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以江西为例,通过半参数面板数据模型和ADF变量检验证明,收入分配与流动性约束制约了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分析表明,城镇居民消费与区域经济发展成正相关关系,同时,区域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限制了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只是居民收入增长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并非每个国家的居民收入都能实现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本文在对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国际经验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选取美国、日本、韩国等三个国家,重点分析其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的经验,并对这些相关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作者认为,从世界经验来看,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劳动者报酬占比,促进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的主要措施包括:工资集体谈判;制定最低工资法律法规;实行分享制与职工持股计划;推行股票期权计划;政府不断调整财政税收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本文在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当前我国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增长不协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滞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国民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是根本症结,而收入分配机制的不合理又进一步加剧了滞后的程度。从深层次看,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不合理放大了由生产力不平衡、自然资源等客观条件形成的收入差距。经济社会体制如城乡分割管理体制、社会再分配机制等存在的弊端强化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助长了城乡、行业、区域等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差距的变化是城镇居民家庭乘用车生产规模扩张的主要影响因素。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上升期最长、年均增速最高的新一轮增长周期。其中,家庭乘用车的快速发展是最重要的内需基础。目前,城镇居民家庭乘用车已进入增速下降的成熟期,预计在2016年左右达到乘用车产量规模极大值。应鼓励更新需求、开拓新市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以刺激现阶段国内乘用车需求,发挥汽车工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利用耦合理论来分析科技金融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科技金融和经济增长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2006-2018年北京市的统计数据,对科技金融与经济增长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进行测度.结果 显示,北京市科技金融与经济增长的综合指数均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也逐年提高,从最初的勉强协调状态逐渐发展为高级协调状态,但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增长滞后,基于此,提出增加科技金融经费投入,推动实现高耦合的良性共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注重科技金融人才培养,形成良好金融创新氛围等建议,以进一步促进北京市科技金融与经济增长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可以说是内忧外患的一年,中国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球消费能力和欲望大受挫伤的背景下,“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城乡就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写进了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说社会保障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在推动经济发展、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即经济体制上向市场经济转型和社会结构上向工业的现代化社会转型。这两个因素叠加重合,可以说在世界现代化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所有关键性经济改革最终都要触及深层次的利益关系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改革初期,我们主要是要解决社会缺乏活力和效率的问题,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是过去所不曾有的在城乡、地区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较大利益差别,强调公平、公正、共同富裕;改革初期,我们更多地注重经济总量指标的增长,而今天,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现实要求我们认真分析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化的特征,对新形势和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判断。“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正是中国发展新阶段具有战略意义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的微观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在1990-2007年间的收入增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快速增长的同时,女性的收入水平在绝大部分年份显著低于男性;同时,老年人口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年轻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群体的收入水平和增速也都落后于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群体.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经济增长成果惠及更多民众,未来应更多地关注女性、老年人口以及受教育程度较低者等弱势群体的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需要我们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协调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关系,保持投资的协调增长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民生是改革的目的,居民收入是衡量民生的一个标尺,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角度,对安徽三十多年来的改革作了回顾和分析,对安徽的改革探索进行了总结,并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大量文献研究得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拉大趋势。从机制安排的角度对于这一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解决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提供新的思维。本文用Theil指数测评1990年以来上海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扩展和收敛趋势,对影响上海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人均GDP、抚养系数、城市化水平、非农就业率等11个变量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政府调控、市场一体化、教育三大公因子指标,从机制安排角度揭示出城乡居民收入差异与协调增长机制,得出城乡居民收入协调增长就是在城乡要素价格差异和人均收入及福利差异最小化约束下求解出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最大化的目标函数。 相似文献
16.
《经济研究参考》2014,(63)
经济增长是居民收入增长的必要基础,但并非每个国家的居民收入都能实现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居民收入份额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大小是衡量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是否协调增长的重要指标,本文从这两个重要方面展开国际比较,从世界的、横向的和发展的角度理解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的基本趋势和规律,发现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并无绝对统一标准,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占比并非严重偏低;在人均3000~10 000美元的中等收入阶段,劳动报酬收入占比持续上行是跨越陷阱的重要特点,我国劳动报酬占比持续下行的趋势值得重点关注;居民收入差距在社会容忍限度之内是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的重要内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典型国家相比扩大快速,并且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警戒线,要引起高度重视。从国际经验来看,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协调增长并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无形的手与有形的手共同作用的结果,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相互支撑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与其收入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本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借助SAS软件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性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性分析判断。结论认为:工薪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有决定性影响,财产性收入促进消费高级化。建议多渠道增加城镇居民工薪收入.开拓多元化收入渠道,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相似文献
18.
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个互动的关系,在制度安排有效、经济结构合理、政府再分配政策完善等条件下,持续的经济增长为居民收入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有利于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收入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经济增长最明显的外在表现和最终目的。本文对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做具体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并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收入分配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和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也日显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如何在"十二五"时期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缓解我国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 相似文献
20.
区域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把我国分为东部和中西部两大区域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东部、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实际收入、消费水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并结合区域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提出了启动国内消费市场,东部、中西部地区应采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