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佐发 《新金融》2012,(4):53-57
多得—弗兰克法案下的有序清算是结合破产法与行政接管制度对陷入困境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救助的制度安排.该制度把问题金融机构的监管、事前救助以及事后救助有机结合起来,既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又避免了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2.
金融机构的政府救助对监管声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市场上,政府监管的声誉反映了对金融机构的威慑力,针对金融机构的违规破产,政府不合理的救助行为会极大损害其监管声誉,降低威慑力;同时,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产生和违规概率加大会造成政府救助成本的进一步增加和社会总财富的持续减少.本文通过简化的KMRW模型分析了这一过程,并认为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中国金融市场秩序和法律秩序深层次的矛盾冲突,应当积极建立承诺可信的规范的监管秩序.  相似文献   

3.
姜乔 《武汉金融》2002,(9):49-50
近几年,人民银行为了处置地方金融机构风险发放了一批救助再贷款,为化解地方金融风险,保证地方金融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据对部分地区救助再贷款的发放、管理情况的调查,发现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加强管理,以便充分发挥救助再贷款的作用,保证救助再贷款的安全收回.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均遭受剧烈冲击.欧美国家为稳企业、保就业,相继推出一系列超常规经济救助措施加以应对.对比发现,在欧美遭受疫情影响程度类似时期,由于救助重点、救助方式和救助对象不同,救助效果差异明显,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救助性并购可以较低的成本避免金融机构倒闭,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是倍受各国推崇的问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方式。我国应完善相关立法,建立起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监控为辅的救助性并购模式。  相似文献   

6.
通常认为救助问题金融机构存在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模式。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日本金融危机和2007年的次贷危机中可以看出,日本处理问题金融机构引入了市场化机制,美国为了迅速稳定金融市场也采取了政府主导的方式,两种模式出现了逐渐融合的趋势。本文选取两国在金融危机中采取的主要处理手段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我国救助问题金融机构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美国政府对问题金融机构注资制度的演变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美国对问题银行注资救助制度的演变及不断完善过程,并对制度内涵及机理进行了研究.政府对濒临倒闭问题金融机构注资救助就是政府干预、防止金融风险扩散的一种手段,但这种手段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也很容易被滥用.滥用会导致个别金融机构将风险向政府转嫁、增加纳税人的负担,同时对市场机制具有很大破坏作用.美国在防止政府干预滥用的制度建设上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目前正在启动的政府对证券公司的注资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金融市场上,政府监管的声誉反映了对金融机构的威慑力,针对金融机构的违规破产,政府不合理的救助行为会极大损害其监管声誉,降低威慑力,同时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产生和违规概率加大会造成政府救助成本的进一步增加和社会总财富的持续减少。本文通过简化的KM RW模型分析了这一过程,并认为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中国金融市场秩序和法律秩序深层次的矛盾冲突,应当积极建立承诺可信的规范的监管秩序。  相似文献   

9.
中央银行、存款保险机构、财政部门是救助问题银行的三大公权力主体.救助主体间救助权力的合理配置是救助效用充分实现的前提.在多次金融危机的考验下,美国逐渐形成了由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财政部为救助主体,各机构间救助权力分工配合又相互协调的问题银行救助体系,成为各国学习的典范.中国应借鉴美国经验并立足本国国情,对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以及未来成立的存款保险机构三大救助主体的救助权力进行合理配置,对问题银行进行妥善处置,及时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0.
2018年以来,我国企业债务风险普遍暴露。企业救助制度不够完善,风险处置化解面临诸多难题,严重威胁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企业救助制度是现代企业破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企业救助制度有助于提升救助效率,从而加快推进企业债务风险处置化解。本文基于我国企业救助制度短板及企业债务风险处置化解难题,从制定救助目标、明确救助原则、设立救助部门、优化救助模式四方面,对英国企业救助制度进行了系统性地剖析,并借鉴英国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救助制度的路径,从而更加有力地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11.
2018年以来,我国企业债务风险普遍暴露。企业救助制度不够完善,风险处置化解面临诸多难题,严重威胁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企业救助制度是现代企业破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企业救助制度有助于提升救助效率,从而加快推进企业债务风险处置化解。本文基于我国企业救助制度短板及企业债务风险处置化解难题,从制定救助目标、明确救助原则、设立救助部门、优化救助模式四方面,对英国企业救助制度进行了系统性地剖析,并借鉴英国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救助制度的路径,从而更加有力地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  相似文献   

