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莱芜市供销社靠开发盘活社有资产,实现供销社二次创业。5年来,累计开发资产13万平方米,增加固定资产1.2亿元,年增效益1500万元。通过资产开发,开启了闲置半闲置的资产,开拓了城乡市场经济,解决了职工有活干、有饭吃、有房住等热点难点问题,使供销社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向资产开发要出路 1995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时,面临的是企业效益下滑,下岗职工增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经过探索论证,新班子提出了“单项经营保吃饭,改革改制促发展,资产开发保长远”的经营思路,决心将曾被  相似文献   

2.
正定县城关供销社靠艰苦创业起家,靠思想政治工作立业。这个在改革开放初期人员不足百人、固定资产只有60万元、年创利税仅30万元的小社,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发展成为拥有经营服务人员479人,固定资产2000万元,年创利税200万元的大型基层供销社,1989年跨入国家二级企业,1995年跻身于全国百强基层社,连续七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于"先进企业"和"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在全省同行业综合实力排名中名列榜首,很重要的一条是该社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坚持了五抓五结合:一、抓班子与领导示范相结合"打铁先得自身硬"好班子才能带出好队伍。城关供销社的领导班子以团结奋进、廉洁奉公、率先垂范的群体形象,为干部职工做出表率。一是坚持原则做模范。该社一班人十年来和睦相处,团结共事,  相似文献   

3.
10多年来,我们正定县城关供销社坚持"依靠管理求发展,依靠发展求生存"的路子,真正实现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方针。95年,商品购进由84年的338万元增加到6232万元,销售由690万元增加到6054万元,利税由34万元增加到215万元,另外还提取折旧114万元,89年进入国家二级企业,94年在全国双百强基层社排名中跃入双百强行列,去年全省基层供销社综合实力排名列第一名,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殊荣连续七年保持着。一、坚持"三个一",是发展企业的保障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三个一"原则,就是有一个好班子、建一支好队伍、定一套好办好。(一)企业的稳定发展必须有一个好班子。一个企业的外部环境不可忽视,但从企业主体机制来说着眼点应是企业领导班子如何发挥核心和中心作  相似文献   

4.
我们新镇供销社共有干部职工120人,下设17个班组,有固定资产121万元,流动资产26.6万元。几年来,我们坚持"强化管理、开拓经营、全面发展、多头创利"的经营战略,有效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从改革开放至今,年年完成或超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连续多年被评为出席市、县先进企业和文明单位。96年在我社区域洪水灾害严重,一度交通受阻,部分社办网点遭洪水围困被迫停业的不利形势下,全社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抓管理,搞增收,经济效益仍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势头,全社1-8月份累计完成利税8.86万元,在全县20个基层社盈利中名列榜首。一、强化人员管理是基层供销社求生存、创业绩的基础企业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人员管理。几年来我们新镇供销社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我们坚持了一条"知人善任、各尽所能"的人员管理办法。首先是从领导班子成员抓起,根据每个班子成员的特长,按"掐钱、  相似文献   

5.
去年,我们邱县供销社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精神为指针,解放思想,开拓前进,充分发挥了供销社的"三主"作用,各项经济指标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年商品纯购进完成8524万元,商品纯销售完成9158万元,实现利润342万元,其中基层社实现利润31.2万元,没有一个亏损社一、深化体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给供销社提出严峻的挑战,也为供销社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为此,去年我们以市场为导向,在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迈出了新步伐。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4年以来,我们迁安城关供销社靠稳定完善集体承包责任制,走联合之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使企业不断壮大。1994年比1984年商品销售增长近8倍,所有者权益增长10倍多。95年到10月底,完成商品销售额34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00万元,实现利润34.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4万元。回顾十多年来我们供销社稳步发展壮大的历程,关键在于坚持了走集体承包经营之路。一、明确改革方向,完善稳定经营责任制基层供销社选择哪种经营责任制形式,我们经历了一个从提高认识、不断摸索到稳定完善的过程。84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实行集体承包的责任制形式,并制定了一整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运行程序。92年从发挥企业和职工两个积极性出发,制定了8项配套措施。一是指标分配多样化。一改过去  相似文献   

