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治理,要建立起规范的公司制企业,必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本文立足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相互关系,运用委托代理等理论加以阐述,并从公司治理角度提出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在目前的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过程中 ,公司治理结构仍然存在着政企不分“所有者缺位”以及对经营者缺乏有效激励和监督 ,产生“内部人控制”现象。如何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解决好“内部人控制”问题 ,以保证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的顺利推进和完善发展 ,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一、企业产生“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原因分析所谓“内部人控制”现象 ,是指在现代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 ,公司高层经理人员事实上或依法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 ,以使其利益在公司决策中得到充…  相似文献   

3.
万碧云 《老区建设》2009,(10):27-28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组成,他们各负其责、协调运转、相互制衡,从而形成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机制。本文就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等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4.
罗宗举 《魅力中国》2010,(16):108-109
一、企业内部审计作用的体现(一)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起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基础上,有效处理企业各利益关系方之间关系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有企业以股东主导的“单边治理”模式,在现实中难以纠正治理结构扭曲失衡现象,带来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和国有资产流失。现代企业产权契约论的演进趋势表明,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主导治理模式是必然选择.且引入银行金融企业相机治理的主导力量,从内外信息机制两个方面强化了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不失为适合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模式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6.
郝金磊 《发展》2006,(12):71-72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宏观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应地,在微观领域,经过放权让利、承包制、股份制试点的实践探索和对国外企业模式的比较与理论总结,现代公司制成为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首选形式。但在现代公司制企业的组织架构中,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引发了公司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人们的注意力也逐渐转移到了公司内部治理问题上。如何提高处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核心地位的董事会的控制力便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因为控制力的加强有利于其作用的发挥、职责的强化和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现代公司制企业产权制度的一个根本特征是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为降低代理成本,解决代理问题,委托人(一般是股东)需要设立一套有效的组织结构形成制衡机制来规范和约束代理人的行为,这正是公司治理问题。我们从一般公司治理问题开始,重点讨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治理主体的营造,提出“准优先股”方案,认为通过该模式可以给股份制改造后的商业银行股东更大的利益激励,从而调动非国有股东的积极性,使国有商业银行能够建设良好的内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企业本质和内部控制本质基础上,得出我国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一监事会对董事会的制衡与自上而下的科层监督机制。但现实中实行的是单层董事会制度导致了监事会形同虚设。最后提出改变我国现有公司治理机制才是解决我国公司治理机构中监事会制衡无效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会计审计领域,侧重从会计审计角度研究内部控制。其研究成果也主要服务于审计方法的应用、审计成本的节约和审计风险的控制。所以,我国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推进基本上局限于内部会计控制方面。从历史发展的渊源来看,内部控制的思想并不是因为审计而产生和发展的,而是由企业管理人员出于内部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到今天,却主要得益于注册会计师这样的“外人”对内部控制的推动。而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推动内部控制的动力明显不足。内部控制要实现其“合理保证”的目标,必须突破审计行业或审计专业的限制,向着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方面拓展。  相似文献   

10.
杜江 《昆明财经》2004,(2):31-31,38
目前商业、粮食企业内部控制方面较为薄弱,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跑、冒、漏、滴严重,从而造成经济效益不佳。加强公司治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强化内部控制对提高企业经营效益、防范经营效益、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转变经营观念,增强控制意识,提高管理水平,科学有效地管理企业,是我国企业迎接市场竞争的基本前提条件。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已经成为治理公司的重要手段,全面和深刻地理解内控及其控制对象,把内控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有力武器,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监督等全面开展评审工作,为实现管理目标而自觉控制。  相似文献   

12.
徐杰 《中国经贸》2010,(20):43-44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监督与评价,帮助企业堵塞漏洞,增收节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经营理念、企业内控制度、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剧,诱发企业经营风险因素也日益增多,我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完善与发展我国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非常必要。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部分。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内部人”约束机制,是现代企业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需要。企业内部审计在评价和监督企业内控机制的有效运转,保障企业依法合规、稳健经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苗旭 《理论观察》2005,(1):68-69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公司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权力的配置及其制衡机制.它是我国公司制改革实践和立法中迫切需要完善的问题。当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所存在着缺陷。为此必须从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制入手.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李靖 《中国经贸》2014,(1):162-163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作为市场的基本利益主体参与到社会主义的市场竞争之中,加强内部财务控制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使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变得更强将成为我们研究企业竞争力增强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探究,我们发现公司内部财务控制与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分别是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内部治理环境、激励与约束机制和审计工作,本文将依据上述几个方面对公司的内部财务控制有效性的加强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双重委托代理下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优化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中航油事件为背景,在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一种嵌合关系。基于这种嵌合关系,针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现状,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优化整合的对策:完善董事会构建机制,规范独立董事的职责和权利;构建董事会主导下的基于信息观的治理型内部控制框架,在内部控制中实施强制性双重评价机制;建立反向制衡机制等一系列整合措施,创造有利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整合的良好法律、文化、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改造。因此,公司治理问题一直是近十年来政府、企业关注的焦点。经过十余年的改革,国企公司基本上建立了公司法确立的治理结构。但公司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行政干预下内部人控制仍是公司治理的主要特征。路径依赖理论是我们剖析国企改革和公司治理方面症结问题的一个利器。  相似文献   

17.
轰动全世界的“巴林银行倒闭案”,我国证券市场上的“银广夏事件”等很多案例最主要的教训之一就是内部控制体系松散。我们许多企业在出现问题后分析原因时,都会找到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上或执行上存在的缺憾。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8.
杨建平 《特区经济》2005,(10):203-204
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质量关系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探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在受托经济责任的情况下为规范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权利、责任而设计的关于公司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权利配置与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这  相似文献   

19.
聂朝阳 《中国经贸》2009,(20):31-32
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主要从企业内部控制体制、审计执业规则制订、配套制度、内部控制目标,接着分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制现状成因,主要从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公司内部缺乏制衡机制、把握授权的度、提高被控对象的受控度、提升规范控制程度、提高控制人员的熟练程度。  相似文献   

20.
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风梅 《科学决策》2008,(10):139-139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世界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对于完善公司治理娃构和信息披露制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