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化举 《生产力研究》2005,(7):107-110,F0003
本文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研究了中国电信产业的制度变迁的必然性。从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的变化探讨电信制度变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技术变革、市场需求、相对价格变化以及其它制度的变化导致了制度需求的变化,而制度环境变迁、社科知识的进步以及对其它制度的吸收借鉴引起了制度供给的变化。在审视已有的制度变迁的现状的同时,本文提出营造有效的市场竞争环境、产权制度改革以及产业管制重建是今后中国电信业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后我国制度变迁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有利于加快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和有利于解决我国市场化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这主要表现为加入WTO后意味着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终结、有利于克服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和打破既得利益集团、有利于我国在非正式规则方面减少与发达国家的异质性及加入WTO对我国关系经济的冲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建国以来改革前后,中国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中的国家作用进行了探析。指出中国的制度变迁是一种国家政治力量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这种模式决定了改革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最终陷入了停滞,由此也决定了中国必须进行体制改革,而其体制改革作为制度变迁的一种形式仍然属于国家政治力量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并且使体制改革呈现出渐进性和在一定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滞后性的两个特征。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家在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方式将逐步转变,最终建立起具有内在制度创新机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度变迁转变为自发性制度变迁模式,促使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一部电信业综合性行政法规一《电信条例》于去年九月底终于出台之后,许多人士都呼吁尽快制定一部《电信法》,以使电信业乃至新经济的发展获得更加清楚的制度环境。 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却认为,当下最紧迫的仍然是改革。改革.再改革。“要通过继续改革形成一个有效的电信业竞争格局。然后才是用法规把这一格局固定下来,”他说.“否则,贸然立一个法是很危险的。” 周其仁是国内最受注目的经济学家之一,近年他发表的一系列强烈敦促电信业改革的言论在社会上引起了 极大反响。在周其仁看来,中国电信业潜力非常…  相似文献   

5.
不同改革方式下的改革成本与收益的再讨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不同改革方式下的改革成本与收益的再讨论王跃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分析”理论在研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所谓“过渡经济学”中居于重要地位。由于这一分析的纯经济理论角度,也由于迄今为止中国向市场经济过渡之实际进程的深度所限,过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程为主线,通过提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诺思悖论不断化解的过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与财政体制改革高度相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制度变迁过程是冲击回应型”等命题作为分析框架,深入剖析各博弈利益主体在改革进程中的行为模式及其绩效,并认为中国已经找到了一条兼顾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土地产权制度视角,运用制度变迁理论纵向追溯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历程,通过剖析深圳"小产权房"案例,分析当前中国土地产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英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实践提出改革思路.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先后经历了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过程;在历次重大制度变迁后,当前中国建立了几乎独一无二的城乡二元化土地产权制度,但仍存在土地产权主体模糊和城乡土地产权不对等的问题,进而使得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滞后于当前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小产权房"乱象成风.基于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并结合对深圳案例及英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归纳,笔者认为,进一步明晰产权是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因此,今后的改革应坚持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改革路径,当前土地产权制度需要的是"改革"而非"革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考察具有独立利益目标与拥有资源配置权的地方政府在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的特殊作用,提出了“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的理论假说,并作出了以下推断:一个中央集权型计划经济的国家有可能成功地向市场经济体制渐进过渡的现实路径是,由改革之初的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逐步向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转变,并随着排他性产权的逐步确立,最终过渡到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方式,从而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相似文献   

9.
张杰 《金融评论》2011,(6):1-20,123
经济改革以来,中国本土学者对中国货币金融变迁的特殊机理及其制度涵义多有阐发。其中不乏重要的理论发现,这些发现正在成为构建中的制度金融学的重要部分,本文试图对这些理论发现进行力所能及的初步梳理。既有的本土文献大致具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它们无一例外地由中国货币金融运行相对于西方经典情形的“另类”表现及其形成机理入手,尝试性地探寻深藏其中的特殊制度涵义以及理论价值。本文所涉及本土文献的主要视角与命题包括:中国经济改革中的货币内生机制与“家庭内竞争”因素、改革以来国家负债结构的变化与国家低负债的金融原因、中国特殊的内生货币化进程与货币需求函数的“制度表述”、利率的制度博弈性质与银行体系的“高利差”现象以及中央银行行为的“弱独立性假说”。  相似文献   

