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运用1996-200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及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中国的财政收入、支出分权与地方政府整体规模正相关,"怪兽"理论在中国不成立,主要原因是,在当前的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在财政竞争和官员晋升竞争的压力下,更加积极地开展财政支出竞争(特别是注重扩大生产性基础设施方面的财政支出规模),导致地方政府规模不断扩张.本文认为应改革官员的考核机制和转移支付体制,适度地扩大地方政府自有收入规模,从而将会有利于改善地方政府治理水平,推动经济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财政分权体现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间的财政权力分配关系,利维坦假说认为财政分权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规模。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财政分权格局与地方政府规模历史演进的基础上,构建了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采用我国1994-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上述模型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财政分权水平与地方政府规模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利维坦假说在我国当前的现实条件下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3.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选取我国2012年—2020年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数据,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财政分权、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空间关联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时间上存在明显的惯性效应,在空间上存在正向交互效应;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推升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地与邻近地区间财政分权与政府竞争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存在正向空间互动效应。因此,今后应更加注意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长期潜在风险,优化中央支付在地区间的分配制度,努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与邻近地区建立竞争合作的良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海颖 《特区经济》2015,(2):119-123
主流的财政分权理论一般认为,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两种机制可以提高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社会福利水平。然而,随着财政分权理论的发展,政府官员并非大公无私的前提变化,省级政府基于自身政绩考核和升迁的需要,而将有限的财政资源优先安排给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基建支出,从而挤占了教育支出。本文利用1999——2011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从收入分权度的角度探讨了财政分权对我国义务教育供给的影响,发现财政分权和我国义务教育供给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的财政竞争引起地方公共品供给效率的空间互动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互补性,即一个地方政府效率及其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受教育水平、财政分权和对外开放度对相邻地区政府效率的提高均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可从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官员交流与激励、建立服务型政府等方面着手,促进地方政府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发挥正外部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中央与地方开始正式意义上的财政分权制度,而在分税制下,由于"财权上移,事权下压"以及财政体制与政治体制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之处,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愈加凸显。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财政分权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催生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加剧。  相似文献   

7.
杨林 《中国经贸》2023,(10):28-30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构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探究财政分权体制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原因及其引发的后果,并创新性探索地方政府债务有序管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分权化改革、政府干预与国有企业债务融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威风 《科学决策》2009,(10):42-52
债务融资一直是资本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分权化改革和政府干预如何影响国有企业债务融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地区的分权化程度越高,企业银行贷款率越高,政府干预对企业银行贷款影响越大。在考虑债务融资的性质差异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地区的分权化程度越高,政府干预对长期借款的影响比短期借款大。上述研究说明,分权化改革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并使地方政府有很强的动机干预辖区内的国有企业债务融资行为。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2006~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空间回归模型从全国和分东、中、西部地区两个视角考察了财政分权对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相邻省份财政分权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具有政策模型效应;从整体来看,财政分权并没有改善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但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公共服务的供给具有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规模、转移支付和人口密度对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说明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不仅取决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公众需求和地方政府官员的绩效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影响具有正反不同的效应,不能简单认定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就是有害的。但是当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规模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引发当地政府的债务风险,影响当地财政运行的安全性和持续性,乃至社会稳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Strong credit expansion in China after the recent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s brought local government financial vehicles (LGFV) into the spotlight. Rapid growth of LGFV has triggered concern about local government indebtedness, banks' asset quality and, more broadly, China's medium‐term financial stability and sovereign risk.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unique firm‐level dataset to evaluate the country's local government debt. We find an uneven distribution of LGFV, which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coastal areas, and a deterioration of their debt repaying ability from 2010 to 2012. We u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long with multivariate discriminate analysis (MDA) to identify the credit risk of LGFV based on conventional financial variables as well as local governments' fiscal status. We also estimate the safe boundaries of debt bearing at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level. The estimations reveal more severe local government debt risks in the middle‐western provinces and higher risks associated with LGFV at the municipal and county levels. Although it is very unlikely that there will be a national debt crisis in China, the high risk of LGFV should be noted and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improving the fiscal transparency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 reforming the fiscal system.  相似文献   

