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采用EG指数度量了2003年-2010年中国装备制造业集聚程度,发现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上属于中度集聚,但各细分行业差异很大.从时间维度来看,中国装备制造业集聚度在2003年以后整体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从空间维度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仍是我国装备制造业集聚中心,但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差距在缩小.产业集聚在带来空间效率的同时也导致空间不平衡,政府公共政策介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程敏 《科技和产业》2023,23(11):203-210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2005—2020年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并利用混合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依靠技术进步的“单轨驱动”,总体达到DEA有效,技术效率抑制了其增长速度;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发展存在行业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市场化水平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够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随着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多,全要素生产率反而下降;产业规模、城镇化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并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3.
王丽敏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40-43
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础,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中各行业与工业经济发展的有序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各行业与我国工业增加值的变化率高度一致。未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应集中于电气机械及器材、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业三大行业。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整个产业体系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国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程度持续提升,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区域分布格局有显著的影响,并且与其供应链下游区域分布相关性较强,因此,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装备制造业及其产业链进一步的聚集,导致区域之间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相似文献   

5.
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建立国内乃至世界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这是辽宁振兴的主要目标之一。先进装备制造业不仅要在技术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且管理水平,特别是成本水平也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因此,如何加强成本管理,寻求低成本、高效益的行业振兴之路,是提升辽宁装备制造业水平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于锦华 《辽宁经济》2011,(12):68-70
旅游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发展现象,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把旅游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作为产业发展、促进企业成长、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案例分析、文献综述等方法分析了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及特征,并以辽宁省为案例,研究分析其旅游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定量分析,采用对比研究,从装备制造业的总体发展水平、增长速度、产业绩效等方面,全面研究长三角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态势及内部(两省一市)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处于快速上升期,但长三角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地位趋于下降;长三角两省一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在产业规模、经营绩效、综合竞争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分省市看,江苏和上海存在产业同构,而浙江与两地都不存在产业同构。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占有长三角两省一市一半产值左右,在江苏制造业产值中超过四成,在经营过程中,每家企业平均从业人员数量最高,自有资金水平及流动资产水平也较高,实现利润率水平最高,体现了最强的竞争力。浙江的装备制造业产值占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产值的1/4,在浙江制造业产值中接近四成,在经营中,从业人员人均资产规模最高,人均产值也最高,实现了最高的产值税收贡献率,在两省一市的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中处于中间位置。上海装备制造业在长三角装备制造业产值中占1/4,在上海制造业中占近六成的产值,企业平均资产规模最高,产值销售率也最高,但是利润水平最低。分子行业利润水平看,上海的仪器仪表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是推进装备制造业由“大”转“强”的主攻方向。基于2011—2020年面板数据,从智能化基础、智能化过程和智能化效果等三个维度构建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以熵值法和Tobit模型,对其测度和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一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水平明显要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二是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智能化水平不高,同其他省市排名相比,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排名位置靠后;三是地区发展程度和外商投资程度对提高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都起到正向推动作用,并且地区发展程度的影响高于政府支持力度、外商投资程度和地区创新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对2007年江苏、浙江、上海及全国的投入产出表的比较,分析了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率、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投入程度、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程度、生产性服务业中装备制造业的投入程度、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程度。研究结果发现:上海装备制造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所有细分行业的增加值率都比较低。上海装备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生产性服务投入都比较高,上海装备制造业对批发与零售、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行业的中间需求也都比较高;另外,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的装备制造业投入比较低。上海装备制造业中除了金属制品业与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外,其他行业对生产性服务的中间需求也都比较低。  相似文献   

10.