7.
遵化市供销社坚持服务农民的办社宗旨,积极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并努力使服务产业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去年全系统社会化服务组织完成工业产值2948万元,农民增加收入197万元,企业获利106万元。一、充分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发展加工业。马兰峪供销社针织厂有职工4名,从1991年开始组织1000多名家庭妇女从事毛衣片加工,供销社负责联系业务和传递信息,并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做到送"活"到家,取"活"上门。去年他们加工毛衣15000件,使农民收入35万元,企业获利2万元。产品经天津外贸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苏家洼供销社生产服务社、平安城供销社胶背地毯厂、东旧寨供销社缝纫厂组织200名农民就业,1994年实现加工收入87.8万元,企业获利8万元,农民收入47.5万元。二、以市场为导向,以供销社为依托,帮助农民发展种植业。堡子店、新店子供销社黄瓜腌制厂扶  相似文献   

8.
长山峪供销社是滦平县流通部门率先实行股份合作经营的单位。这个社从1992年3月开始试行股份合作制,经营情况和经营效果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对长山峪供销社进行了调查。一、基本情况长山峪供销社下设4个分社,2个村联社,17个班组,共有干部职工72名,1991年末,企业流动资产总额133.9万元,其中自有资金73.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5万元,银行借款57万元。1992年3月,这个社开始试行股份合作制经营,由企业、职工和社会(农民群众)三方入股,当时称"土三资"。到1992年末,界定企业股28.2万元,职工劳动积累股12.1万元,企业职工入股32.7万元,社会入股96,240元。企业内部资金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9.
尚义县大青沟供销社,是一个在改革大潮中走上振兴之路的先进典型。它靠的是什么?关键在于坚持以农为本的思想不动摇。几年来,这个社坚持供销社的办社宗旨,积极主动地为农业生产服务,收到明显的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1991年至1993年实现社会效益分别为286万元、374万元和488万元。1991年企业实现利润17万元,1992年实现利润19.5万元,1993年实现利润20万元。他们的支农服务经验,在1994年张家口市农村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尚义县大青沟供销社是获得河北省"省级先进企业"的基层供销社,1991年到1994年底,在供销社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累计实现利税144万元,95年上半年又实现利税2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自有资金分别达到115万元、69万元。这个社成功的奥秘,就是他们牢固树立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的思想,走出了一条"围绕‘农,字办企业,办好企业服务"农业"的路子。跳出生意圈,尽责搞服务。这个社地处坝上地区,农村商品经济比较落后。几年来,他们扎根在农村,视农民为"上帝",以农业作为企业经营效益的增长点,提出了"跳出生意圈,尽责搞服务"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初,五莲县松柏供销社应付社员股金173万元,利息42万元,本息共计215万元。由于该社经营困难,职工人心涣散,亏损额达300多万元,因此,社员闻风纷纷要求退股。为了扭转被动局面,1998年4月份,县联社果断调整了松柏供销社的领导班子,从县直公司选调了一名懂经营、善管理的同志到该社负责。调整后的领导班子,坚持"预防为主、努力化解"的工作方针,从搞活经营入手,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共兑付社员股金本息148万元,使股金本息比年初下降了70%,从而有效地化解了社员的股金风险。我们对松柏供销社的做法,有以下几点启示:启示之一:搞活经营,提高企业效益,是防范和化解股金风险的根本途径。供销社是防范和化解股金风险的主体,只有自身有了效益,兑付社员股金才有资金来源。而经营不活,既会造成企业亏损,也会造成资金沉淀,形成风险。松柏供销社之所以能够尽快地化解股金风险,关键在于搞活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他们充分发挥当地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模式,目前正在我国农村以强劲的势头兴起,这是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河北省衡水市供销社把兴办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供销社自身改革的突破口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到98年8月全市供销社系统已兴办专业合作社175个,涉及种植、养殖、建筑、保险、加工6大门类,20个行业,入社农民100578户,吸收农民股金891万元,从96年至今,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为农民增收5314万元,专业合作社实现盈余1011万元,向农民二次返利292万元。同时,兴办龙头企业36个,连农户63348户,带基地175个,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6亿元,为农民增收3997万元,企业实现利润3205万元。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实行"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13.
很难想象,一年前几乎陷入绝境的文安县左各庄供销社,一年后就冲出困境,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去年前七个月实现利润17.1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33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54.68%,综合经济效益名列全县供销社系统26个基层企业单位之首。一、面对实际抓人心抚今追昔,一年前左各庄供销社惨淡萧条的一幕令人难忘。当时,尽管会计帐面体现利润0.84万元,但实际潜亏80多万元,外欠30多万元,贷款140多万元,企业领导思想不统一,想法不一致,各人打各人的算盘,各种规章制度不健全,企业管理粗放混乱,无人愿搞门市经营业务,萧条冷清,职工自己谁愿意怎么干就怎么干,没人去说,没人愿管,成了一片散沙,已投资46万元的胶合板厂筹建至中途搁浅,几台尚未完全安装好的机器趴在地上……,当时即使是个休户也不曾有的颓废与衰败,就这样残酷无情地落在了左各庄供销社的头上。  相似文献   

