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面谈到,企业时时处处都有可能产生危机,那么危机的产生是否诡异莫测、变化无常、毫无规律可寻呢?并非如此,它是有迹可寻的。企业危机很像地震灾害,一旦发生,对其缺乏了解的人往往深感震惊。其实,引发地震的能量是有一个累积过程的,在这一过程中,会伴随有不少先兆出现,只不过这些前兆很难被无备者发现或引起高度重视罢了。我们要避免企业危机的出现,就得当有备者,在危机的潜伏期,甚至“安全期”,也经常加倍小心地审视企业的内外的内外环境。古训早已有有言:“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祸…  相似文献   

2.
随着卫生部的一纸通告,历经近20天折腾的巨能公司总算可以喘口气了,双氧水”事件似乎已经结束。然而,从消费者依然不买账等市场反应来看,这一事件对巨能公司可以说是致命的,可能就此将断送巨能公司的美好前程!今后巨能钙能否重振其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的“买好钙,巨能钙”的品牌形象,恢复其原有市场占有率,犹未可知。巨能公司所陷入的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不能不引起我们所有企业的重视与反思——危机到底离我们有多远?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企业发展中的危机也可能成为企业再次腾飞的契机。然而,巨能公司显然没有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精彩的名垂青史的案例。巨能公司在处理这次危机的过程中,至少存在这样几个问题:(1)危机意识淡薄;(2)处理速度缓慢;(5)声明不得其法;(4)缺乏预警机制;(5)诚信意识不足。这不仅是巨能公司存在的问题,也是企业危机管理必须注意的问题!“巨能钙事件”给了所有企业一个警告:危机无时不在!那么,预防和处理危机,企业危机管理到底该如何有序地进行呢?  相似文献   

3.
许欣  王瓅 《商场现代化》2007,(11S):173-174
危机管理作为一种成熟的管理工具越来越受到各大公司的青睐。“危机”在汉语中大有研究,从字面上看,它是“危”和“机”的组合,一方面代表着危险的境界,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大量的细节、机会。危机是任何企业都不希望看到的局面,而且都在竭力避免,但是危机叉无所不在,因此,加强危机管理,从细节着手,就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危机管理与细节的关系,得出危机管理必须基于细节,从而真正使企业转危为安,甚至从危机中演化出新的商机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康师傅“水源门”、三鹿奶粉“结石门”、东航“返航门”等一系列危机事件的发生,企业的声誉管理再一次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眼球。经过这一系列的事件之后,人们不禁会问:企业的道德与社会责任在哪里?企业到底还有没有声誉?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企业声誉建设的路在何方?针对这些问题,就企业声誉的内涵、作用、建立与维护方面进行一些研究,以为企业的声誉管理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危机是“一时爆发”的,但也是“长期造就”的,所以说,平时没有危机意识、不懂危机管理的企业,就像建在沙滩上的大厦一样,是不稳固,没有竞争力的,一个小浪过来,就有可能在倾刻间倒塌。因此企业要防患于未然,经常进行制度性的定期检查,铲除隐患,以便问题在发展成为危机之前得以发现和解决。同时,在企业的危机管理中,也是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的。  相似文献   

6.
刘韬 《浙商》2005,(5):88-8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受到来自社会公众评价、同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相应的企业面临的来自内部及外部的各种危机事件也逐渐增加,同时企业危机管理渐渐引起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注意,但能否在企业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这对于国内绝大部分企业来说还只是一个管理名词,一个概念而已。“吃一堑,长一智”是企业“摸着石头过河”的思维方式,但一次企业危机爆发足以导致该企业已经没有“长一智”的机会了,因为一次的危机可能已经让企业不存在了,因此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危机、防范危机、解决危机、利用危机是企业长治久安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管理的难题有三种:一是没有管理的“管理”;二是有管理,但表现形式较为粗放;三是有管理,但不是自己企业自然发展的结晶,而是“舶来品”,基本上属“照抄照搬”型。[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以下简称为HRM)就是传统的人事管理;凡是与人有关的都是HRM的工作范围;HRM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责任等”,这些说法看似正常,实际上是对HRM的误解。文章在对以上误解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人事管理更名为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名称上的变化,而且是具体的工作内涵的深刻变化,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的认识有了根本的变化;HRM的基本职能包括工作分析、HR获取、HR整合、HR激励、调整与控制以及培训与开发;并非与人有关的事都属于HRM的工作范围;按现代管理观点,组织各级管理者都是广义的人力资源管理者。HRM的主要职责由直线管理者承担,他们处于一线,是主角,而人力资源管理者处于二线,是配角,只起后勤性、顾问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冯启 《糖烟酒周刊》2005,(24):B008-B010
竞争对手在寻找你的破绽和漏洞;新闻媒体在寻找着爆炸性新闻;政府职能部门在监测着企业的一举一动;企业内部的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可能不时有程度不同的错误发生;自然灾害、流行疫病等突发情况的威胁……任何一场危机都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当危机发生时,若没有危机公关意识,不能及时有效地展开危机处理,则可能很快陷入绝境;相反,若学会使用危机公关,理智应对,则能快速阻止事态恶化,走出阴影,使企业重现生机。俗话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具有危机公关意识,最重要的是和媒体在沟通上注意一些技巧,然后进行有效快速的危机处理。  相似文献   

