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供电企业根据国务院国发(1999)2号文件精神,在农村实行“两改一同价”政策,改革了农电管理体制,改造了农村电网,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农民享受到与城里人一样的电价,广大农民满意,各级政府满意。但是,由于农村电网存在资产产权多元化,供电企业接收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资产,实行全资产管理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农村电网改造后出现的新情况1.农村电网设施盗窃案增多。1998年以前,农村电网中除10千伏主线外,10千伏支线和低压线路均属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资产,农民对属于集体和个人资产的电力设施看管严,盗窃电力设施的案件较少…  相似文献   

2.
农村是我国用电需求潜力最大的地区,由于受电网的制约,加之管理体制不合理,许多农村地区用电需求还很低。为解决这个问题,1998年以来,国家实施了大规模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经过10年的努力,一、二期农村网改已经基本完成,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农村电网覆盖面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3.
启动于1999年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历时4年,目前一、二期建设改造投资已基本完成。最新的情况显示,改造后农村用电条件确实得到了显著改善,不同程度地减轻了农民的用电负担,农村用电量的增长也成为各地用电量增长的一个新亮点。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曾经受制于用电条件而积蓄的潜在经济发展能量,更得到了充分释放。  相似文献   

4.
问题种种 配电线路。0.4千伏低压电网直接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加强对低压电网的维护管理,是保证农民安全可靠用电的根本。农村电网改造以来,用电负荷不断增长,村镇建设规划不断完善,部分用电设施已不能满足供电需求,对于这些问题,仅靠有限的电网维护管理费和供电企业自有资金的投入远远不够。无论从安全运行还是从新农村、新电力建设的要求出发,农村低压配电线路都需要及时维护更新。  相似文献   

5.
<正>2009年12月28日起,来宾供电局对兴宾供电公司城网建设与农村电网完善化建设与用电"卡脖子"改造工程进行了复查验收。笔者跟随验收组走进了农村电网完善化改造完成的村屯,亲身感受到电网改造带给农民的真实变化。  相似文献   

6.
进行大规模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是京效农民的企盼1998年之前,北京市郊的35千伏及以上中、高压电网是国家投资建设的。10千伏及以下低压电网是农村集体出资或农民集资建设和改造的,标准很低。低水平用电条件下,农村低压电网还勉强能维持京郊农民生活用电需求。随着北京农村经济的发展,用电量急剧增加,就凸显了京郊农村电网陈旧、落后的窘境,靠农民集资方式进行小改小补,已不能满足京郊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后对电力的需求,有电用不上的问题由此产生,并成为普遍现象。如通州区于家务乡刘庄村有145户人家,网改前曾有30多户农民想装空调…  相似文献   

7.
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是党和政府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造福广大农民的一件大事,其目的是通过电网建设,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减轻农民用电负担.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繁荣农村经济。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电网的建设步伐与取得的成果.令我们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以补短板、调结构促稳增长、惠民生。具体包括:加快西部及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着力解决电压不达标、不通动力电等问题;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推动平原村机井用电全覆盖等。农村电网是农村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1998年,我国就实施了第一次大规模农网建设与改造。每一轮的农网改造,都改变了农村的整体面貌,提高  相似文献   

9.
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体制、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发展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电气化事业统一部署的重大措施。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市区用电负荷迅速增长,对用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区电网逐渐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国家积极推行城网建设和城网改造,推进城乡一体化,城网改造与规划已成为电力建设工作中的重点。为使电力发展适应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适度超前,本人在农网  相似文献   

10.
自1998年以来,经过近3年多的紧张施工,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及农电体制改革工作即将完成。无需置疑,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及农电体制改革决策的实施,为实现城乡电网同价、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随着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及农电体制改革工作的完成,一些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以下就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及农电体制改革工作实施完成后带来的新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作一个简要的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