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铜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我国出土了大量的商,周青铜器。由于长埋地下的原因,大部分青铜器在出土时表面都会产生一些铜锈(铜绿),而研究这些铜绿的产生过程对于我们了解青铜器在地下的反应速率以及制定出土后的保护方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建立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的方法,来模拟青铜器表面铜绿的产生过程并讨论铜绿的产生和环境中空气,湿度的关系。我们通过两个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将其认为是基元反应,并由此建立了青铜器的化学反应模型,并且将温度,湿度都纳入了考虑范围,我们模拟了青铜器在不同环境下的腐蚀速率,并且研究了合适的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2.
《商》2015,(18)
铜禁是西周开始出现的新式青铜器,这种青铜器出土较少,就其使用范围和文化意义也有较大争议。出土于宝鸡石鼓山的铜禁对这种青铜器的进一步研究带来了可能。通过对出土文物"酒禁"的形制以及相关文物、文献资料记载的研究,讨论殷商末的饮酒风气和周朝初期禁酒令的颁布、推行和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欣翩 《中国拍卖》2014,(10):10-11
错金银工艺是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自春秋中晚期起使用在青铜器皿上,直至西汉衰落。我国出土的青铜器中不乏采用错金银工艺的精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博物馆中的错金银青铜器。  相似文献   

4.
万娜 《商》2014,(50):100-100
春秋战国时期楚墓以及楚文化系统的墓群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反映出楚人对于青铜器的爱好以及当时技术的发达。青铜器造型多样,纹饰丰富,技艺精湛,富有生动的意义,显示出楚青铜器具有神灵崇拜、驱神辟邪、装饰作用等意义。  相似文献   

5.
山西博物院“晋魂”陈列主题中《晋国霸业》反映了从桐叶封弟到三家分晋的历史以及两周时期的青铜艺术华彩。晋侯墓地出土的青铜器文物精美,内容丰富,序列完整.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6.
朱宏秋  宋兴 《中国拍卖》2013,(11):48-51
河南博物院地处郑州.馆藏文物13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600余件(套)。藏品种类多样、风格独特.囊括青铜器、陶瓷器、玉器、石刻、砖瓦、货币、书画、拓片、金银器等各个门类.涵盖了历史、文化、工艺美术、宗教、绘画、戏曲与音乐及建筑等各个层面。其中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是保存最好、时代最早的管状乐器.  相似文献   

7.
孙方 《商》2014,(38):99-99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铸造的重器,鼎内铭文为当今出土青铜器文字最多一个。它有2800多年的历史。自出土以来,就一直受到业界人士的关注,但叶恭绰收藏毛公鼎的时间仍然众说纷纭,本文首次考证了叶恭绰收藏毛公鼎的时间,纠正了对叶恭绰购买毛公鼎时间的讹传。  相似文献   

8.
山西的中部和北部分散着一些或服或叛于商朝中央政权的方国和部落,作为商王朝的“王畿千里”被其强大的文化紧紧吸引,这些地区出土的青铜器一些具有殷商特征,另一些却带有地方特色,它证实了商王朝边区存在着许多方国青铜文化  相似文献   

9.
草原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以及地域特色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的青铜文化具有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特点,在众多青铜器中,鄂尔多斯地区出土的青铜牌饰以其独特的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让今人领略到当时北方草原的风俗地貌以及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青铜牌饰的研究,也为当今的艺术创作提供了艺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浙商》2005,(3):149-149
青铜器收藏是我国传统收藏一大项.虽说国之重器大都在国家馆藏之列,但民用青铜器锅,盆以及素鼎和戈,钺、剑之类的收藏者不少,带钩、先秦钱币等从材质上也属青铜大类。  相似文献   

11.
刘幼铮 《中国拍卖》2013,(12):45-47
继纽约秋季亚洲艺术周苏富比上拍了一组重要的商周青铜器之后,在伦敦秋季亚洲艺术周上,一件更为令世人关注的西周早期伯矩簋闪亮登场。有评论称,它的面市.是近二十年来全球青铜器流通中最重要的一件。  相似文献   

