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刘阳 《市场周刊》2012,(12):64-71
在书法界.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一代,是青年的一代。 70后书法家不算保守派.亦非激进派.从而立之年跨入不惑之年,这十年,敦厚、扎实,撇去浮躁。对书法、对艺术、对人生、对世界,都有新的认知……这十年.至为关键。他们。大胆创新与探索,却也不拘泥于书法,多“跨界”其他的艺术门类:而这,又反作用于书写,表达出更丰富的情绪与思索,是为承上启下的一代。用毛笔写字,是国人的传统——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书法热的再次兴起以及高等教育中书法专业的设立,给喜爱书法的70后提供了极好的社会条件。尤其是师范教育中对“写字”的重视.培养了一大批书法高手,这也不难解释现在很多实力派书法家都是师范教育出生的原因了。这个群体被谓之中国书法的中坚力量。是被寄予厚望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报业》2012,(12):50-51
梁潮平,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维权鉴定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央直属机关书法协会理事,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书法协会主席。自小受私塾先生启蒙,始与书法结缘,四十多年来.笔耕不辍,先后学习楷书,临颜、柳、欧、赵碑帖,继尔学篆、隶、行、草书体,重点研习二王书法,略有心得。  相似文献   

3.
《中国拍卖》2014,(12):14-15
南京嘉信201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于12月5日(星期五)上午9:30在南京汉府饭店一楼钟山厅盛大举槌.12月3日、4日预展。此次秋拍.南京嘉信为近500件拍品设置了6个专场。上世纪70年代.以南京为中心.代表江苏书法高度,从而影响全国书法主流学派.是以“金陵四家”为中心而形成的。“法近自然—‘金陵四家'书法专场”中将呈现林散之、胡小石、高二适、萧娴四家书法珍品近40幅。  相似文献   

4.
《中国拍卖》2014,(11):28-31
北京荣宝2014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将推出书法艺术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并重的王铎诗文稿册页。王铎(1592-1652).明末清初书画家,河南孟津人。明天启二年进士,授翰林编修等职。清兵入关后,至南方任福王弘光朝东阁大学士。顺治三年仕清.为《明史》副编修,后为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顺治九年病逝故里,赠太保,谥文安。王氏一生博学好古,不仅工诗文.尤善书法与绘画.以书法闻名于世。其书法诸体皆善.尤以行书草书最为世人所重,其行草书宗”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后得力于宋米芾,力矫积习,独称气骨。  相似文献   

5.
《上海商业》2008,(11):40-41
朱焕培先生简介 朱焕培先生笔名:石雨现任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常务理事、书法家。1930年生于江苏武进.自幼酷爱书法,就读于常州青云艺校.担任过小学教师。第一届上海市工人美术干部学校书法专业毕业。现任徐伯荣(徐悲鸿大师之侄)艺术馆名誉馆长。入围“中国书法名人网”。现仍热心对社区离退休老人进行书法指导。  相似文献   

6.
李世勇 《商》2013,(22):128-128
陈政在书法上擅长行草、甲骨、魏碑等多种书体;他的魏碑书法以“二爨”为体、秦篆为意、晋楷为用、汉隶为法.熔魏碑、隶篆、行草于一炉,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古拙浑厚,神采至上,诗情画意,雅俗共赏,被书坛誉之为“陈氏魏体”。  相似文献   

7.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是一个充满线条矛盾的有机统一的和谐世界。书法的创作过程留下了书家情感和心理变化的轨迹。欣赏书法是艺术的再创造,书法活动可以调节情绪,陶冶情操。书法艺术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8.
书写人生     
徐泓 《浙商》2013,(15):112-113
学习书法的过程,其实是接受辩证法教育的过程,它让我懂得得与失、轻与重、正与反、急与缓等关系是相互依存又可相互转化的。  相似文献   