12.
刘哲希  任嘉杰  陈小亮 《改革》2020,(4):100-115
在提出测算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新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所测算的数据,从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的双重视角,全面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债务规模而言,当地方政府债务率相对较低时,增加债务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当地方政府债务率相对较高时,进一步增加债务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会减弱。就债务结构而言,当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占比过高时,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更为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隐性债务对民间投资的挤出作用更强。因此,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应采取"一刀切"的策略,而应从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两个视角综合考量,为各地量身打造防范与化解债务风险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13.
姜宏青  王硕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0):94-98,127
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定,这些规定出自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在内容上、形式上都存在诸多差异.文章搜集了28个样本的地方政府管理制度进行分析,以制度变迁理论为依据,根据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管理的现实要求,提出在省级政府制定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省以下政府制定债务资金使用和监督的执行细则的债务管理制度体系,并构建了省级政府的债务管理制度的内容框架,旨在为地方政府有效地管理债务行为和提高债务资金的使用效果提供制度指引.  相似文献   

14.
The study provide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s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local governance on government size and spending composition. We use a balanced panel data set of 63 provinces of Vietnam over the 2006–2015 period. By estimating the spatial Durbin model, we find that local public spending and government size grow over time and have spatial spillovers.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s public spending and government size, which supports the Leviathan hypothesis. More interestingly, combining local governance, the marginal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of the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on public spending and government size are intensified. Our findings imply that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enhance interregional collaboration in fiscal management to limit duplicate public spending and promot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
唐云锋  刘清杰 《改革》2020,(5):80-93
地区所处经济阶段差异会使地方政府行为激励产生异质性,进而影响地区举债压力弹性。从经济阈值效应的独特视角,探究不同经济门槛区间压力波动引起的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变化,利用举债压力弹性解释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成因。基于我国283个地级市数据,构建门槛面板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经验检验。研究发现:从低到高的经济阈值区间下地方政府举债压力弹性翻倍增长,尤其是在第三经济阈值区间,举债规模扩张呈现加速度特征;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举债的刺激作用,只有在第三经济阈值区间才会得以释放;“土地财政”的存在强化了地方政府举债对压力变化的敏感度,并助推了地方政府举债压力的弹性波动。经济处于发达阶段的地方政府的举债压力敏感度,显著高于处于欠发达阶段的地方政府,因此,高水平的城市举债压力弹性及其潜在的债务风险应成为下一步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债务膨胀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交织并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而官员晋升锦标赛竞争机制使地方政府债务膨胀具有制度的内生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官员晋升锦标赛与地方政府公司化;二是预算软约束与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三是逆向预算软约束与土地财政金融化。地方政府债务膨胀一方面增加了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呆账、坏账的信用风险,影响到政府信用;另一方面,也可能会诱发潜在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7.
张金清  聂雨晴 《南方经济》2020,39(11):13-27
结合中国地方政府财政反应特征,文章在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中,首次识别了基础盈余主动调整的有效性条件作为分析前提,进而完善了债务不可持续性的定义内涵和度量方法,最终建立了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评估模型。凭借此模型,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进行了评估,主要结论如下:在经济增速不稳定背景下,施行顺周期财政政策的中国地方政府,容易落入基础盈余主动调整无效的境况,因而在对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进行分析时,有必要考虑基础盈余主动调整的有效性;通过检验发现,新构造的债务不可持续概率和条件期望债务空间指标,均能较好反映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而单纯的债务率指标对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无解释力;在2019年,天津、贵州和青海等地已处于财政疲劳引起的债务不可持续状态,内蒙古等六省的条件期望债务空间不足20%,其余省份的条件期望债务空间仍相对充裕;最后,通过考察债务可持续性的改善渠道又进一步发现,财政透明度的提高可有效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18.
公共卫生支出属于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界定公共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是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文章对2004-2010年间全国31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影响地方财政公共卫生支出的因素及效应。研究表明: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程度和与财政公共卫生支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财政分权对公共卫生支出具有很小的负面影响,政府规模的膨胀程度、人口结构与财政公共卫生支出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9.
赵浪 《乡镇经济》2014,(3):29-32
财政分权体制是我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出发点和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的财政体制先后经历了由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到财政包干制再到分税制的演化过程,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在财政分权体制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自利性行为的内涵及特征,并分析了其具体影响的表现形式。通过研究得出克服政府自利性的三大路径的结论:一是构建约束政府自利性的制度安排,二是合理界定政府职能,三是加强政府官员行政伦理素质的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