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鹦鹉背唐诗     
鹦鹉背唐诗新加坡有一只鹦鹉,不但会唱三种语言的歌曲,还会朗诵唐诗。它朗诵的李白的《静夜思》,从第一句“床前明月光”到最后一句“低头思故乡”,一字不漏,而且抑扬顿挫,停顿有序,令人大开眼界。除了唐诗外,它还会唱《康定情歌》。鸟主人是音乐工作者,花了多年...  相似文献   

2.
李岷 《中国企业家》2009,349(20):9-9
我想知道,一年多以前广东地区声称“腾笼换鸟”被换掉的那批“鸟”是否飞往另一个“笼”中?我想知道,今年以来在山西煤炭业强力整合煤老板们纷纷撤出的背蒂丁难以计数的巨额“煤金”会去哪儿(有一个所谓业内估计数字是3000亿元,仅做参考)?还有经济危机以来被国际市场猛然收缩的形势压得喘不过气的江浙出口型企业,产品出口没了,资本出路呢?  相似文献   

3.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天之云。”“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题记  相似文献   

4.
题图这张照片展示的车辆,是轻摩?还是助力车?笔者如实告之,这是中国(济南)轻骑摩托车集团生产的“金鸟”助力车。 如果你漫步南京街头,就会发现许多这种造型酷似“木兰”轻骑的“金鸟”助力车满街奔跑,组成了一道奇特的都市风景线。据有关部门透露,南京市现有各种助力车约4万辆,其中“金鸟”约有3万余辆。仅半年多的时间,就有这么多“金鸟”展翅石城,其速度之快,实在令人称奇!  相似文献   

5.
<正>“鲲龙”水陆两栖飞机“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我国首款自主研发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取义“上天如鲲鹏,入海如蛟龙”,是一艘会“飞”的船,也是一架会“游泳”的飞机。以“鲲龙”之名,寓意着飞行与航行的双重能力,传递出勇往直前、探索未知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大众标准化》2008,(7):57-57
6月17日,世界上最早的鸟和花在中国专家的手中“复活”。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首席教授、刑事相貌学专家、痕迹考古学家赵成文在辽宁省朝阳市公布了它们的复原图。  相似文献   

7.
徒劳的寒鸦     
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一个日期,要求众鸟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鸟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起众鸟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粘住.  相似文献   

8.
现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在我国企业界颇为风靡,许多人甚至能把彼得·圣吉教授的“五项修炼”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学习型组织毕竟是个舶来品,如何做到“本土化”仍是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谐趣园     
<正> 绝妙诗谜某年深冬,苏东坡和诗友袁公济踏雪赏景。袁见白雪皑皑,悟出一句唐诗,想出一则诗谜,对苏东坡道:"柳宗元有诗云:‘雪径人踪灭’,以此作谜面,请猜半句七言唐诗。"柳宗元《江雪》诗,原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袁氏为了编制诗谜略有改动。苏轼听了,暗自思忖:"半句七言诗",究意是三个还是四个字呢?总不可以是三个半字吧!边踏步边思索,突见一群山雀冲天飞去,顿时悟出了谜底,诗日:"雀飞入高空"。袁公济一听,哑然失色,十分佩服苏东坡的敏捷诗才和绝顶聪慧。原来这两位文人各吟出一句诗组成谜语,谜底正合上杜甫的七言《绝句》:"一行白鹭上青天。"所谓"半句七言唐诗",应该把杜甫这句诗中的"鹭"字拦腰划断,变成上下两个字:即"路"和"鸟"。上半句是"一行白路",正合袁公济的"雪径人踪灭";下半句"鸟上青天",正是苏东坡所吟"雀飞入高空"。  相似文献   

10.
两头鸟     
《大众标准化》2011,(8):31-31
从前,森林里有一只两头鸟.这鸟的两个头“相依为命”,遇事向来两个“头”都会讨论一番,才会采取一致的行动,比如到哪里去找食物,在哪儿筑巢栖息等。  相似文献   

11.
乡村长廊     
能说十种语言的鸟。美国鸟类学家杰纳驯养的一只鹦鹉,能用中国话说“热烈欢迎”,用英、法、德、俄、西班牙和意大利语说:“您好”、“晚安”,用日语说“该死”,用阿拉伯语说“真主保佑”和用印第安人的话说咒语。会笑的鸟。在澳大利巫山林中,有  相似文献   

12.
双头鸟之死     
《人力资源》2008,(6):76
从前,某个国家的森林里,有一只双头鸟。名叫“共命”。这鸟的两个头“相依为命”,遇事向来都会讨论一番,才会采取一致的行动,比如到哪里去找食物,在哪儿筑巢栖息等。  相似文献   

13.
有一种“饮水鸟”的玩具,造型象一只长脖子鸟,鸟脖子安根轴,支承起来可以摆动。把饮水鸟的头部按住,将鸟嘴浸在盛水的容器里,手一离开,这饮水鸟就会时而昂起头,时而把嘴浸在盛水容器里,自动连续不断地饮水,直到把容器里的水饮完为止。  相似文献   

14.
用“两只老虎几匹狼“来形容当前宁波服装企业的现状,不是笔者的杜撰,而是东华大学教授包铭新、苏州大学教授李超德等一批服装评论家脱口而出的话.“两只老虎“指杉杉和雅戈尔,“几匹狼“是指罗蒙、洛兹、太平鸟、培罗成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其它品牌.……  相似文献   

15.
徒劳的寒鸦     
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一个日期,要求众乌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乌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起众乌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鸟都一齐来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见花花绿绿的寒鸦。在众鸟之中显得格外漂亮,准备立他为王。  相似文献   

16.
王干哥     
我的故乡克什腾旗,黄岗梁、大青山等深山中,有种鸟名叫“王干哥”,鸟若山鸽大小,色黑灰,鸣类人声,日发两音,上午“王干哥”,下午“狗日的”。此鸟以食人参籽为生,采参者,见到干哥鸟,便等于见到了人参。  相似文献   

17.
吕营 《财会月刊》2008,(4):I0003-I0003
“环境保护”一词虽起源于近代,但早在4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人就有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夏朝时有“禹之禁”,类似于现在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法规。“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关于环保的法规了。而荀子在谈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时说:“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川渊枯则龙鱼去之,山林险则鸟兽去之。”  相似文献   

18.
公路桥台背、涵洞背、挡土墙背的回填(简称“三背回填”)是一项容易被忽视又不容易做好的工作,常常因为多种原因而严重影响公路的使用性能.路面施工完成后桥涵结构物台背回填区继续沉降,致使台背与结构物连接处出现台阶,车辆通过时容易产生腾空现象,工程界通常称作为“桥头跳车”.桥涵两端的差异沉降对于道路、车辆和驾乘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危害.  相似文献   

19.
在世人心目中,中国不仅是“丝”的国度,更是“诗”的国度。以唐诗艺术高峰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传统,真可谓美轮美奂,洋洋大观。它们不仅是中国人民的  相似文献   

20.
唐诗人王维在《终南山》一诗中写道:“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台,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何处宿,隔水问樵夫。”汉武帝因“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于公元前112年在翠华山拜谒太乙神,故翠华山又名太乙山。而翠华山的得名,一是因为过去它青翠美丽,一是因为明末清初在这里有翠华姑娘的爱情故事。而偏重后者甚众。陕师大教授曹冷泉先生(已故)曾于1932年所作长诗《翠华曲》序言中写道:“翠华山位于西安东南之五十里,山以翠华姑娘而得名。西安古老相传,翠华姑娘是泾阳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