9.
徐启雄 《市场周刊》2008,(2):96-100
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名居北宋四大书家之首的苏轼。传世的书法只有不多的书帖、手卷一类中小字手迹,但作为大书家,他的大幅大字的书法此前世所未见,成为苏轼书法体系完整性的最大缺憾.让世人感到欣喜的是;一幅有苏轼名款的中堂大轴特大字草书,保存在民间尘封隐身达九百余年后,近日在苏轼任过两任太守的杭州现身!  相似文献   

10.
蒙高生,署,复升,号,清逸斋主人,清风堂居士,1950年生于陕西。自幼承家传.酷爱书法。  相似文献   

11.
昭通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昭通职校)下步工作重点是加强德育工作,其中也包括创建书法兴趣班。笔者1985-1988年曾就读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系和国画系,毕业后仍继续研习书法,现为昭阳区书法家协会会员,并经常参加一些书法活动和工作,在学校里也上过书画课和书法兴趣班的课,故对书法兴趣班的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孙晓云认为自己是一个文化技能的传承者。写字,像一个遗传密码.储存在孙晓云的身体里,从3岁开始写字.至今五十余年笔耕不辍.孙晓云以“一本好书,一手好字”初步完成她的使命:把书法作为技能,完整地继承、呈现并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3.
王岳川 《华商》2011,(11):84-86
认识萧华是在北大书法研究生班上。 我在讲台上讲演书法与文化的关系、书法的国际视野、书法文化输出的多层复杂权力话语时,  相似文献   

14.
郑重 《中国拍卖》2011,(3):36-37
某日,张伯驹参观湖北赈灾书画展览会,惟有一件展品打动了他的心.那就是西晋陆机《平复帖》。他站在贴前,看着九行草书,古朴之貌,实为传世书法所未有.前有白绢签.墨笔书:“口原内史吴郡陆机士衡书”,前面哪个已剥落的字.他想应该是个”晋”字了,  相似文献   

15.
崔自默 《消费导刊》2011,(12):109-109
李凌先生7岁开始学习书法,师从书法大师黄庭坚第三十二代嫡孙黄绮,中年时期,李凌先生书法开始自成一体…苍石飞花体。在书法界,李凌先生的书法风格与书法大师黄庭坚、黄绮一素被誉称为黄派书法。但李凌先生并不满足自己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他希望自己的书法风格有更加明显的不同于师祖之处,希望自己的书法风格更具本世纪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柴艺娟 《商》2014,(8):75-75
书法的动态美是体现书法生命力和艺术价值的重要表现方面,其动态美是书法灵动性的主要体现,文章主要从线条、结构、章法、笔法、笔势、作者个人情感等多方面来体现和描述书法的动态美。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17.
崔金言个人简介 崔金言,山东省潍坊市人.大学文化.曾任潍县计委、县政府办公室秘书,寒亭区劳动人事局副局长,寒亭区纪委常委、副书记.寒亭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秘书长、纪委书记.原寒夸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其上小学时即爱好书法,几十年如一日.临池不辍,临习过诸家碑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拍卖》2014,(5):48-53
郭石夫,1945年生于北京,祖籍天津。以大写意花鸟画享誉画坛.并兼擅山水、书法、篆刻、诗词及西洋绘画等,于戏曲上造诣尤深。郭石夫先生的花鸟画,博综集粹,渊源广大.  相似文献   

19.
恺瑞 《华商》2012,(3):84-85
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刘泽荣先生,不仅在书法篆刻艺术创作上风格独特,成绩斐然,享誉海内外;而且在涛词文赋,美术评论上别有天地。尤其是在书法篆刻理论研究上更是灵思独辟,引领书坛。如他创建的“中国书法教”、“无主体书写艺术”、“文人写意印风”、“意象齐派篆刻”、“形意篆”等书法篆刻新理念,在业内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张镇冰的书画创作师古而不泥古,重视性情和创意的表现。他的书法.博采众体.于篆、隶、楷、行.草均有涉猎和创构。他的画作.泼彩舞墨.骨法用笔.重于性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