10.
诺思认为,制度应当是“被人设计制定的”,把制度看成一种社会规则,即是人们较为普遍使用的关系制度的规定。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是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大基石,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经历了从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模型”转变为演化经济学“共享心智模型”的过程。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揭示了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这对于正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具有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提出问题的重要性经济改革作为一种主动的制度变迁,其初衷当然是试图通过引进新的制度安排,改变原有的制度均衡,从而获得制度变迁收益。中国的经济改革,无论就其政府倡导的“自上而下”性质,还是就其制度形式创造中的“自下而上”性质,都隐含了巨大的潜在收益。而且,过去14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经济改革引致的制度变迁中,自主创新是主要的行为变量,但制度引进也是重要的促成因素。引进制度有较强的示范效应,能加速制度的非均衡到均衡的过渡。当然,引进制度也有一个本土化问题。中国入世会使通过制度引进促进制度变迁的进程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金融制度变迁与中国银行业的混业经营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制度的变迁是沿着"制度均衡—制度非均衡—制度均衡—……"这一路径演进。同样,中国分业经营的形成也是一次在中国渐进式改革背景下的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近些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也更加明朗,中国加入WTO之后,原有的分业经营的制度均衡必将打破,因此,在以风险分析为依据选择实现金融多元化经营过渡模式和设置转变进程是我国未来金融制度变迁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   总被引:117,自引:0,他引:117  
:本文在哈耶克的社会秩序二元观的基础上 ,提出一个分析中国制度变迁的初步的演进论框架 ,然后证明 ,中国的改革过程交织着政府选择外部规则和社会成员选择内部规则的双重秩序演化路径 ,前者是表面上的主线 ,实际的主线则是后者 ;并且两种规则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贯穿整个制度变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中央政府更多地起法官裁决作用 ,而地方政府更多地从事制度企业家活动。总的来看 ,改革经历了政府逐步退出直接的制度创新领域及外部规则逐步缩减作用范围的过程 ,也就是内部规则的逐步发育和强大的过程 ,这是中国市场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信业经济安全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丽娟 《经济师》2006,(2):29-30
经济全球化引发的电信全球竞争,影响了中国电信业的固有改革进程。由于电信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的关键地位,其发展态势直接影响到国家根本利益。文章通过总结中国电信业经济安全战略的执行现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6.
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它使农户和家庭成为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厂商组织”;二是城市经济制度的变迁,它塑造了逐渐面向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居民和企业;三是宏观经济制度的变迁,它重构了转轨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分析和探讨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制度变迁的主要内容,有助于我们回顾和总结中国经济改革20余年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并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制度创新的路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经济改革过程,借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术语来说,表现为一种制度变迁,即旧的制度安排(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新的制度安排(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过程中,从外国引进某些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以至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说,正是制度引进引发和推动了制度变迁。本文从分析制度引进的成因、机理和“非路径依赖”环境入手,阐释引进制度的本土化和制度创新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入世,论述制度引进与包括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在内的综合性制度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示范点建设工作已开展四年,为财政系统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作出了探索性贡献,随着制度建设的推进,试点单位逐步总结出一系列值得推广的经验,但仍需从理论的角度对此类改革经验进行分析,使其更具有实践价值。本文运用制度变迁理论,通过分析试点单位的变迁进程,探讨我国未来推广"两依"试点工作建设所适用的改革路径,认为"两依"建设,未来应结合政府主导强制型与需求诱致型两类制度变迁路径,实现我国财政制度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9.
“入世”后,我国将分阶段削减关税,并逐步放弃非关税措施,农业作为我国的一大弱势产业,从短期来看,受到的冲击尤为严峻。面对过剩经济的来临和人世后的贸易自由化,必须实现更深层次的制度变迁。本文拟从当前影响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全局的制度因素着手,作些简略分析。一、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制度是制约农业经济最根本的制度,建国以后三次土地制度变迁,都给农业经济带来巨大影响。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有了自己的财产,生产积极性极大地焕发,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并…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的背景(一)公务员薪酬制度的变迁建国后,我国公务员的薪酬制度一共经历了3次改革。1.一次改革是1956年的工资制度改革,在机关建立了“职务等级工资制”,一个职务对应数级,这次工资改革奠定了我国工资制度的基础,但在运行中逐步暴露出职级不符、劳酬脱节和工资标准过于繁杂等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