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志安 《审计文汇》2004,(12):34-36
韩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由当时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转而进入新兴的工业国家的行列,1996年加入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为所谓“富人俱乐部”的成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增长的强劲势头。按不变价格计算,韩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十多倍,创造了所谓的“汉江奇迹”。尽管亚洲金融危机对韩国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韩国把广告称为“无烟工业之花”。从20世纪40年代初期日本控制时期的第一张漫画广告开始,该国广告已经过50多年的发展过程。今天,韩国用于国际国内宣传的广告费用年平均高达数百亿美元,广告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韩国的农业政策王国荣过去的三、四十年,亚洲"四小龙"之──韩国,同其它的发达国家一样,经历了由农业向工业,由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的过渡,并迈向了现代化。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GNP)中的份额从50年代初期的近50%跌落至1984年的14%。韩国实现这一经...  相似文献   

4.
韩国:政府助农韩国曾是个落后的农业国。从60年代以来,由于国家推行“先工业化,后农业现代化”的战略,虽然在短短的30年间,韩国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但农业上的问题日益恶化。一位种了13年水稻的农民,4月插秧,9月收获每年收入大约为6237.5美元,减去生产费用4987.5美元,  相似文献   

5.
一、韩国竞争法律制度建立的背景(一)60、70年代政府主导经济发展战略的成就及其局限性1.政府主导战略的成就由于韩国资源贫乏,韩国政府在60、70年代通过政府经济发展计划积极推行出口导向型产业政策。在60年代早期,韩国经济主要依赖于原材料工业(如农业、矿业、林业等),工业化程度很低。由于韩国市场狭小、资源贫乏,韩国政府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韩建交前后,曾在韩国掀起一股“中国热”,很多韩国企业争先恐后地进入中国投资,1992年到1996年间对华投资额占韩国对外投资总额的50%,但由于对中国市场环境的不适应,这些企业最后只有20%活了下来。到1997年底韩国金融危机发生后,韩国企业设在中国的分公司和专家基本都撤回本国。1988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韩国大型企业SK集团曾经想在深圳投资70亿美元建一个炼油工厂,  相似文献   

7.
物流(Logistics)最早指军事物流.二次大战后.“物流”这一概念被运用于经济领域,物流对企业经营们重要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历经“市场后勤管理”等观念的演绎,到了90年代逐步成为企业在市场中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有力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性质和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部分发达就开展了以促进中小企业生产力提升为目的的生产力促进运动,大大提高了企业素质,促进了经济发展。进入50年代后,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如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等都启动了巨大作用,崛起了世人瞩目的“亚洲四小龙”,台湾生产力促进中心还被世界银行评为扶助中小企业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范玉林 《活力》2010,(4):197-197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热线电话”节目大量涌进电台.在成就了纪实新闻、公仆热线、情感交流、导购专栏等热门节目的同时.医药热线类广告节目在广播电台一路高歌猛进,它的收入也因此成为广播电台广告收入的主要来源.甚至成为支撑电台的单一支柱。据“第72届全国电台经济信息交流会”调研统计发现,“医药热线”平均占到电台广告收入的50%-70%。城市越小,“医药热线”所占比例越大,医药广告泛滥成灾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韩国经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起飞,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跃而成为新型工业化国家。韩国的经济迅速增长,产业技术也不断取得突破,相比较之下其他发展中国家却很少能做到这一点。文章对韩国政府在产业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对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1.
长袖善舞 灵活经营:韩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营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经济以加工贸易为支柱,其国民生产总值的70%是依靠对外贸易实现的。韩国从60年代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起,30多年来,举国上下在“以五大洲为舞台”、“在全世界做买卖”等口号鼓舞下,建立了高效的贸易体制和一批以出口为主导的贸易企业,使出口额高速增长。1962年,韩国出口额仅5670万美元,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不过万分之四,但到1991年,它的出口额跃升为718.7亿美元,出口国家和地区增加到200个,出口商品逾8000种。1995年韩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15位,对外贸易居第13位。韩国的发展打破了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发展中国家只能…  相似文献   

12.
郭婷 《审计与理财》2005,(11):42-43
随着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成为经济学界和企业界人士关注的焦点。80年代,“东亚经济奇迹”引起世人瞩目,经济界不少人把“多元化”作为日本、韩国一些大集团、大公司的重要成功经验予以总结推广。但在东南亚金融风暴引发整个东亚经济危机以后,不少人又把“多元化”作为引发韩国、日本一些大集团大企业危机、倒闭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本因素”,并警戒中国企业应“避免重蹈覆辙”。到底是“多元化”好,还是“专业化”好?它们各自有什么好处和弊端呢?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如何才能成功地进行专业化或多元…  相似文献   

13.
韩国政府为配合工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所采取的产业组织政策,随着国内外经济条件的变化,从20世纪60、70年代到80、90年代发生了巨大变化。分析和研究韩国产业组织政策的历史性变化及其背景,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一、韩国产业组织政策的历史性转变(一)60、70年代的产业组织政策:二战以后,韩国经过经济恢复,迫切要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但苦于国内资源短缺,民间企业规模小,资本积累能力不足,难以担当工业化的主流。20世纪60年代,在实施了一段时间“进口替代”战略,国内经济发展有了一定基础之后,适应“出口导向”战略及产业结…  相似文献   

14.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韩国企业的成功发展引起了全球经济界的广泛关注。对韩国企业的成功经验,有的学者认为是“研发先行”,有的专家认为是“政府主导”,但大家的共识是:韩国企业文化是成功的重要因子。那么,韩国企业文化究竟有哪些特色呢?  相似文献   

15.
农民是农业的主体,也是我国社会最大的人口群体。不断地增加农民收入,是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精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性条件,也是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太原市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长。90年代中后期以来,增幅趋于下降,农民增收缓慢已经成为“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6.
1997年,韩国遭遇了经济危机,经济一度陷入瘫痪,至今才几年的时间,韩国的经济就成功了,这其中包含了“选择”和“集中”两种成功的经营战略。为了探明韩国企业的经营之道,我们考察三家韩国公司:三星电子、LG电子和现代汽车。  相似文献   

17.
四十年前,亚洲似乎注定是一个贫穷的大陆。斗换星移,当年的日本已经成为世界超级工业大国。继之而兴起的是亚洲的四只经济老虎——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它们以世界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完成了工业革命。跟在“四虎”后面的是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它们正在实现工业起飞,尤其令人瞩目的是中国大陆,它和韩国在80年代的平均增长速度是欧洲经济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初,韩国采取“不均衡发展战略”,以出口为导向,优先扶持大型企业集团,逐步形成了大企业主导国民经济的格局。中小企业“先天不足”并备受挤压,发展十分缓慢,结构失衡造成的弊端日益突出。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随着韩国的发展战略向“效益、均衡”方向调整,中小企业日益受到重视,历届韩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振兴中小企业对策”,以提高中小企业的地位,改善其经营环境和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赵微微 《活力》2007,(1):44-44
中国共产党一贯比较重视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建国初期,对知识分子延续了在延安时期的“团结、教育、改造”的正确政策,实行对待文艺学术的“双百”方针,并且实行了一系列的积极的政策,吸引了大批在国外的高级知识分子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但是到了50年代,特别是50年代中后期,我党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和政策却转向“左”倾的错误,并且也成为文化大革命酝酿的前奏。本文就上世纪50年代我党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正确政策的中断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探析。  相似文献   

20.
再战东北亚     
《东方企业家》2008,(6):84-85
东北亚经济从没有像今天这么紧密相连: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国,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国。夹在中、日之间的韩国发现,成为“东北亚枢纽”是一场需要内功的战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