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浩 《开发研究》2012,(3):127-132
货物贸易在国际贸易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从物流和供应链的角度来看,货物贸易其实就是一种"货物流",是一种在贸易合同规定下完成的国际物流或区间物流。当前,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城市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第四大影响因素,有必要从整合供应链、提高供应链绩效、推进货物贸易发展的角度研究上海的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比分析了上海与成熟的国际贸易中心代表——东京的国际货物贸易和货物流,随后通过对比差距和不足,明确了供应链整合视角下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要方向,最后提出了基于供应链整合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全球采购背景下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全球采购活动规模、特点及动因、要求等的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全球采购活动在国际贸易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结合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实践,本文提出促进和扩大跨国公司在上海采购的建议,并勾画了上海走向国际贸易中心的必经过程--跨国采购中心应具备的特征,最后,文章提出了上海适应跨国公司全球采购的制度变革和开放"试点"建议,即营造适合跨国公司采购环境的若干政策,采取加快物流体系建设、完善与贸易相关的服务业及加大贸易推广促进的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上海现代物流发展的战略目标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五”期间 ,现代物流将成为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新兴产业之一。本文指出发展现代物流是上海建立国际化大都市的内在客观要求 ,是增强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上海现代物流必须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物流发展的趋势 ,从服务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这一总体发展目标出发 ,通过对现有物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纵横向的功能整合 ,建立功能完善、设施发达、技术先进的信息化 。  相似文献   

4.
目前,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已经到了实质性突破阶段,必须要在全球贸易格局调整带来的重大挑战中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并牢牢把握全球贸易格局调整可能带来的突破性发展的机遇,增强全球贸易资源配置和控制能力,促进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地位,加快完成向现代国际贸易中心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一、发展模式的选择再建上海贸易中心,通常可采用的模式有两种: 1.以提高上海市经济实力为主要目标,制订各种策略措施,缩小上海与现在国际贸易中心的各项差距,最后发展成为现代国际贸易中心。这种模式将来来经济发展限于上海狭小地区,但上海市与现有国际贸易  相似文献   

6.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于2009年9月破题,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成为继国际金融和航运中心建设后上海又一个重要发展规划。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必然组成部分,上海服务贸易发展还较滞后,国际竞争力还较薄弱。本文通过比较上海、香港、新加坡服务贸易发展态势及其影响因素,为上海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速服务贸易发展和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提供政策指导。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物资的迅速生产凸显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优势地位。短期内,在华跨国公司不会大规模向外转移供应链。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经贸环境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疫情的相继冲击之下,外国跨国公司供应链布局调整不可避免。我们应及早应对,着眼于关键企业培育、关键环节把控和关键技术研发,推动供应链数字化发展,稳定外资投资,推动企业优化全球布局,增强供应链韧性等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8.
沈克华  彭羽 《亚太经济》2013,(3):143-148
贸易方式决定贸易功能,并最终反映和决定了贸易中心城市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本文从香港贸易方式的转变,分析其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的演变历程及其离岸贸易对其国际贸易中心地位的影响,并兼论对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日益认识到全球顾客在其全球战略中的重要性。因此,跨国公司为了获取全球竞争优势而进行的全球行业整合,为全球顾客作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资源进行整合。本文对跨国公司的全球顾客整合的机制进行分析,以便为我国企业的跨国行业整合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与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相比,上海国际贸易中心似乎一直没有破题,一些贸易新型业态、免税购物等功能尚未破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上海面临进一步深化国际贸易中心功能的新机遇,未来应在自由贸易区建设、免税购物功能以及离岸贸易功能等方面有所突破,加速向具有国际国内资源配置功能的现代国际贸易中心迈进.  相似文献   

11.
李博 《特区经济》2009,(6):275-27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双向流动的迅猛发展,我国跨国公司与世界各国的贸易联系日益频繁,外汇业务迅猛增长。尤其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我国跨国公司所面临的外汇风险日益突出。加之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变动频繁,外汇风险给我国跨国公司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引发了一系列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跨国公司面临的外汇风险,以及现阶段我国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寻舸 《特区经济》2010,(1):91-92
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全球扩展是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不断深入的主要表现和推动力,跨国公司进行全球行业整合是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主要手段,本文对跨国公司向全球整合型企业发展的趋势及原因展开深入分析,并提出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跨国公司内部组织职能分工的理论,从微观角度对国际分工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扩展,揭示了新的国际分工特点,并以此为基础,着重分析美国的要素优势决定了其在全球跨国公司分工中集中于核心管理职能,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成为全球金融的枢纽,进而主导了资源在全球的分配。这从根本上造成了美国当前国际收支上的表现,并支持着这种状况在一定时期的持续。  相似文献   

