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全国商情》2010,(7):84-85
中国直销行业一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要想‘攻占’东南亚市场,越南是最好的练兵场;不过要想进军欧洲市场,首选练兵场当然是乌克兰,主战场为俄罗斯”,的确,俄罗斯直销市场目前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值得内资直销企业北上拓展。  相似文献   

2.
截至今年1月9目,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上公布的拿牌直销企业数量已经达到14家,其中外资企业10家,内资企业4家。由于《直销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申请直销牌照的外资企业都必须拥有国外3年以上的直销经营背景,因此获牌的10家外资企业基本上都是业界人士耳熟能详并在国际直销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大牌企业,包括雅芳、安利、如新、玫琳凯等。而相比之下,4家获牌的内资企业无论是在基础实力、品牌知名度,还是在直销经营管理经验上都无法与这几家拥有国际背景的企业或者说竞争对手同目而语。这一方面说明,只要达到《直销管理条例》规定的条件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申报,很多中小型内资企业就有机会获得直销牌照;另一方面,则要求中小型直销企业在获牌后必须下大力气对自己的直销运营系统进行调整和改造,否则就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最终被市场“摘掉”自己那张来之不易的直销牌照。  相似文献   

3.
自2006年2月雅芳获得全国第一张直销牌照以来,目前已有14家外资企业、5家内资企业得到商务部的批准,成为合法的直销企业。但是,通过大半年的观察,我们发现一些企业的获牌,似乎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并没有给中国直销行业带来太多的新气象,整个直销市场依然在延续几年来的低迷状态,业界对各个拿牌企业的等待观望也像当初对两个《条例》的焦急期盼那样,迟迟没有得到一个令人振奋的回应。笔者认为,部分拿牌企业的踯躅不前,虽然在一方面反映了它们面对职能管理部门所圈定的狭小活动空间时的一种无奈,但在另一方面更体现出它们所应具备的各种责任感的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4.
《全国商情》2010,(2):16-16
与众多内资直销企业将内地作为基础市场不同,新十年开始,中脉秉承着国际国内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全球战略,打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崭新格局。2010年1月8日,中脉直销全球市场启动新闻发布会在南京隆重召开,正式宣布进军全球直销市场;1月10日,“中脉新纪元——中脉科技年终大会”在南京盛大举行,描绘新一年的宏伟蓝图。从2009年到2010年,作为新生代企业代表的中脉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可谓来势凶猛。  相似文献   

5.
如今,海外市场成了很多直销企业的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很多内资直销企业中海外市场往往只是他们在国内宣传的一个噱头,对于其真正的业绩增长以及品牌塑造并无太大帮助,但也有企业向海外市场砸重金开发,最后却“赔了夫人又折兵”。那么如何让海外市场这块“鸡肋”真正地上位成直销企业的一餐“盛宴”呢?  相似文献   

6.
《全国商情》2011,(12):74-75
2005年,对于准备或者正在抢占中国市场的直销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直销管理条例》出台,这部条例更加规范了中国直销市场,也改写了很多直销企业在中国的命运。于是,无论本土亦或外资直销企业,纷纷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然而,纵使千方百计,最终也是黔驴技穷,转身对中国直销市场说再见。  相似文献   

7.
国际直销产品市场是消费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利、雅芳、玫琳凯等世界知名的直销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国际直销企业的成功经验,为中国直销产品市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余智梅 《全国商情》2009,(10):16-17
自1998年直销“一刀切”后,受宏观调控影响,天狮集团战略重心转向海外,从俄罗斯市场开始逐步崛起,十多年间业务辐射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天狮在海外求生存和发展的成功案例,也引发了一阵内资直销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热潮。此后,2005年直销法规出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不同的环境又引发了不同的海外市场扩张狂潮。  相似文献   

9.
田晓春 《全国商情》2010,(10):84-85
近年来,去海外淘金的直销企业和准直销企业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内地远赴越南、乌克兰市场的企业分别超过20家和30家。随着海外市场的蓬勃发展,走出去的直销企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种是在国内从事直销的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10.
名言曰,成功是5%的战略加上95%的执行。任何企业要想在现代市场竞争中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内资直销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时,大多通过业内专业咨询公司推荐、在报纸及网站上发布招聘广告等途径寻找适合的海外分公司职业经理人。  相似文献   

