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楠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2):113-114
元散曲的典盛与繁荣是与元代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相因的。元代文人在经历了朝代的更迭,政治的变迁和文化的断裂后,他们的处境失落而窘迫、心境惨淡而灰冷,社会地位卑下,“政治自由”被剥夺,于是“内在城堡”的构筑就成了其退居的必然之途,表现在散曲中,即形成了一股“叹世归隐”的洪流。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大变革时代。受老庄学说的影响,社会思潮由汉代的"入世"转向"出世",以致"隐逸"之风炽盛,对造园活动起到了极大的促动,由此引发了中国园林新的形式产生。文人士大夫或在山川林泽中营建茅庐田舍,或在城郊、内城构建城市山林。园林规模在中国造园史上盛况空前,园林风格亦对后世造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湖湘文化对元代湖南散曲的影响,主要渗透在元代湖南散曲的创作主体和客体中,具体表现在元代湖南散曲作家、元代湖南散曲作品的题材、主题、语言以及创作诸方面。本文在概括列举这种影响的基础上,分析作结:元代湖南散曲,是在湖湘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发展繁荣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78-81
回顾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形成发展脉络,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到《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完整的人的思想贯穿始终。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指向完整的人,其内涵集中体现为人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能力全面发展,主体性充分发挥,全面获得其社会关系。因而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追求。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性,引领天地境界的提升,以塑造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把"人"理解为"现实的个人",从而为"人的问题"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本文试图在理解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人性与人的本质以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研究现实的个人对于我们明确伦理和道德研究的逻辑起点、理解伦理和道德所具有的历史性、现实性、社会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金凤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1-13
马克思视域中的人的生产概念具有哲学和经济学双重语意,而作为哲学意义上的人的生产概念,是指整个人类全面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即社会全面生产,它是马克思人的生产是全面的重要思想的核心范畴。马克思哲学视域中人的生产概念的本质特征就在于:人的生产是现实的社会生产,是全面的社会生产,是由人的全面本质的内在规定性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所决定的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7.
高延春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S5):94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理想目标,也是人的幸福的最高境界。文章从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出发,结合现代社会中人的生活现状,系统考察人的个性发展中的幸福向度,这对正确认识当代人以及未来人的发展趋势和实现人的幸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贫困与富有的问题是商品经济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同时也是哲学反思的重要问题,它不仅表明人在经济领域的私有财产状况,而且能够揭示出人的社会交往关系以及人的社会属性,从而为研究当代人的生存状况提供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9.
孙曙光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5(1):64-67
近年来国内对国进民退现象议论日趋激烈,尤其是2010年两会以来,国进民退问题更是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和争论。对国内学术界就该问题所持的研究观点进行系统综述,将对理解国进民退问题和国企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4):31-35
教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向的充满人文价值和精神内涵的审美实践活动。教学中人的审美存在体现在教学以人为中心,满足人的需要,彰显人的本质,维护人的自由,人的尊严和价值在教学场域中得到充分关照。教学场域中人审美存在表征为:在教学生活中学生是个性化的、具体的、自由的、自主的,学生在与未知世界的真实交往与对话中存在,在无限的可能和真实的生活中存在。 相似文献
11.
吕金明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Z1):38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表达了人类对自身完美状态的追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和原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小平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2):36-37,131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完整的价值评判体系,具有深刻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把握生产力发展的尺度的同时,把握好人的发展的尺度.要从经济发展、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科技进步以及人际关系建设等方面,积极创造人的全面发展的道路和条件. 相似文献
13.
刘耀霞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6,(3):102-104,108
人的全面发展虽然是人类恒久的话题,但其内容和功能的定位却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价值问题、人生问题包括个人意义等问题也突现了出来,成为一个重大的现实性课题。由于以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方面研究不够,确实急需补充发展。补充发展,除现实基础外,还存在一个理论基础问题。而这个理论基础对于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意义相当重大。本文从哲学主题的由“物”到“人”转移来探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小芹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3):31-32
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都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在充分发挥教育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功能的时候,必须始终不要忘记贯彻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这个根本的功能;而教育培养人,必须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出发,在服务社会过程中逐步接近,直到最后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5.
16.
成功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范畴,不同时代的每个主体对于成功的理解都有所不同。成功是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不断得以体现的过程。作为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以现代人的心理机制为切入点,从“健全的人”的视角来关注人的价值实现。本文基于弗洛姆的这一思想,赋予“成功”以新的内涵:成功是在创造性的爱和工作中体验到自身的力量、财富和潜能的呈现和释放;成功是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唤醒的内心自我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张燕飞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4(1):88-90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出发,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系统而深刻地阐释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描述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美好图景。探析《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释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其一是对"现实的个人"的考察;其二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进行考察;其三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许苏静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6)
江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论及党在新世纪任务时提出要“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构建小康社会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为此,认真研究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璐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5(1):35-36
马克思一生始终关注人的现实生存及人的理想发展问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首次提出“完整的人”的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来占有其自身全面的本质,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现实的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马克思“完整的人”的概念为研究“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了符合客观实际的方法论,科学地提出以“实践”的方法实现“共产主义”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0.
“国进民退”争论中应警惕和反思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淮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6):5-13
近年来,伴随"国进民退"探讨的深入,一些应警惕和反思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国进民退"的命题使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成为此消彼长、相互对立的两方,但二者绝不是只能相互争斗而不能共存共荣的关系。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有许多共同利益,二者的发展需要在认清二者及其与官僚资本、外国垄断资本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各自的改革来实现,并在互助合作、有序竞争中,共同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