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冀、蒙地处旱作区,气候条件恶劣,生产力水个低下,是我国较贫困地区之一。我们经过对该地区气候资源的分析,为合理利用本地区的有利条件,避开不利条件,推广以下几种间套混种方式,可提高开发的经济效益。所谓间作是指作物生育期相近的两种以上不同种属的作物在田间按一定行比间隔种植,混种是指在同一行间内种植两种不同科属作物。间套混种都是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的一种科学种植方式。间套混种做法简单,用地充分,能充分利用光、温、水资源。投资小增产显著,收益也高。间套混种能不能增产,要看作物的搭配是不是合理,因为两种或…  相似文献   

2.
蔗田立体农业就是以甘蔗为主体,间套其它作物,构成合理的人工农田生物群落,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空间结构,以充分利用光,水和土地资源,增加农田生物量和物质循环及能量转化,产生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农民群  相似文献   

3.
间套复种是调整农田种植结构的重要措施。浙江省间套复种通常应用于夏秋季作物,而冬季则多数采用粮、棉、油作物净作轮种。冬季生产占农业生产年度的一半以上。为开拓冬季生产潜力,我们对冬季实行间套复种的效益作了一些探讨。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黄武艺 《农家之友》2009,(12):14-16
以甘蔗为主,在甘蔗行间种植其他短期作物或绿肥的栽培方式称为甘蔗间种,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前把甘蔗套种于预留行间的栽培方式称为甘蔗套种。甘蔗间套种技术是近年来围家非常重视的农作物栽培模式之一。甘蔗实行间套作.一是可以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三是可以改善蔗田生态坏境,减少土壤水分燕发,减少杂草发生危害和防止土壤板结。仟蔗间套种已成为提高蔗田经济效益,实现甘蔗与间套作物双丰收的良好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最小距离法的RADARSAT-2遥感数据旱地作物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雷达遥感技术进行作物识别是当前作物遥感监测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利用雷达遥感技术进行旱地作物识别的相关研究较少,该文以RADARSAT 2雷达遥感数据对两种旱地作物玉米和棉花进行识别。以河北省枣强县为研究区,对其区域内的玉米和棉花进行识别。首先分析了与卫星过顶时刻同步采集的作物参数与后向散射系数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在植株高度、生物量、作物含水量、叶面积指数这四个作物参数中,植株高度与后向散射系数的相关性最大,其次是作物含水量;同时,通过最小距离法应用多时相、多极化雷达遥感数据进行作物识别,其精度可达到85%,通过与资源三号光学遥感数据结合,其作物识别精度提高到了93%。研究结果表明,雷达遥感数据应用于旱地作物识别是可行的,雷达遥感数据与光学遥感数据的结合能提高旱地作物识别的精度。该研究为应用雷达遥感数据进行旱地作物识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概况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西北部,属贵州高原屋脊的乌蒙贫困地区,全区辖7县1市,总面积26846平方公里,总人口641.8万人,农业人口占94%;现有耕地610万亩,其中:稻田75万亩,旱地535万亩,坡耕地面积占旱地的84%左右,土地贫瘠。  相似文献   

7.
旱地宽带多熟持续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在四川获成功。经专家鉴定,一致认为该项目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在南方栽培体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使四川农业步入旱地耕作多功能、高效益、多样化的发展路子。目前,该技术已推广100多万亩。据悉,旱地宽带多熟持续高产高效种植新技术,有效地缓解了间套作物之间共生矛盾,提高空行利用,提高复种指数,变三熟三作增种型为三熟四作正季主作型,实现了旱地周年粮饲超高产,全年光能利用率提高了36-5%。1998年创造了丘陵区亩产142…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较大。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的限制因素是不同的。就高梁、玉米、谷子、大豆、甘薯等杂粮而论,在旱地或干旱年,就比小麦和水稻表现出明显的增产优势。因地因时制宜地发展旱地粮食生产可以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1949年,廊坊地区旱地为666.6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8.8%,水浇地仅有7.72万亩。近几年,水浇地虽然发展到380多万亩,但旱地仍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3左右,有的  相似文献   

9.
褚敬安 《农家之友》2010,(17):50-50
茶园立体间套,是指在茶园里以种茶为主,兼种其它作物。茶园立体间套属于多投入、多输出、多时空变化、生物性生产的人工复合系统。合理的茶园立体间套,不仅能使农户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0.
棉花与其它作物间套作中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两种作物共生期较短;二是棵的高矮适宜,互不影响风光的接收;三是两种作物均高产。这是棉花与其它作物间套作应遵循的原则。那么,什么作物同棉花间套作好呢?棉花与大蒜、马铃薯、洋葱、甘薯间套作是比较理想的。今将棉薯间套作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一、品种。棉花选种高产、抗病、优质的冀棉20(即冀492),它株型高大、松散、生育期130多天。桃大(5-6克)、衣分高(40%以上)。甘薯52-7,有四个特点:高产。春种亩产5000公斤;夏种亩产3000-4000公斤;早熟。生育期仅70-80天,年可种两茬;棵小、蔓短。仅80-90厘米,不翻、不提,抗病。  相似文献   