11.
《全国商情》2006,(9):69-69
2006年8月1日,商务部在直销管理系统网站上公布了4家获牌的内外资企业,这是继2月22日雅芳获得首张直销牌照之后,第二批获牌企业。如新(中国)日用保健有限公司与宝健(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为外资直销企业,批准日期为7月22日;而作为内资直销企业的大连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蚁力神天玺集团有限公司则是在7月19日便获得商务部的批准。获牌企业都已进行了长期的筹划,并将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其直销工作。其中,一些内资直销企业都是首次涉足这一领域。目前,两家获牌的外资直销公司所被批准直销区域还相对受到限制。第二批直销牌照敲定 四企业…  相似文献   

12.
《全国商情》2011,(12):34-35
随着直销行业的发展,奖励旅游成为了多数直销企业的选择,据不完全统计,有90%的直销企业组织了奖励旅游活动,这其中内资占了41%,外资占了59%。  相似文献   

13.
分销动态     
《全国商情》2010,(12):10-10
湖南商务厅正式受理炎帝生物直销牌照申报 从湖南省商务厅获悉,商务部已受理湖南省炎帝生物的直销牌照申报。截至目前,商务部已批准26家内外资企业从事直销业务,其中绿之韵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获得直销牌照,成为湖南省首家经商务部批准的内资直销企业。  相似文献   

14.
《全国商情》2007,(9):29-31
天狮作为内资直销企业的杰出代表,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对当地的直销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天狮崛起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原因和动力?带着探讨与交流的愿望,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著名直销问题研究专家、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北京海畴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裁胡远江先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直销课题研究组组长秦永楠先生以及印度尼西亚直销协会主席海拉米先生,他们就各自心目中的天狮,做出了一系列精彩的回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全国商情》2009,(8):73-74
马来西亚素来被称为“直销王国”,经过将近30年发展,马来西亚直销行业相比于中国更加成熟和完善,不少知名直销企业陆续在这片市场开拓业务。对于一些希望开拓这块市场的新直销公司来说,如何掌握“攻略”呢?  相似文献   

16.
《全国商情》2007,(12):50-51
作为首都第一家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宝健在2007年依然以其一贯低调务实的稳健作风,默默地耕耘着自己的直销市场,一步一个脚印,稳健成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康力何健 他是“80后”,年纪轻轻却是一名称职的职业经理人,摸爬滚打干直销行业近十年来,曾服务过深圳万基、上海绿谷等,如今效力于广东康力,担任董事长特别助理兼行政总经理的要职。不管处于哪个事业平台上,何健总是成绩斐然,从他苦心构建万基直销体系、全力开拓绿谷国际市场到如今助力康力顺利驶入直销发展的快轨,甚至将来参与打造康力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内资直销标杆企业,他越来越引人注目,谁说年轻不能成就一番事业?何健交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相似文献   

18.
《企业家天地》2005,(2):26-29
同事说,2005年,必将是中国直销行业的“战国年”。虽然那扇紧锁的闸门迟迟未能打开,但是空气中弥漫的硝烟味道依然十分浓烈:外资的、内资的、转型的、偷渡的……各家直销公司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资源,都加快了前期布局、拓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新千年第二个十年的开头,所谓“新年新气象”,中国直销行业经过数十年来的成长和历练,尤其经过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牛市发展,将在新年里焕发勃勃生机,国内市场一片红火,不少企业纷纷加快海外市场跑马圈地的步伐,东南亚、非洲及东欧等国家及地区均留下了国内直销人奋力打拼的身影。要想攻占东欧市场,俄罗斯战略位置险要,乃兵家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20.
记得一位业界资深人士在直销立法后曾经有过这样的推断:“未来几年,中国的直销市场将会形成内外资并举、多寡头垄断及中小型准直销企业百花齐放的竞争格局。政府、直销企业与经销商、消费者这四者形成的力量汇合后,将产生巨大的能量。这种力量将引导直销市场向更加理性、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