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冀 《魅力中国》2010,(31):406-406
许多初中学生畏惧写作,逃避写作。作文教学也一直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学生写作文难,老师改作文难,到头来,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我们发现,常规的作文教学还是表现出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缺乏写作的兴趣等弊端。要想改变现状,必须实施作文教学改革,切实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那么怎样才能调动积极性,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下面尝试着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优化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兴趣是关键.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作文的坚实基础,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是作文的前提务件,训练读写能力是作文的重点环节,精评细改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最佳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相似文献   

3.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语文的"半璧江山".目前,不少学生对写作产生"愁、怕、厌"等心理,怕作文成了大部分学生的通病.作为语文教师,怎样消除学生在作文上的心理障碍,变怕作文为爱作文呢?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4.
正作文讲评与学生的作文实践同在,每有一次作文,必有一次作文讲评。作为对学生作文写作知识的检验、对学生作文实践的总结指导,作文讲评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现实中真正爱好写作的学生寥寥无几,惧怕写作的学生也大有人在。他们不能很好的运用写作知识去实践,对待写作多是厌烦、应付,对待作文讲评课更是感觉索然无味。我认为作文讲评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作文讲评课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范文宣读到学生传看、修改,整个过程都会使学生受益匪浅。为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让我们从提高作文讲评课的兴趣开始。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两,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作文教学也是这样,只有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才能有写作热情.才能提高写作水平,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结合小学生特点进行作文教学,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它能够使人对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进行持续的研究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学生投稿,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教学中定期开展丰富的写作交流活动,请学生上台放声朗读自己的作品,将优秀作文打印成册,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肯定的评价中,逐步树立起学生写作的自信心.积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向一些杂志社、报社投稿,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文变成了铅字,写作兴趣将会倍增.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当他们看见自己同学的作文被刊登时,势必会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进而促进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要教育学生立足生活,抒写真情;积累材料,善于运用;读写结合,多做练习;互批互改,加强交流.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胡东银 《魅力中国》2013,(34):103-103
怎样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呢?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使作文教学上出实效。  相似文献   

9.
谈创新作文     
叶翠柳 《魅力中国》2014,(5):226-22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教学的难点。许多学生平时没有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时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这就是其中的原因。我经过多年的尝试和努力,在作文教学中,注意运用声像媒体,实行创新作文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文,激发学生“爱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陈玉娟 《魅力中国》2010,(26):168-168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作文前指导的继续,是作文评讲的基础。传统的作文,学生每两周写一篇。教师对作文的处理往往要经过“教师布置——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过程。教师批改的方法是:仔细圈阅,认真评点。学生的写作态度是:敷衍了事,应付差事。这样做学生养成了惰性:反正作文只同教师一人见面,写得好坏都是那么回事,到作文发下来,看看分数,读读评语。至于写什么样的作文算好,什么样的作文算差,学生心中无数,教师的辛勤付出没有换来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学生作文学生批”这种尝试不但使学生懂得了一篇文章的好与坏的标准,教给学生欣赏文章的方法和途径,而且增强了学生写文章的信心,提高了学生对写作要求的更深认识,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乐于动手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1.
李新辉  姚朝辉  李超 《魅力中国》2010,(34):369-370
自由写作.这种写作形式具有如下几个几个特点:选材有学生自己定.文章形式也由学生自己定,写多长多深没有严格规定,实际上就是比较自由,这种作文形式实际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训练办法,能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能够充分展示学生的写作才华,而且将学生作品交流阅读,还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社会阅历。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自由写作教学,逐步认识到这种写作的一些规律,下面先结合学生作文谈谈自由写作选材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最富创造性的学习,是素质教育的最有利阵地,而农村初中的学生在作文方面因缺乏丰富的生活底蕴和成功的体验,大多数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疼,写一篇作文要憋上半天才能完成,学习写作的兴趣更无从谈起,可是作文在语文中又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就必须冲破写作公式的禁锢,改革作文辅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刘玉凤 《魅力中国》2013,(32):140-140
我作为一名20多年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师深知: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不容乐观,一提到作文就头疼,苦于作文,烦于写作,写作兴趣更无从谈起。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许显高 《魅力中国》2013,(26):206-206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是一项重要任务,又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能用刻板的标准去评价和衡量学生的作文,而应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作文,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罗康林 《魅力中国》2011,(18):347-347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困惑着广大语文教师。特别是农村初级中学,学生知识储备有限,生活阅历不丰富,语文基本功不扎实,无疑给学生作文带来极大的障碍。作文训练中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观察、审题和构思等写作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则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李会然 《魅力中国》2010,(30):132-132
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是当前作文教学的难点,也是最令老师头痛的事,而真正想让学生的作文焕发生命力,激扬人生,必须从积累语言、作文创新评价等方面唤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  相似文献   

17.
陈兴汉 《魅力中国》2011,(20):208-208
一直以来,作文训练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成为许多老师和学生关注的问题。笔者以为只有从兴趣八手,创设一定的写作情境,利用多媒体手段,才能让学生们保有对写作的兴趣,喜欢上写作。  相似文献   

18.
张新宏 《魅力中国》2013,(34):203-20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作文教学如何创新,笔者以为既要调动学生的写作动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要交给学生一些创新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微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和小练笔非常的类似,然而其内涵上存在很大区别。通过微作文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文中笔者对小学语文微作文教学展开探讨,旨在理清微作文教学的意义,研究和分析微作文教学的写作对象与方法,探讨这种作文形式和片段及大作文写作之间存在的区别,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朱会英 《魅力中国》2014,(23):208-208
写作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智力活动,要写好一篇作文,须有一定的知识储存、一定的思想修养、一定的写作技能。因此写好一篇文章需要多方面的积淀。作文训练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已成为了普遍的共识,这种尴尬现状不仅使得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力不从心,更是慢慢耗尽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于是老师厌教,学生厌学,抵触情绪漫延。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才能固守作文教学这块阵地呢?我想,以片段训练的形式加强学生写作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正面作战,灵活运用片段作文训练,能化整为零,化被动为主动,突破学生的心理防线,于无形中渗透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