刘春凤 《中国经贸》2023,(13):40-42
装备制造业的成本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装备制造业的成本控制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成本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装备制造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必须通过加强装备制造业成本管理工作来改善装备制造业竞争环境,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本文主要对装备制造业成本分析与控制进行讨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白积洋 《科学决策》2012,(10):18-77
论文将内生交易成本嵌入到新经济地理模型中,分析内生交易成本对企业生产区位选择的作用机理,以此阐明区域制度安排通过内生交易成本作用于产业集聚形成与变迁的微观机制。论文以中国制造业地域分布为分析对象,实证分析以内生交易成本为基础的制度安排对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表明:内生交易成本是企业选择生产区位的重要因素,在地区的外生交易成本、地区支出水平和市场规模一定的条件下,内生交易成本的降低,有助于促使企业向该地区迁移并加快产业在该地区的集聚;一个地区对生产者保护程度越高、投资政策越宽松、贸易政策越自由、劳动力流动管制越少以及企业融资越便利,越能吸引制造业整体向该地区迁移与集聚。因此,为了加快现代工业化进程和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必须发挥"内生比较优势"和"外生比较优势"的双重效应,促进产业的"双向转移与集聚",优化本国产业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Ellison和Glaeser建立的产业集聚度ri系数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利用调整后的系数和产业集中度系数CR(i)对长三角地区18个制造业在1988-2009年的产业聚集度进行精确测度.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当前制造业集聚度的整体水平较高,产业集聚现象明显,特别是一些依赖自然资源和便利交通区位优势以及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从时间上看,长三角制造业的平均集聚度在1988-2009年问一直呈上升趋势,且从增长速度上呈U型曲线.从空间上看,制造业聚集地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等6个城市,两极分化仍存在,但有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7-2016年中国29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分析房地产价格和制造业产业升级在中国各个省市区的分布格局和空间上的相互依赖性。基于邻接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分析房价波动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基于上述研究,得到四个方面的结论:一是通过Moran's I指数和Moran's I散点图证明了中国房价水平和制造业产业升级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制造业具有高水平区域集中、低水平区域聚集的特点;二是中国房地产价格与制造业产业升级呈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也就是说房价波动对制造业产业升级同时具有正效应和负效应;三是从整体上看,现阶段省域间相对房价升高对制造业低端技术产业产生挤出效应,对制造业高端技术产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相对房价升高带动了制造业产业升级;四是在北京和上海,由于房价与制造业产业升级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跨入倒U型曲线的右边,所以要有效控制房价上涨,以免制造业产业升级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4.
吴慷  王启仿 《特区经济》2014,(8):108-110
采用2001-2011年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省际面板数据,比较我国东北、东、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技术溢出效应大小。分析结果表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FDI技术溢出效应在东部地区最高,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居中,西部地区最小。最后,针对区域技术溢出效应差异作了结论分析,并提出有效提高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牛艳华 《科技和产业》2021,21(5):104-109
基于河南省18个地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企业数量、从业人员等统计数据,利用空间基尼系数、产业动态集聚指数等指标对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网络基础设施、创新支撑条件、制度因素对其空间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呈上升态势;在空间上主要集中于郑州、洛阳、新乡、许昌等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创新支撑条件、经济制度环境对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2009—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制造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可通过提高企业竞争这一路径实现。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金融产业和制造业产融协同集聚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加剧产业内部企业创新竞争,带动区域创新发展,且金融业在创新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指出应鼓励区域企业创新竞争,优化营商环境,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文章使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分别从关联效应和波及效应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科技事业、信息产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关联性。结论认为:装备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科技事业和信息产业则起到基础性作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更为倚重科技力量的投入,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偏低,尚且未能有效地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并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8.
牛志伟  邹昭晞 《改革》2020,(2):71-88
通过对国内外比较优势与产业升级理论的梳理,创新性地将其概括为比较优势动态转换的三条途径与产业升级的四个维度,并将二者结合起来,构建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转换与产业升级的理论框架,对中国制造业发展指标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得到如下结论:从垂直结构升级考察,中国制造业呈现全方位崛起的态势,完成了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的升级;从水平结构升级考察,依据进口中间品国内配套增值率指数测算,中国制造业国内集成配套能力较强,但依据进出口中间品增值率指数测算,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分工地位较低;从产业效率考察,中国制造业技术效率世界领先;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显示,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从产业效益考察,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低下,但作为增加值构成要素的税收占比很高,中国制造业出口占总产值比重在世界排序较低,中国内需市场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9.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国家西部的制造业重镇,了解其制造业集聚水平有助于破解制约区域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业瓶颈。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11年和2019年的数据,运用区位熵指数法测度并分析制造业集聚水平。结果显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的整体集聚状况不够理想,行业优势领域不多;2011—2019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31个行业专业化变动升降各半,新兴制造业崛起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退潮并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制造业集聚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凸显,重庆、四川各有优势领域,未来协同发展前景广阔。根据结论,提出进一步优化行业布局、壮大新兴制造业、改造传统制造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