11.
石景山区位于北京市1085平方公里整体规划市区的西部,是北京市城市“分散集团式”布局中十一个城市边缘集团之一,也是北京市第五个没有农民的城区,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十分稀少。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石景山区现有可供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面积已十分紧缺,对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利用尤为迫切。石景山区土地资源现状全区土地总面积为8432公顷(合84.32平方公里)。按用地类别划分:农用地3283.68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8.94%;建设用地4837.05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7.36%;未利用地311.15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69%。其中耕地面…  相似文献   

12.
秸秆利用     
《农村工作通讯》2009,(8):F0003-F0003
《秸秆育苗钵制作与使用技术》 在北方由于干旱少雨,大千作物、瓜果蔬菜等育苗工作受到影响。而秸秆育苗钵具有良好的贮存水分的效果,主要用于蔬菜、大田旱地作物育苗。本片主要介绍秸秆育苗钵制作方法、育苗钵旱地作物育苗、旱地作物育培育柠条小苗、旱地作物育苗移栽较大树苗。  相似文献   

13.
过去的目标新增的重点食作物与经济模生产者土地生产率品种化栽培种类有限改良自用性质的粮食作 物小规模生产者边际土地保持长久生产抗逆性强的品种牲畜挽力间作旱作农业养分循环利用病虫害综合防治多种作物制粮规本高产械种溉肥药物非物大基提高机单灌化农作近海渔业增加产量发展渔船和渔具小反自动物和其它小畜 禽品种小规模经营生产者改良旱地牧草粗放生产改良食品质量和增加数 量沿海渔业、内陆渔业、 水产养殖资源补充提高捕捞效率降低捕捞后损失改进对鱼群资源的监测改善海洋环境使用新的能源动力 者 产 生产 营生 经场约 模牧集 规…  相似文献   

14.
朝阳、阜新土地辽阔,气候干旱,土质瘠薄是我省易旱地区。在这类地区,扩种一些耐旱抗瘠,避旱早熟,稳产多收的“三小”作物,具有一定的优势。“三小”作物包括小杂粮、小杂豆和小油料等小宗作。而芝麻、糜子、绿豆,小豆又是“三小”作物中的主要作物,也是这个地区的传统经营的作物。由于“三小”作物,抗旱  相似文献   

15.
秸秆利用     
《农村工作通讯》2009,(9):F0003-F0003
《秸秆育苗钵制作与使用技术》 在北方由于干旱少雨,大田作物、瓜果蔬菜等育苗工作受到影响。而秸秆育苗钵具有良好的贮存水分的效果,主要用于蔬菜、大毓田旱地作物育苗。本片主要介绍秸秆育苗钵制作方法、育苗钵旱地作物育苗、旱地作物育苗培育柠条小苗、旱地作物育苗移栽较大树苗。  相似文献   

16.
《农村工作通讯》2009,(18):F0003-F0003
《秸秆育苗钵制作与使用技术》 在北方由于干旱少雨,大田作物、瓜果蔬菜等育苗工作受到影响。而秸秆育苗钵具有良好的贮存水分的效果,主要用于蔬菜、大田旱地作物育苗。本片主要介绍秸秆育苗钵制作方法、育苗钵旱地作物育苗、旱地作物育苗培育柠条小苗、旱地作物育苗移栽较大树苗。  相似文献   

17.
《农村工作通讯》2009,(10):F0003-F0003
《秸秆育苗钵制作与使用技术》 在北方由于干旱少雨,大田作物、瓜果蔬菜等育苗工作受到影响。而秸秆育苗钵具有良好的贮存水分的效果,主要用于蔬菜、大田旱地作物育苗。本片主要介绍秸秆育苗钵制作方、育苗钵旱地作物育苗、旱地作物育苗培育柠条小苗,旱地作物育苗移栽较大树苗。  相似文献   

18.
《农村工作通讯》2009,(6):F0003-F0003
《秸秆育苗钵制作与使用技术》在北方由于干旱少雨,大千作物、瓜果蔬享苗工作受到影响。而秸秆育苗钵具有良好的贮存水分的效果,主要用于蔬菜、大塑作物育苗。本片主要介绍秸秆育苗钵制作方法、育苗钵旱地作物育苗、旱地作物育苗培育柠条小苗、旱地作物育苗移栽较大树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掌握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土地动态变化程度和景观梯度空间分布,促进区域土地政策优化调整,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和集约化利用。[方法]文章以西北旱区关中平原典型县域陕西耀州为研究区域,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扩展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景观梯度模型,充分利用土地景观空间信息,研究分析2000—2015年陕西耀州主要地类旱地、林地动态变化程度和景观梯度空间信息。[结果]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明显。该政策直接影响研究区域旱地和林地的数量和空间分布,林地和旱地在2000—2008年间的动态变化程度较2008—2015年均表现更为剧烈,2000—2015年间旱地景观梯度空间分布为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增和聚集,即东南区域以旱地景观聚集区为主,林地景观梯度空间分布为南部向北部方向递增和聚集,即中部和北部以林地景观聚集区为主,旱地退化过程也是向东南方向逐渐推进,旱地和林地景观经历了2000—2008年急速变化期和2008—2015年持续稳定期两个阶段。[结论]提出的分析方法能快速、客观反映研究区域旱地和林地的动态变化程度和景观变化空间信息,为土地政策调控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旱地推行小麦——玉米——红薯分带轮作多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及产出率。但多熟制栽培致使土地超负荷生产,大量耗费土壤地力,要实现作物季季增产、连年丰收,须在规范2米对半分厢中的1米预留行、大力扩种绿肥培肥地力的基础上,因地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