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柳红 《金融与市场》2005,(11):48-50,55
本文从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管理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当前农业政策性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类型,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信贷风险管理一直是金融业努力探索的问题.对我国农业政策性银行而言,面临着政策性与市场性双重风险,防范和化解政策性信贷风险意义特别重大.本文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提出防范和化解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的基本思路建立贷款风险预警防范系统;建立农业政策性信贷安全区;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加快超库存量粮食顺价销售;争取国家政策,加快消化政策原因形成的财务挂账;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内控机制,实行责任追究;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我国"三农"发展的瓶颈,亟待政策性金融来弥补农村金融市场缺陷.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起步和发育较晚,如何完善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制度,国际经验可资借鉴,其中,建立立法保障、多渠道筹集稳定的低成本支农资金以及完善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是要优先解决的三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信贷支农思路,选准突破关键领域,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经营农业政策贷款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其业务范围、业务规模、经营机制、经营管理等方面仍与我国农业发展不相适应,需要作出科学的调整.新形势下拓展农业政策性贷款业务须从七个方面入手:一是构建多家金融机构参与、经营、承办、投资农业政策性贷款的格局;二是建立完善以防范风险和提高使用效益为核心的可供选择的多种类贷款方式;三是选好对象,突出重点,扩张农业政策性贷款的规模及范围;四是结合实际,适应需求,制定优惠的贷款利率和期限政策;五是建立完善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筹融资运行机制;六是建立完善农业政策性贷款的进退出机制;七是建立完善农业政策性贷款法律条令.  相似文献   

5.
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加强部门合作与协调,调动多方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巨大合力保险本质上是一种灾害补偿制度。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是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出台《农业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于完善国家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风险保障能力、减少农民因灾损失、帮助农民及时恢复生产、  相似文献   

6.
随着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的实质性推进,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发生了五大变化,造成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变化的有三个主要因素,需要从转变经营理念、信贷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机制、风险补偿机制和刚性约束机制入手,寻求降低农业政策性信贷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一)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否实施、执行并推广,政府的扶持是关键.2007年以来,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之所以能比前三年取得更快的发展速度,与政府的高度重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农业政策性保险实行财政补助,是新形势下财政支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构建农业生产风险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2007年10月,大连市政府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9.
农业政策性银行风险有其自身特点,主要表现在政策性、资产流动性、经营性、市场性及内部管理等五个方面。通过对这五个方面风险分别设置若干监测指标,进而对农业政策性银行风险进行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0.
罗向明 《金融纵横》2009,(4):37-40,68
政策性农业保险政府通过各种扶持政策为稳定国民经济而实施的一种国家政策,农业保险是防范农业风险的重要手段,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乃至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由于各地的农业经营模式不同,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政策性农业保险应该如何实施,如何选择适合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制度模式等,都是各级政府和保险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优势(Strength):一是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农民广泛参与的公益性、微利性保险,比其他商业保险更具有广泛性、公益性、优越性。二是财政补贴优势明显。目前庆阳市主要涉险农业有能繁母猪、奶牛和玉米,政府补贴能占到保费的80%以上。三是服务"三农"效果良好。自从2007年甘肃省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5年间庆阳市保险业累计提供农业风险保障7.19亿元,累计赔付赔款0.18亿元,受益农户30.35万户次。劣势(Weakness):一是政府在能繁母猪、奶牛保险上推动乏力,保险公司参与积极性不  相似文献   

12.
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与主体博弈分析及风险防范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与主体进行角色定位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等主体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在不同风险状态下的利益博弈关系,探讨了政府介入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件下风险补偿的博弈行为,分别从政府、商业保险公司和农户三个主体的角度提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风险的具体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3.
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西农业保险存在的现实问题表明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这种状况反映了商业经营模式下农业保险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其原因既有农业政策性准公共品本质的影响,也有当前农业保险组织体制安排与法律制度的缺失。必须在建立多层次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中,逐步形成以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为主导,促进农业保险合作组织和商业保险的发展,构建有效的农业保险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14.
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可持续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我国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呈现出了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政府补贴不断加大、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和经营规模不断创新的局面。但是还存在缺乏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缺乏系统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财政补贴资金不到位等问题,本文主要从这三个方面问题着手,略论应该如何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保险公司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采取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模式。保险公司的逐利性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非赢利性存在矛盾,并且政府与保险公司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形成委托代理关系。为了激发保险公司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管理、控制保险公司道德风险,提高农业保险运作效率,应根据政府与保险公司的风险偏好,构建由低风险报酬和高风险报酬共同组成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分散农业生产风险,补偿农业灾害损失,稳定农业生产,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本文阐述当前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开展情况,并结合福建省情况,分析了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险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政策宣传力度、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保障服务机制等方面提出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农业保险是许多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农业保障方式,其目的在于降低农业经营中遇到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以保障农业的稳定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农业保险尤其是政策性农业保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然而随着农业保险覆盖面的日趋扩大,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保险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逐步显现,阻碍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袁琼 《河北金融》2012,(3):55-57
国家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推行,可以构筑起作为弱势群体-农民的收入安全网。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农业生产风险状况也不同。农业风险的特殊性要求加强农业保险立法,建立多层次的农业再保险体系,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有效、有序经营提供保障,并积极通过实践探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八月,江苏省灌南县出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性工作方案》,先期开展水稻、小麦两个险种。农业政策性保险采取政府和人寿保险公司风险共担的联办共保运营模式,政府承担保险责任的  相似文献   

20.
《甘肃金融》2002,(Z3):17-22
在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研究农业的发展问题非常重要.农业的基础性和弱质性决定,健全而完善的支持体系是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农业目前面临的形势及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作用的研究,主要回答三个方面的定位问题:一是入世后我国农业发展的路子如何定位;二是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职能作用如何定位;三是从现阶段的职能任务出发,农发行的业务范围如何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