12.
问题银行的救助重组制度,对于保护存款人及公共利益,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问题银行重组更倚重国家公共资金的救助,其实际效果只是延缓了危机的爆发,而非彻底根除化解风险,直接导致内耗增加、处置成本攀升。本文对以股东、债权人为代表的私主体救助制度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入问题银行救助制度之中国模式的构建思路,以期对我国金融监管法制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国家决定要以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指明了我国社会救助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我国社会救助顶层设计存在瑕疵,主要表现为救助体系模糊、基本制度缺失、治理体系低效。以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救助制度建设,迫切需要完善顶层设计,明确社会救助主体架构及发展方向,包括明确社会救助的含义及体系、突出强调社会救助价值追求和基本原则、统一社会救助对象范围等。同时需要创新治理体系,推动依法救助全面落实到位,包括健全社会救助治理机构、创新基层社会救助治理方式、强化救助政策执行、优化救助工作环境等。  相似文献   

14.
李智军 《西安金融》2001,(11):42-43
问题金融机构(Problem Financial Institutions)一般是指因经营管理上的问题或因突发事件的影响,在发生挤兑、倒闭或破产危险的金融机构。虽然我国没有出现大量银行倒闭,也没有出现系统性的支付危机,但却存在大量的问题金融机构。而解决问题金融机构的关键要建立起符合实际的金融监管体制。为此,必须围绕着中国国情和“十五”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对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改革,对监管手段进行创造,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经济发展,有利于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健康发展的救助及市场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5.
法治视野中社会救助方式是指通过法律创设一系列制度化规定,明确社会救助的供给主体与对象,并依靠制度建设与公共政策调整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相应的救助服务的一种手段。确定社会救助方式的基本类型,是开展社会救助立法工作的先决条件。目前,我国社会救助制度采取以输血救助为主,造血救助为辅的救助模式。该模式救助水平有限,社会成本较高,社会效果不明显。因此,我国《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在立法理念上应注重输血与造血两种救助方式的结合,突出造血救助的重要性,在制度层面上加强造血救助机制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中央银行运用救助方式化解金融风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央银行对有问题金融机构进行救助的现实必要性对有问题金融机构予以救助而不是关闭、破产 ,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一 )避免产生金融恐慌 ,影响整个金融体系和社会的稳定以银行为例 ,银行发生危机 ,社会公众最关心的便是自己的存款安全问题。银行存款的提取事实上具有“时间优先”的原则 ,一旦社会公众发现或预见某银行会发生危机 ,便会挤提存款 ,使银行产生流动性危机。如果银行的流动性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挤提现象不能很快消除 ;或者有关当局简单地采取关闭、破产手段 ,公众对整个银行体系的信心便会动摇 ,出现恐慌情绪 ,促使…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择我国中央银行票据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视角,探讨了在救助地方金融机构方面存在的道德风险情况,分析了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救助基金从建立之初就先天不足,存在一系列缺陷。而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在于我们对救助基金的制度定位缺乏准确认识。救助基金从体系上讲既是交通事故受害人救济机制的一元,是交强险的补充性制度,也是国家社会救助体系的一部分,所以应当与交强险协调一致,采取全国统一立法的模式,并更多地体现社会福利,突出政府职责。在功能上,救助基金的基本功能是补偿受害人的物质性人身损害,而不是仅仅垫付其中的丧葬费用和抢救费用。在主体上,应当建立以财政部为主导,会同公安部、交通部、保监会等机构的联合管理架构;在基金筹集上,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都有义务对基金进行财政补贴。  相似文献   

19.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世界的突出贡献在于首次提出了政府救助理论及实践路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的救助实践本质上仍属于凯恩斯的政府干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增加了新的内涵.本文通过归纳凯恩斯政府救助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脉络,分析其理论缺陷与实践偏差,提出未来国家干预的发展方向.同时,追溯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干预的演进历程,指出在我国新一轮经济调整中运用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应具备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前,欧盟内部没有成员国之间的跨国金融救助机制,欧洲中央银行也不对欧元区内的金融机构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责.因此,欧洲债务危机救助经历了从最初的临时性单项救助计划到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再到欧洲稳定机制的复杂过程.欧洲稳定机制与以往临时性的救助机制和工具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将成为今后欧元区危机救助的主要力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欧盟财政一体化建设.但是,再好的危机救助机制也只能换取时间,不能替代任何具体的改革政策,欧元区危机国必须实行改革以实现经济持续增长、降低债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