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沈德新 《活力》2011,(12):230-230
灾难性事件包括自然性灾难事件和社会性灾难事件,无论是哪个国家.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制度,都难以避免灾难性事件的发生。面对灾难性事件.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及时、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供丰富、连续的新闻信息.尊重和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讲究报道的方式和方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  相似文献   

2.
郭丹茹 《新远见》2011,(5):74-77
在灾难事件报道中.报纸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两种:新闻图片与文字报道。在灾难报道中,新闻图片甚至比文字报道更为重要,因为灾难性事件具有突发性、复杂性和异常性等特点,单一运用文字叙述很难再现事件现场及救援情况.而采用几张现场图片不仅突出了现场感.还能提高报道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3.
白雪松 《活力》2011,(6):262-262
作为诸多新闻品种的一种,现场短新闻是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以短小的篇幅再现当时的景况.并把新闻事件传播给受众的一种新闻体裁。现场短新闻是一种常用体裁。是受众喜爱的一种报道形式。由于它同时具备了新闻价值高、现场感强、篇章短而精等特征,适应人们对信息的需要,适应了信息大爆炸的知识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吴新星 《活力》2012,(14):80-80
近几年,国内自然灾害频发,“达维”台风袭击辽宁山东,暴雨冲毁铁路、农田、房屋,使得铁路客运中断,数万旅客滞留,农民流离失所。“7·21”北京暴雨夺去多人性命。作为灾难性事件载体的灾难新闻,其报道方法不仅关系到灾难信息的传播效果。而且还关系到灾难事件主体的精神状态和面貌。因此。灾难新闻除及时地报道灾难,理智、科学地分析灾难之外,新闻记者还应力求把受众的内心体验放在心上,让受众看到生命在灾难中的真实情况,体现生命在灾难中的尊严与价值、无私与智慧、善良与坚强等人性的光辉,彰显人间大爱,从而“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相似文献   

5.
王琨 《活力》2012,(10):205-20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资讯能够快速传播的网络媒体占得了先机,而人们在接受大量资讯的同时对新闻事件背后的解读需求日益突显。传统媒体应坚持新闻专业性,对事件深度报道并挖掘,发挥自身优势来吸引受众。在此背景下,哈尔滨电视台自20lO年底创办了一档民生新闻评论节目——《道里道外》,通过主持人与嘉宾的现场交流,对发生在百姓身边的民生新闻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刘荣宾  赵亚洲 《活力》2009,(2):66-66
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面对痛苦的受难者.新闻媒体是否有权利让他们再去回想一遍他们所遭遇的痛苦?而这些报道公开后.又会给受难者以多大的打击?这时的新闻媒体是不是应把损害降低到最小。而不是为了新闻价值而牺牲他人的利益?我国目前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传媒道德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是对人的生命、尊严的冷漠。这种传媒道德意识的缺失说到底,还是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的缺失,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水平直接决定了其新闻报道中体现的人文关怀水平。那么,在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媒体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应该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呢?  相似文献   

7.
关英 《活力》2010,(10):181-181
经济新闻是“关于经济方面新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实质上.经济新闻和其他新闻一样都是一种信息的传输,我国当前至关重要的工作重心是加快经济发展.经济信息越来越成为媒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地方报经济报道的记者和编辑,就必须考虑使地方性经济报道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成为吸引受众。打造媒体品牌的重要宣传报道方式.在传播经济信息、突出主题、当好翻译、提高亲和力、注重创新、加强经济评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尹冬 《活力》2012,(13):48-48
本文试图通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析我国突发新闻事件报道的有关规律,从受众需求心理的角度去践行我们新闻报道,并总结其新闻报道所要遵循的原则,是我国突发新闻事件报道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突发性事件的策划,现阶段仍处于待发展状态。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为代表,结合当时报道视频、数据资料等,综合分析在发生突发性事件时,新闻媒体应该如何及时准确进行新闻策划。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新闻媒体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的及时准确报道,有利于受众对新闻媒体突发性事件报道的了解更透明。  相似文献   

