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本文根据我国矿产资源国情,论述了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必要性和矿产资源税、费的不同内涵,认为不能采取税费合一的办法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征之于矿用之于矿,不断扩大矿产资源储备量,保证矿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矿产资源安全和矿业经济发展方面的矛盾不断显现,保障矿产资源安全、促进矿业经济发展仍然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文章结合我国矿产资源国情和供需形势,从矿产资源保障战略、矿产资源管理、生态文明与矿业发展、地勘行业改革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对矿产资源安全与矿业经济发展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关于建立中国矿产资源储备体系的政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产资源储备对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意义深远.储备的对象包括短缺矿产和优势矿产,储备的形式分为矿产品储备和矿产资源战略基地储备.影响矿产资源储备的因素复杂多样.中国矿产资源储备的政策体系应当涵盖立法、运作与管理体制、储备体系、补偿机制、资金筹措和信息平台等多个方面,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国情周密部署.  相似文献   

4.
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政策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政策是为了保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能够得到全面实施而制定的各类政策的总和。我国已制定的矿产资源规划政策措施包括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政策、实施管理政策等。这些政策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划法律地位不明确,管理制度需加强,缺乏有效的实施手段。"十一五"期间促进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政策,矿业权市场建设政策,矿产资源宏观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5.
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矿产资料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特别是对几种大宗的、战略性的矿产资源安全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并提出了三项因应此影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矿产资源分类分级是地质勘查、矿业开发、资源管理、国力估价的主要依据。为了有效地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我国的矿产资源,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应当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新方案。文章并就此问题提出了个人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21世纪中国矿产资源的地位与作用、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矿产资源国家安全的影响、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矿产资源国家安全的策略这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矿产资源面临的安全问题,并针对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提出了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矿产资源国家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发展格局下的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是以国内市场为基础、国内资源保障为底线,兼顾国外市场和国外资源为补充的资源保障体系,通过经济政策提高我国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在系统分析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和矿产资源开发3个阶段经济特征基础上,指出我国矿产勘查开发存在基础地质调查投入不足、矿产勘查激励政策尚不健全、矿产开发税费体系不完善等3方面问题。结合部分国家关于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方面的经济政策实践,提出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经济政策改革方向:(1)国内重点加强基础地质调查投入和服务、建立健全矿产勘查激励政策、完善开采阶段收益分配制度;(2)加强国外资金补充能力建设应以资金支持为核心,构建稳定的海外投资合作关系、制定形式多样的资金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矿产资源权利金制度研究浅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对国内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的发展现状及其与国外权利金制度的对比研究,阐明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权利金制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经过对比分析,充分借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建立我国矿产资源权利金制度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状况与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政策密切相关。1950~1998年,我国区域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政策同我国区域经济政策一样,大致分为二个时期五个阶段,即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的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又可以1957年和1965年为界分为三个阶段;后期则以1992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文章认为,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状况不仅受控于区域经济政策,而且是区域发展的组成部分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决定生产力布局的重要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矿产资源是国家所有的,但是我国的矿产资源开发的法律政策实际上是将矿业权定位为用益物权,考虑到矿产资源的耗竭性,矿业权的使用权事实上转化成为一种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并未实现,这直接导致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影响了矿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通过顶层设计,确定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价值,完善制度,确保矿产资源开发对经济社会的持续保障。因此,要通过改善税费政策、完善矿业权评估、落实环境保护、建立利益分配机制来实现矿业权的国家所有权,促进矿业开发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分析矿产资源原产地补偿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遵循对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要有针对性、符合相关学科的理论、处理好与现有相关概念和政策的关系、尊重有关名词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习惯、尽可能与国际上的相关概念接轨等原则,界定了矿产资源原产地补偿政策体系的概念。并针对矿产资源原产地补偿政策体系框架建立的总体目标、补偿的内容、补偿的主体,结合我国矿产资源原产地补偿的现状,从资源补偿、生态环境补偿和资源所在地经济补偿三方面设计了矿产资源原产地补偿政策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构建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 ,阐述了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障碍 ,并结合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和几个值得争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矿产资源税费理论观点以及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税费征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矿产资源补偿费在征收上应体现级差地租;矿产资源税费的制定要符合国家政策,并随着国家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调整;同时,对不同矿种的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的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贫富差距调节与治理的基本思路是,从差距形成的源头、过程、结果等环节入手,在社会公平与效率目标的平衡中寻求最优制度安排。包括分配政策、区域政策、产业政策、农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等等。而根据我国国情并借鉴发达国家运用税收政策调节贫富差距方面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6.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结合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初步构建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分为单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政策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构建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整理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集;提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工作程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绝大多数矿床具有很大的合理利用潜力.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研究矿产资源合理利用规制,既是形势所迫,也符合国家的发展规划.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国土资源部及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矿产资源合理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推动了我国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但仍存在定位模糊、缺乏强制力和有效管理等问题.今后应健全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设立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专项基金并建立监管机制,尽快组建国土督察局,加快出台矿业企业整合政策,建立重要矿产资源保护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有关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对于缓解我国资源压力,保障国家经济和资源安全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发展不均衡,关键技术攻关初见成效但全国水平差异较大,法律法规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作用初见成效。存在着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总体水平偏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综合利用技术缺乏等问题。应健全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法律法规政策,进一步明确相关法规概念,适时开展全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调查,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和研发深度,制定和完善相关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用以促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使我国矿业发展走向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我国矿床类型多而复杂,伴生共生矿多等特点,论述了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十分必要性,并就如何实现综合开发和利用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全球矿业市场格局面临深度调整,我国矿产资源国情没有变,供应保障能力正在经受国内资源基础薄弱、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新变化、全球市场控制力和话语权弱等方面的挑战,加上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的隐患,更加突显我国矿产资源安全形势的严峻。一是矿产资源结构性短缺,需求持续旺盛,供应"大头在外"的基本态势没有变。除钨、钼等少数矿产外,我国油气、铁、铜、镍等约2/3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储量占全球比重均低于20%,资源供应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虽然我国约有2/3的战略性矿产品产量总体保持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