12.
剑翔  牛刀 《糖烟酒周刊》2007,(32):138-139
在如今中国黄酒酿造行业中.产于朱鹦故里——陕西洋县的传统佳酿谢村黄酒格外引人注目。据《诗经》、《汉中地方志》等记载及洋县谢村出土的青铜器考证。谢村黄酒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酿造历史。谢村黄酒以药曲发酵。纯粮精酿,酒色似琥珀,芬芳清溢,怡雅柔和,回味悠长。风格独特。曾55余次荣获国、部、省金奖。千百年来,谢村黄酒饮誉大江南北,被奉为北方黄酒的杰出代表。2007年,经过数年沉寂的谢村黄酒兵出汉中.在短时间内“攻陷”了半个陕西市场。外埠市场也做的风生水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货币和价格现象的国家,而最早的价格起源于殷商时期。但关于商朝青铜器是否有价格的问题,至今仍存在不同的观点,是一个重点的“疑案”。今天,我们重新审视这桩“疑案”,初步验证了“商代贵族私有的青铜器有价格”的观点,这个价格即“用贝作彝”的价格。其中“用贝”就是“使用贝币”或“以贝币”;“作彝”就是经商王恩准到商王垄断的青铜器作坊定做青铜器。殷商青铜器价格属于王权垄断价格,影响青铜器价格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对青铜器的喜好、青铜器的稀缺性、贵族对青铜器的欲望和定做财力以及商王获取青铜器垄断利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滇国是西汉时期云南最重要的方国。滇文化以造型精美奇特、纹饰细腻丰富的青铜器闻名于世。具有较强的写实性和极高的艺术价值。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七牛贮贝器”.器盖以七头牛作为主题装饰.器内还盛装有二千多年前遗留下来的海贝  相似文献   

15.
由于铜质的差异以及水土条件的不同,锈色有红、绿、蓝、黑、紫、灰等各种颜色,斑驳陆离,形成古青铜器一种特有的庄重古朴的美感,由于年代的久远,很多青铜器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需要对青铜器进行修复保护.  相似文献   

16.
曾文捷 《商》2014,(50):102-102
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出现并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而在殷周之后,青铜器多用于祭祀而用,饕餮便以此发展而来,虽形象张扬可怖,却也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引发学者们对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祭祀文化的考究,而其作为一种纹饰也成了青铜器的典型代表,由青铜器发展而来,同时又促进了青铜器的发展并使其有着深远的研究价值。如今在中国各大博物馆中也不乏展出的各式精美青铜器,而学者们对其的研究也一直未停止过,尤其是含有饕餮的祭祀青铜,可以说至今仍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以及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阳阳 《中国拍卖》2010,(10):38-41
9月16纽约佳士得拍卖行推出"思源堂中国古代青铜器珍藏"拍卖专场,122件拍品,总成交额达2075,1万美元,其中一件珍贵的商代连盖青铜方彝,由一位美国私人收藏家以330万美元拍得,创下佳士得现场拍卖的最高价纪录,同时也打破佳士得网上拍卖价的最高纪录。青铜器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品种纷繁,历史悠久,蕴含着大量的历史知识。在中国古代艺术品中,惟有青铜器是被全世界一致认可的,在世界任何一家大的博物馆几乎都设有专门的中国青铜馆,这充分证明了中国青铜器在国际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羽佳 《中国拍卖》2014,(11):40-41
河南洛阳是唐三彩的故乡.洛阳附近的巩县窑也是唐代烧造三彩最主要的窑口之一。洛阳唐三彩的特点是器形硕大、釉色华美、胎体致密,从上世纪初以来.洛阳地区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唐代三彩器.也是洛阳博物馆最富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馆藏类别之一。唐三彩通常有黄白绿三种釉色.然而有的唐三彩器物通体施蓝釉,由于釉色特殊.它们显得非常珍贵。洛阳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唐三彩器物.其中以出土自偃师唐恭陵哀皇后墓的蓝釉双龙瓶和蓝釉灯最为著名。此外.唐三彩灯、三彩黑釉马和唐三彩嘶鸣骆驼也是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唐三彩器物。  相似文献   

19.
浩云文字 《市场周刊》2011,(11):118-121
20世纪前半叶.上海不仅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也是收藏界的一个重镇.紊有。收藏半壁江山。之美誉。那时.上海民间收藏热闹非凡.古玩交易活跃.著名的上海五马路I今广东路)古玩街与北京琉璃厂形成一南一北古玩市场.交相辉映.并吸引了全国各地许多著名收藏索、古玩商.如书画收藏家庞莱臣、张大千、吴湖帆、张蕙玉、王己千.瓷器收藏家胡惠春、陈萍、顾恺时、顾丽江.青铜器收藏家潘达于、李荫轩.碑帖收藏家叶恭绰.图章收藏家华笃安.版本收藏家潘景郑.藏书宗翁万戈.钱币收藏家施囊斡、马定祥.古玩商孙伯渊、钱镜塘、刘晦之、  相似文献   

20.
文尧 《国际市场》2007,(12):42-43
金银器在中国历史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从出土的金银器可知.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就已经有了金器,后来又产生了银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