10.
暗秋 《市场周刊》2004,(43):40-41
名公司纷纷垮台,危机管理似乎已成为焦点。中国的名企业迅速成长壮大。又迅速灭亡的实在太多了,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3月出版的《管理夜话:问题管理的模式与案例》一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小→大→空模式”和“快起快倒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以“南京冠生园陈馅月饼事件”和“金华火腿事件”为例,对老字号企业引发危机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无论政府还是企业,要重视老字号企业危机管理与沟通能力建设,并就老字号企业危机管理与沟通机制的建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吴凡 《糖烟酒周刊》2005,(23):B016-B017
飓风起于萍末,溃堤源于蚁洞。企业在市场中成长,必然面对各种风浪。危机随时可能发生。昨天还辉煌的企业,今天就可能被一个小小的细节所击垮。劣质奶粉、散装假酒、火腿风波、雀巢含碘超标、毒粉丝、过期奶回锅……行业危机事件一件接一件,层出不穷。综观国内众多企业,大多不重视危机公关。据浙江某机构调查。具有危机意识的企业不到30%,并且是在危机发生时,才临阵磨枪,处理危机也通常是紧闭大门,封锁信息,对外界,尤其是新闻界讳莫如深。然而坏消息常常是以很快的速度传播,如果企业不具备危机公关的能力,一旦危机发生,只会让企业越陷越深,甚至面临被市场淘汰的结局。7月份《月度话题》特别推出“危机公关”系列话题:建立危机预警体系,做到“防隐患于未然”,“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危机出现后,如何快速地进行处理?危机发生后如何稳定自己的渠道关系,如何将危机成功转化为“商机”等。  相似文献   

13.
《糖烟酒周刊》2005,(27):B008-B009
从“品牌六大资产”(产品、形象、消费者、渠道、视觉、商业信誉)中可以看出,其中的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可能波及到其他的“资产项目”,都可能演化为商业企业需要应对的“危机”,并最终削弱品牌的价值。出色的品牌管理可以不断提升品牌的价值并由此产生附加值效应,而品牌价值及美誉度的积淀,则能使企业及品牌在危机汹汹来袭时获得一张“免死金牌”。在《月度话题》相继讨论了“危机预警的建立和防范、危机的有效处理、危机化为商机以及成功的危机公关”等问题之后,本期《月度话题》将邀请业内知名危机管理专家林景新先生,以行业内出现的危机事件为例,透视跨国企业的品牌管理,希望能给正在困惑中的企业补上“危机面前的品牌管理课”,同时唤醒企业的品牌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14.
袁义 《商业科技》2009,(7):75-75
危机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是饭店经营的基础。饭店危机管理的重点是:保障客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保护职工的人身安全;保护饭店的财产安全;防火、防盗、防重特大事故。饭店要做好危机管理工作绝非易事,不能仅靠饭店的保卫部门。饭店危机管理涉及到每个部门、各个工作岗位和每位员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连锁企业并购不乏成功的案例。然而真正达到并购前预期目标的仅仅是少数,大部分并购活动要么中途流产,要么只是名义上实现并购实质上却没有达成双方预期的目标。原因何在呢?大部分是由于管理者没有危机防范意识,有些拥有危机意识却没有有效应对危机的策略。并购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双方企业之间的文化不同导致各种冲突,诸如人事冲突、观念冲突等等。这些冲突会导致各种危机的出现,诸如市场危机、人事危机、管理危机等,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管理危机。管理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的,或者说是可以控制的,那么,连锁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如何采用有效的应对策略使并购双方“磨擦”、“碰撞”出积极的创造力而不是消极的内耗力?管理者怎样才能有效应对并购过程中的管理危机呢?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是一个企业危机频发的多事之秋,肯德基、亨氏、联合利华、高露洁、宝洁、光明乳业等知名企业都被卷了进去。事情发生后,企业对危机的应对方式又各不相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更有甚者还能化危机为机遇,利用危机来塑造企业形象,强化企业商誉,赢得消费者更多的青睐。显然,危机管理是一门艺术,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总结的。  相似文献   

17.
时至今日,这场关于丰田危机的争论总算渐渐平息,无数声音在震惊之余对丰田进行了“马后炮”式的解剖,而两位“80后”的苏格兰老人则表示对丰田公司遭遇的困局“早有预料”,不仅如此,他们对曾经因“精益生产”成功将价值观输出至全球的丰田公司近年在质量与细节方面的忽视提出警醒,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为丰田危机乃至全球经济危机挖掘了更深层的原因:正是由于管理的信仰丧失。  相似文献   

18.
同理心是一种成熟的心智思考模式,在应对危机或预防危机的良性作用是显著的。本文运用同理心的心理运行机制,通过BP的CEO不当处理危机事件、《纸牌屋》弗兰克成功处理花季女违章命丧危机等一系案例,阐述同理心是危机管理最关键的思考方式。文中还指出如何加强修持同理心“理解-认同-接纳-共情”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涉税突发事件频发,加强和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成为税务机关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认为“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而危机意识是危机预防的起点,它是危机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对危机意识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究,对提升税务干部和税务机关的应急管理能力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财经界(学术)》2006,(7):79-82
“管理出效益”这是所有的企业管理者深谙的哲理。但是,在大浪淘沙的市场竞争中,有多少企业因管理不善而举步维艰,甚至破产倒闭。管理是学问,更是艺术,执行差异会出现不同的管理效应,在竞争白热化的烟草市场,什邡卷烟厂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管理之路,以“危机理念”和“精细管理”取胜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