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荆宇 《农业经济》2002,(9):38-38
一、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纷纷开始对常规农业现代化进行反思和检讨,重新制定或调整中长期的农业规划,确立可持续农业的研究与发展方向,努力开发可持续农业的技术体系。就辽宁省水稻生产的发展方向来说,首先要确立可持续的发展思路,从单纯的追求高产、高效转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兼顾经济收入和产量,制定一季粳稻亩产400~500公斤,化肥投入总量控制在50~60公斤,(其中标氮控制在35~45公斤,磷、钾、微肥15~20公斤),防治病虫草害的总用药量比目前水平降低20~30%的具…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游的稻作起源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达人 《中国农史》1996,15(3):29-32
关于中国稻作的起源,目前不下11种观点,这些观点涉及的起源地长江下游、华南、云贵高原等大都是独立的,表明我国稻作为本土多中心起源。在各起源地中,又以长江中游的稻作遗存最为丰富,说明该地区后世稻作生产的历史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3.
日本与我国毗邻 ,其发展机械化稻作初期的农村基础条件与我国目前情况有许多相似之处 ,如人均耕地面积较小、农户自主经营等 ,此外 ,我国近、现代稻作理论有相当一部分是借鉴日本经验 ,引自日本品种在辽宁、吉林等省份的部分稻区至今仍有栽培。因此 ,日本发展机械化稻作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一、日本发展机械化稻作的基本经验1、根据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研发普及适宜的机械。在开始普及机插秧时 ,针对农户个体自主经营 ,户均稻田面积较小 (约 0 5 7hm2 ) ,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实际 ,充分考虑其承受能力 ,开发普及个体农户能购买得起…  相似文献   

4.
《农民科技培训》2014,(7):F0003-F0003
红河哈尼梯田分布于云南红河南岸的元阳、红河、金平、绿春4县的崇山峻岭中,面积约18万公顷,具有极高的经济、科学、生态和文学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裕南村实施复合立体种植,资源综合利用和引进高新养蚕技术,使蚕桑生产持续发展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90年代前期,我国粮食生产未能在较高起点上解决好徘徊不前的问题,年度间增减起伏较大。1990年至1994年的5年间,只有1年跨上4500亿公斤大关,次年又回落到4400多亿公斤。令人欣喜的是1995年和199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刷新历史最高记录,分别达到4666亿公斤和4900亿公斤,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入手,论述了中国粮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根据粮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国内外粮食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做了总结。采取立体与动态的方法,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粮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四川丘陵地区农业资源特点、利用现状和潜力的分析,提出了该区域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1995年和199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分别达到4666亿公斤和4900亿公斤,提前4年实现了“九五计划”到2000年的低线目标(4900-5000亿公斤)。但4900亿公斤的总产并不代表我国粮食生产已达到了这样的生产能力,也不标志我国粮食已走出了徘徊的阴影。要巩固和保持这两年的发展势头,必须调整发展策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切实稳定耕地面积和粮田面积。稳定耕地面积和粮田面积是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有关部门测算,我国要实现本世纪末及2010年粮食生产目标,耕地面积必须稳定在15亿亩以上,粮食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方稻作区农户水稻生产函数估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采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影响农户水稻产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播种面积对水稻产量有显著正影响,劳动力和化肥投入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生产要素的规模报酬因地而异,农业劳动者年龄老化已对水稻生产造成显著负影响。本文特别指出,研究者常常忽略了耕地面积计量标准的统一,这会引起变量取值并使模型结果产生偏差。本文最后在肯定良种和生产条件对水稻产量的基础作用的同时,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着眼于森林资源型企业的狭义概念,国有森林资源型企业具有"三重性"、长寿性、管理体制的政企合一性等特殊性;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企业素质和活力、资源以及体制等方面,分析了国有森林资源型企业现实发展中的困境,结果表明:国有森林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不断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自生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与合理开发、经济素质和管理体制的提高以及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据此,提出了促进国有森林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科学培育与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增强企业素质和活力;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强化技术创新;实施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2.
试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建国 《林业经济问题》2003,23(5):290-292,296
生态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方式。它有特定的内涵和概念,发展生态旅游符合可持续发展对旅游的要求。要发展生态旅游,必须规划先行,强化生态教育,完善服务设施,注重生态旅游研究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超 《林业经济问题》2005,25(5):257-259,264
生态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枯竭,已经影响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人口、资源、环境等约束因素的根本保证,改变现行的林业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林业循环经济体系,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林业可持续发展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伟 《林业经济问题》2001,21(4):240-242
本文分析福建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制约因素 ,提出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为基础 ,以科技为先导 ,以制度为保障 ,以优势产业为支撑 ,实现福建林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辩证关系及矛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论述人力资源是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支撑体系及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实质就是人力资源的可持续这样一种辩证关系,指出目前林业企业人事管理现状制约着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系统向生态系统学习是解决日趋激化的资源环境危机的根本策略。从发展目标、系统结构、物质流动、能量驱动、生产与消费模式等五个方面比较了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从增长经济到稳态经济、从直线型经济到循环型经济、从化石型经济到阳光型经济、从产品型经济到功能型经济的生态化经济体系,力图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系统发展所带来的资源、环境与生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红木家具以其独特的优势与艺术魅力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不断地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面临红木原材料日益稀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形势,对目前红木家具产业在迎来新机遇的同时,暴露的原材料资源日益匮乏、成本不断飙升、同质化现象严重、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新时代红木家具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构建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 ,阐述了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障碍 ,并结合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和几个值得争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吉林省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 ,提出了吉林省国有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森林是环境与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传统的林业会计中没有将森林生态效益纳入其核算体系。将森林生态效益纳入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以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已成为当今林业会计需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森林资源作为一项公共物品,既需要政府宏观层面的控制,也需要企业的微观核算。森林生态价值会计具有独特的特征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