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各位委员、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天,中国财政学会民族地区财政研究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暨第17次全国民族地区财政理论研讨会在美丽的乌鲁木齐召开,会议以"民生与发展——新形势下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同志们:大家上午好!这次会议既是一个年会,同时又是一个理论研讨会,旨在交流有关民族地区财政经济发展的观点与看法,共同探讨如何促进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从而更好地改善和保障民生。这也就是  相似文献   

3.
分税制改革以来,针对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断调整,形成了一个纵向逐级传递式财政转移支付模式。本文梳理了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构成及路径,并对当前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现状及效应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发现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无论是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还是财力均等化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总体规模过小、结构不合理、转移支付路线单一、缺乏法律规范等问题,应有针对性地完善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4.
严士通 《当代经济》2007,(23):146-147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提出,引发了编制主导权之辩,即财政部门主导型与国资管理部门主导型,双方均提出了政策、理论上的依据.本文从财政的职责要求、维护预算的统一和国家财政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方面分析,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编制主体应是财政部门.  相似文献   

5.
财政风险及财政或有负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运行受到不确定或隐性因素影响后,财政资金受到损失或财政支出发生危机而妨碍政权正常运转和政府职能有效行使的可能性。比如,财政有效支付能力不足、经济波动因素、外资承货偿还因素、财政担保因素、社会保障因素、企业债务消化因素等等,这些因素在我国财政尤其是民族地区财政运行中普遍存在,甚至正在直接或间接地逐步转化为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6.
财政分权、预算约束和财政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进行了以财政分权为理念的财政体制改革,从而强化了地方政府的相对独立利益,导致了地方政府的财政竞争。本文分析了我国财政分权的简要历程和分权状况下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以及它们和财政竞争的内在联系,并指出了财政竞争可能产生的后果。  相似文献   

7.
浅议我国财政透明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通过对财政透明度与公共财政以及市场经济的相关分析,提出我国研究财政透明度的重要性,而财政透明度主要体现在预算制度上,因此笔者认为,提高财政透明度应按照公平、透明的原则重新构建我国的预算制度。  相似文献   

8.
9.
西部地区建立公共财政的现实基础已经具备。在西部地区谈公共财政是否不切实际?其实不然!西方经济理论认为,市场经济是公共财政存在的前提,公共产品是公共财政的基石。市场为社会提供私人产品,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与私人产品相比,公共产品具有效用的非分割性、使用的非排他性以及消费的非竞争性,由此决定其只能由政府通过运用财政手段来提供,而非由市场提供。公共财政就是以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目标的财政,它是国家或政府介入公共领域、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工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运用公共财政,不断地“进入”或“退出”市场难以发挥作用或市场效率不高的公共领域,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从而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很显然,公共财政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是相伴而生的,前者是后者的重要组成内容。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西部地区已初步建立,我们不仅要针对财政体制中的公共财政体制问题,还应该从能否真正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使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协调配合和高度,来认识建立公共财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经济研究参考》2012,(3):47-51
一、研究会两年来的主要工作2009年年会以来,在中国财政学会、财政部科研所的指导下,在符太增主任及各位副主任委员的领导下,研究会积极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的财政在财政范围、财政权限和财政职能上的特殊性决定了民族地区财政管理的特殊性。财税体制改革对民族地区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政策,需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逐步建立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采用因素法核定收支基数。  相似文献   

12.
郭志勇  顾乃华 《经济前沿》2012,3(6):128-137
本文从我国当前土地利用低效的现实出发,借助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等理论方法,分析了我国体制转型期土地财政、虚高城市化以及土地粗放利用之间的因果联系。研究表明,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土地低效利用现象,与体制转型期地方政府的行为,尤其是追求土地财政的冲动密不可分。城市化虚高除表现在城市拓展与产业结构升级背道而驰、人口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土地城市化之外,更直接的表现则是许多地方热衷“摊大饼”式的城市化扩张模式。在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发展目标激励下,作为城镇建设土地的所有者、供给者与垄断者“三位一体”的政府,会倾向于通过权衡土地的成本和收益,从而赋予土地宏观方面的增长功能。由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软预算约束,在城市化过程中,地方政府采取“经营城市”、“经营土地”的策略行为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土地的粗放利用也成为必然之后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梳理清末财政大臣载泽的家世生平、阐述其晋升历程,大致反映了其政治才能与政治取向;随后介绍了其推行财政改革的背景、措施与问题,探讨了其人对清末财政改革的影响,部分展现了清末财政预算改革的得失。  相似文献   

14.
财政转移支付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为地理自然环境恶劣、公共服务供给成本高等原因,民族地区地方财政无法提供与全国平均水平大体均衡的公共服务。一直以来我国对于民族地区都有财政倾斜政策,虽然财政转移支付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核算体系,民族地区内部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且转移支付结构也缺乏合理性。今后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应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为改革方向,同时加强对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绩效评价和考核监督。  相似文献   

15.
唐霏 《时代经贸》2007,5(2X):143-144
社会主义财政体制的改革迫切要求预算监督制度的改革,通过完善法治来加强预算监督是新时代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预算制度,找出了其存在的弊端,并从倡导建立《预算监督法》的角度提出了有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复式预算的特点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采用预算收支对照单一的平衡组织形式。这种单式预算,把全部的财政收支统列在一个表格中,坚持收支对照平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财政、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单式预算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出来。为使国家预算编制科学化、规范化,我国从1989年起实行复式预算。复式预算就是把国家预算分为两部分。经常性收支预算和建设性收支预算分别编制,执行中分别管理,决算中分别分析和平衡。从复式预算的发展历史看,1934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采用复式预算的办法,除了维护经常性收支预算平衡外,实行了  相似文献   

17.
一、财政困境的表现 当前,我国的财政已经陷入了严重的困境,一方面,财政支出总量刚性扩张,支出结构严重不合理;另一方面,财政收入总量增长缓慢,财政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功能日趋弱化。具体地说,当前我国财政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要改变民族地区贫穷落后的现状,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然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财政转移支付的支持.为了保证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民族地区根据发展需要建立特殊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这是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财政超收条件下的预算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在我国财政收入能力稳步提高的同时,财政超预算收入由个别年度的偶然现象逐渐向常态化发展。现行预算管理体制下,超收资金的不规范使用可能对政府行为、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以及财政整体健全性产生消极影响。应从长短期结合角度推进政策完善和体制改革:短期,应着力通过规范财政收入管理,提高预算效率,减少超收。中长期,应重点推进构建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分离制衡机制;建立与经济景气调节相适应、与中长期规划相衔接的中长期预算制度;统筹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树立长期国家预算观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