14.
陈学军 《特区经济》2006,(12):154-155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资金、人才、技术的全球流动,使得国与国之间的分工已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中间产品的分工,许多行业部门之间的专业化转向产业内分工(intra一industryspecialization),又发展到企业内的全球分工。在跨国生产经营中,价值链各环节的跨国分布衔接形成行业内、企业内的国际分工,因此我们认为从“价值链”角度来研究跨国公司全球产业转移或许更合适,本文试图以一个新的视角来探悉跨国公司全球产业转移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国内外全球城市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了全球城市的理论逻辑、动态逻辑、实践逻辑。关于理论逻辑,基于经济全球化已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客观事实引出了跨国公司的主体地位,进而阐述了全球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紧接着从信息化角度阐述了全球城市资源配置功能从“在岸”演进到“在岸”与“离岸”并举;关于动态逻辑,从区域化全球化的发展程度、发展中国家如何崛起全球城市、全球城市作为地点空间和流动空间如何演化、全球城市版本的迭代升级四个方面阐述全球城市动态逻辑的基本趋势;关于实践逻辑,聚焦上海的全球城市建设,阐述了上海为什么要定位全球城市、中国的全球城市发生在什么地方、上海如何建设全球城市、上海到底怎么做长三角一体化的龙头等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跨国并购作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方式之一.其母公司更多地选择在企业内部各独资子公司之间建立有效的关联机制,维护其企业异质性优势,以实现其全球战略发展的目标。在大量关联交易中引发的跨国间无形资产转让、劳务费用的支付、金融衍生品的买卖而产生的避税行为将进一步加剧.这对我国的反避税政策的完善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剖析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反避税政策的思考以维护我国的税收权益和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度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环节建设,对于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评估与分析得到的结论证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目前正处于由国内中心金融到区域(APEC)金融中心转变的阶段。上海的区位优势明显,但是金融集聚优势不明显,制度与政策的限制重重,导致国内金融机构缺乏国际竞争力,金融业务创新原动力不足。若不在这个关键环节着力改善,将阻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re have been two related trends shaping global trade during the past couple of decades: the increasing role of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s and the rise of China. Increased complexity in global trade has generated a need to construct more processed trade data — trade in value added — in order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countries.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a broad picture of trade in value added between the EU28 and East Asian countries. We find that East Asia is important as a final demand and supply chain export destination, especially for Northern European countries, while for CEE countries it is more important as an import source for both final demand and supply chain trade. Trade with East Asia is least important for Southern European countries. The production structure of an EU country seems to be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explaining the importance of supply chain trade with East Asian countries. The data also suggest that supply chain trade could support the growth of domestic value-added exports to the supply chain trade partner country as well as to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9.
张洪烈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6):115-118
外派人员的成功外派经验对跨国公司实施全球发展战略和进行海外扩张至关重要,然而外派人员结束海外外派任务返回母公司后却离职现象严重,究其原因,大部分跨国公司没有为外派人员提供合适的职业指导和职业发展规划,外派人员很难再次融入母公司的文化氛围,出现了逆文化休克现象,导致外派人员的职业发展停滞的“高原”时期。外派人员的大量流失,为跨国公司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跨国公司也面临着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职业发展的有关理论进行系统性的概括和提炼,从多维角度,对外派人员的职业发展问题进行系统地理论分析和归纳,结合外派人员的职业发展特点。对影响外派人员职业发展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环境因素和机遇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跨国公司与外派人员双赢的职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朱智洺 《特区经济》2006,213(10):351-352
在界定跨国公司供应链联盟内涵的基础上,指出跨国公司供应链联盟构建之必须,从成员选择、风险分担机制、绩效评价三个主要构建环节上归纳分析出影响联盟构建之因素,并进一步分析了在这三个环节影响因素中的“瓶颈”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