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实现严格保护耕地的法定内容,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土地开发整理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针对当前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实践和耕地占补平衡的清查,分析了耕地占补平衡和补充耕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通过加强对补充耕地的严格审查,确保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2.
耕地占补平衡工作既要注重新增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也应重视补充耕地的后续管理工作。补充耕地的产权管理是耕地后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晰的产权有利于新补充耕地的质量提高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议将以土地整理方式补充的耕地交当地农民集体使用,而将通过土地开发补充的耕地集中使用,建立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新增耕地也可用于生态移民,发挥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就兵团耕地保护与深化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现状以及兵团耕地保护与深化土地开发整理的突出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兵团加强耕地保护与深化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耕地动态变化与占补平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算耕地动态转换造成的耕地质量等级变化,评估耕地动态变化对数量与质量平衡的影响。采用综合分析法、模型侧算法、实证分析法,评估耕地生产能力变化与占补平衡实施成效。研究结果表明:耕地的占补平衡仅实现了数量平衡,但因城镇建设扩张占用了优质高等耕地而新增耕地质量等级较低,因此未达到质量平衡。特别是中国依靠开发后备资源来补充耕地而不是通过土地整理来增加质量等级较高的耕地,因此新增耕地的平均自然质量等级较低。研究结论:应加大土地整理补充耕地比例,从而提高耕地平均自然质量等级,达到耕地数量与质量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5.
耕地在数量上的扩张是有限的,但在提升耕地质量方面却具有相对大的空间。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功能是有效补充耕地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和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其本质就是有效提高耕地质量。本次研究根据黑龙江省宁安市玄武岩石板田响水米产业基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初步工程设计,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对土地整理前后耕地质量、产能、生态变化情况做出评价,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现重耕地数量到重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土地,应从开发转向整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2月7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该《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方向和重点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出发点,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促进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者统一。我认为,当前,土地开发向土地整理方向转变,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现有后备耕地资源质量差据国土资源部的年度土地利用变更统计数据,1999年~2004年,补充耕地数量略大于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实现了耕地在数量上的占补平衡。然而,许多补充耕地的质量难以达到被占用耕地的质量,违背了耕地占补…  相似文献   

7.
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研究--以开封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在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尤其是在县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建设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阐述了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目的、原则、任务及工作程序等,并以开封县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为例,分析了其土地开发整理效益,给出了土地开发整理方法、步骤和相关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县域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及补充耕地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耕地后备资源在耕地占补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过分依赖于土地开发的条件下,认清耕地后备资源数量以及补充耕地的潜力,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采用"限制因子法"摸清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增耕地率和等级折算系数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测算方法,分析规划期内(2011~2020年)黑龙江省嘉荫县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类型上占补平衡需要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的数量。[结果]嘉荫县耕地后备资源总量25 838.36hm~2,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和西南部,北部以其他草地为主,西南部以沼泽地为主,其他地区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分布比较零散;从类型上看,嘉荫县沼泽地所占比重较大,其次为其他草地。为满足耕地数量、质量和类型上的占补平衡,至2020年最低需要开发耕地后备资源面积10 683.83hm~2,最高需要开发12 426.34hm~2;其中补充旱地、水田和水浇地的面积分别为10 513.35hm~2、163.78hm~2、6.71hm~2,且消耗时间小于15年。[结论]研究明确了耕地后备资源补充潜力,为下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耕地问题事关粮食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大局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耕地保护形势日益严峻。文章通过对江苏省六市县土地利用状况的调查发现了目前土地开发整理及复垦面临的困境与存在的八个主要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 ,文章提出了七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泰兴市耕地资源的态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泰兴市耕地资源面临的态势,提出了泰兴市耕地资源保护的对策,包括科学编制规划,建立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体系;大力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强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耕地质量保护等。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耕地占补平衡理论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分析农用地分等定级体系的特征,对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理论进行了解译。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与耕地占补平衡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数量型、数量-质量型、数量-质量-生态型、数量-质量-生态-人文型四个层次分析了耕地占补平衡管理逐渐升级的层级关系,指出了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管理的重心正处在由“数量平衡”向“数量-质量平衡相结合”管理升级的时期;提出耕地占补平衡是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质量评价,是以农用地分等中的自然质量评价模块和土地利用系数为连接桥梁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的核心问题是片面强调数量平衡,缺乏新增耕地的质量衡量标准和检验机制,而导致我国的新增耕地质量总体趋于下滑,某些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因此,确定耕地质量的衡量标准,建立耕地质量检验机制已成为耕地占补平衡的关键.以广东省粤北山地丘陵区和珠江三角洲平原区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针对两区的实际情况,分别在两标准耕作制度指标区内建立了耕地利用等指数与单位标准粮之间的函数模型,并以此为测算依据,换算了相同或不同标准耕作制度指标区的耕地占补平衡比例系数关系.  相似文献   

13.
补充耕地按等级折算研究工作能够解决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中"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问题,但折算系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该文针对耕地等别差异大、地类没区分、查询等级不易、补充耕地等别难确定和后备资源不足等几个方面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解决方案,为推进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重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为实现国家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识别土地整治成效,探索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重估方法体系。研究方法:以田块为单元,从耕地自然质量、利用便捷度和稳定性三个方面选取21个指标构建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重估体系,并以湖北省团风县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原有耕地和新增耕地综合质量进行重估,同时提出基于重估结果的耕地质量等别快速更新方法。研究结果:(1)重估结果与研究区实际调查结果相符,能够较好反映整治区耕地综合质量及其变化;(2)经土地整治后研究区19.6%的原有耕地质量等别有所提升,25.66%的原有耕地受整治活动对地表的扰动及工程措施局限性等因素影响,出现等别下降的情况,新增耕地质量等别整体偏低;(3)小规模、过度依赖于劳动力投入的耕地经营模式已成为制约区域耕地综合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研究可为类似区域土地质量重估提供参考借鉴,为占补平衡、土地整治管理等工作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再议我国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新土地管理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从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该制度有效地保护了耕地,但由于制度发展时间不长,仍然存在“重开垦,轻整理”、“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本文在分析现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最优开垦规模的分析框架权衡生态成本和经济效益、整合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激励机制和各部门的协调机制、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放入社会大环境考虑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区域实际情况构建了区域耕地供需平衡系统;依据济宁市多年土地调查资料和统计数据,预测了耕地需求总量和耕地的供给量;以耕地的供需比作为预警指标,设立预警警限警度,并据此对济宁市2010年和2020年耕地进行了预警分析;结果表明,济宁市耕地资源2010和2020年无警。  相似文献   

17.
关于耕地数量与质量平衡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分析建立耕地的数量、质量占补平衡新机制的目标、措施和方法.结果表明:耕地基准面积应作为考核区域耕地数量、质量是否平衡的指标;依据不同等别的农用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即不同等别的农用地以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主要的可比性指标,确定农用地等别折算系数;建立耕地储备库,实行先补充、后使用的机制,耕地储备库按基准面积统计管理,建设用地项目补充耕地时必须先取得耕地储备库的指标;采用标准样地对比法评定建设占用耕地、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地等农用地宗地评估,可以弥补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比例尺过小、难以实地定界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aims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key issues of current land use in China. It identifies the major land-use problems when China is undergoing rapid urbanization. Then, the paper interprets and assesses the related land-use policies: requisition-compensation balance of arable land, increasing vs. decreasing balance of urban-rural built land, reserved land system within land requisition,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and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land use. The paper finds that current policies are targeting specific problems while being implemented in parallel. There is lacking a framework that incorporates all the policies. The paper finally indicates the current land-use challenges and proposes strategic land-use policy system to guide sustainable land use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