的内生创新、区域与产业层面的本土创新和国家层面的自主创新而构成的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   

17.
简论技术创新以及非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的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由于其所具备的功效性已被当作创新的代名词。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共同构成了企业创新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方面,技术创新和非技术创新的不同因素对企业经营各有不同的功效;另一方面,各种因素适宜的集合将会发挥出整体大于部分的协同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综述对朴素式创新的概念定义、特征以及发展模型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并进一步指出朴素式创新对中国企业创新模式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春红 《现代财经》2002,22(2):16-19
本文分析了当前金融创新的特点及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政策效果等所产生的影响,提出我国货向 从调控方式、调控范围、作用对象、政策工具等方面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技术创新逐渐成为新的官员晋升标尺,地方政府的竞争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并通过"有形之手"影响企业创新活动.基于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和地级市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科技支出存在策略互补型竞争,且竞争在2013-2018年、主官处于第二任期、东部地区的样本中更加明显.这表明,创新竞争已成为地方政府之间新的竞争模式.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创新竞争显著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这种激励作用随着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呈现出先增长后减弱的倒U型特征.机制检验结果则表明,政府围绕科技创新展开竞争会提高企业创新补贴、税收优惠和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改善企业创新环境,从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