10.
薛峰 《活力》2011,(7):169-169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凭借现代电视技术手段,以电视传播符号为载体,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通过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关系并预测其发展趋向.使受众认知社会事实和意义的报道方式或理念。它以其深邃的理性思辨,从广阔的时代背景上展现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内涵和深度,因而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新闻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焦文波 《活力》2012,(15):60-60
现场报道,是一种一对一的传播方式,是直接与新闻人物见面,直接与被采访对象交流,把新闻人物与新闻现场带到观众面前的一种报道形式,最能体现新闻事件的现场感,并且给观众以无懈可击的身临其境感。在电视现场报道中,记者是以采访者、目击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与新闻事件同为新闻的主体,是节目与受众之间交流的纽带,在现场报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提高记者把握现场的能力,使现场报道更具现场感,是决定现场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李春晓 《活力》2010,(20):154-155
社会新闻作为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的一种新闻题材,报道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贴近、利益相关、情趣相连,因而博得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正因为社会新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这种优势,搞好社会新闻报道也就成为各新闻媒体提高自身竞争力,吸引受众的一个重要手段。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报纸靠读者求生存已经成为现实与必然。面对这个现实与必然,作为《伊春日报》如何去争取更多的读者,从而更加体现出自己的权威性.发挥好自己的指导性.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新闻宣传,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3.
李春发  张莉岩 《活力》2011,(11):202-202
新闻,应当按新闻规律办事,而新闻规律的核心则是满足受众的需要。要满足受众的需要。就必须以读者为本,必须由组织传播遵循的“传者本位”向大众传播遵循的“受众本位”转变,这是社会转型期新闻改革观念和操作上必须正视而且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报纸要征服读者.就要让读者喜欢读你的报纸.这样才能更好地扩大发行量,启动广告市场,激活新闻资源市场,进而更好地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和报纸的服务功能。新闻活动是围绕读者市场展开的,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是由读者市场的需求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郑延金 《活力》2011,(11):230-230
在新闻报道中.记者都渴望能使用激发读者情感的语言,让新闻感动受众,而在新媒体不断涌现的时代.新媒体的传播风格强化了这种渴望。而它往往出现这样的结果:记者选择的语言及事实比事件本身还生动、令人兴奋。记者尤其是年轻记者迫切希望自己的语言生动富有创造性,这种激励会使他们的语言和报道脱离了激发他们灵感的现实。 新闻写作要求是用事实说话,语言是用来准确地、生动地传播事实。新闻要按新闻的规律办事。事实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是激发记者灵感的现实,新闻报道就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报道新近出现的事实。记者写新闻就是选择、叙述事实,通过归纳、鉴别、组合,让事实呈现出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15.
王媛 《活力》2011,(5):164-164
在一个城市或地区.由于媒体密度增大.同一新闻资源经常被多家媒体同时采用。面对相同的新闻事件,谁能做得技高一筹,谁就能赢得受众。如何在同题竞争中彰显媒体的独家特质,则是媒体竞争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16.
李华梅 《活力》2011,(11):195-195
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 在当前网络新闻日益充斥的时代,传统媒体已无法在新闻的广度上与网络相抗衡.只能在新闻的深度上下工夫,因此,如何更好地发挥深度报道的优势,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洋 《活力》2012,(6):169-169
会议新闻相对于其他报道领域而言。具有政治性和政策性强、权威性强、新闻性突出、信息量丰富等特点,做好会议新闻.不仅是衡量一家新闻媒体价值观的重要指标。而且也往往会受到受众的高度关注。因此,改进会议报道已成为新闻媒体和受众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18.
高春喜 《活力》2011,(12):177-177
现场短新闻是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以短小的篇幅。精练的语言,再现当时的情况.并把新闻事件传播给受众的一种新闻体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快,他们不喜欢长篇大论,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最新、最好、最快的信息,所以现场短新闻以独具魅力的传播方式,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李岩 《活力》2012,(17):59-59
民生新闻是从百姓之中采集制作而成的新闻,采用平民的视角。报道百姓身边的新闻,内容上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从形式上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了受众与新闻从业人员的距离、与新闻媒体的距离、与新闻节目的距离。民生新闻是站在平民视角、报道民生内容、导向于民本思想.民生新闻不是一个有关新闻题材样式的具体概念.  相似文献   

20.
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面对痛苦的受难者,新闻媒体是否有权利让他们再去回想一遍他们所遭遇的痛苦?而这些报道公开后,又会给受难者以多大的打击?这时的新闻媒体是不是应把损害降低到最小,而不是为了新闻价值而牺牲他人的利益?我国目前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传媒道德意识缺乏的主要表现是对人的生命、尊严的冷漠.这种传媒道德意识的缺失说到底,还是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的缺失,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标准和职业水平直接决定了其新闻报道中体现的人文关怀水平.那么,在灾难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中,媒体在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应该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