14.
目前,包袱大、负担重、效益低已成为供销社的顽症,而税赋高、资金紧又使供销社陷入步履维艰的境地。在此困难形势下,供销社如何生存和发展,永清县供销社找到了一条复苏之路,这就是实施"内方外圆"战略,搞活供销经济。内方——深化内部改革,全方位开拓经营。永清县供销社有独立核算企业30个,其中基层供销社16个,他们也曾有过比较辉煌的历史,效益最好的1984年利税曾达到500多万元。1989年以来,由于市场疲软,棉花减产,企业后劲不足等原因,销售、利润几项经济指标逐年下滑,潜亏包袱越来越重。到1993年底企业仅有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2800万元,而银行贷款高达6000万元,有潜亏包袱4660万元,30个企业中有26个亏损,1993年亏损额达249万元,全系统已经资不抵债。面对如此困难局面,新组建的县社领导班子没有吓倒,他们首先在系统内部查找原因,大刀阔斧实施改革,全方位开拓经营,加强企业管理,从而使全系统重新焕发  相似文献   

15.
黄骅市供销社把资产运营看做供销社发展的"第二起跑线",闯出了一条资产运营的新路子。截止到1998年11月,已对16个企业进行了存量资产盘活调整,其中新购置固定资产的有4个企业,新增原值380万元,3个企业利用原闲置场地兴建新设施增值100万元,4个企业甩掉闲弃撂置的资产,5个企业进行了资产开发,获开发值近千万元。一、初尝胜果。黄骅市委政府"商贸一条街"建设首先为沿街而立的城关供销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通过对两处旧门市的盘活开发,换来了一座营业面积4000平方米、价值500万元的供销商城,当年获租金60万元,供销商城的诞生,使全市其它供销社打开了眼界。受到触动的企业负责人都盘算着如  相似文献   

16.
我们霸州市供销合作社有17个基层供销社。近年来,我们坚持强化管理求效益,开拓经营求发展,大力加强基层供销社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1995年全市基层社完成商品销售10680万元,实现利税108.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5%和42%,其中胜芳供销社在95年全省基层社主要经济指标排序中名列第二。96年1-8月份,全市基层社完成商品销售8241万元,同比增长20.8%;实现利税71.7万元,同比增长12.6%。目前,除东段供销社外已基本上消灭了亏损社。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班子建设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重要的。搞好基层社领导班子建设,尤其是选好"一把手",是加强基层社建设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在基层社班子建设上,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干部路线,"以效益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原则,做到有为则有位,无  相似文献   

17.
岗西供销社是有10名干部职工,社员股金18.1万元,自有流动资金3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4万元的丘陵区小社,距县城3公里。所在地耕地面积小,工农业产值低,社会购买力低,并且外流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努力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深化企业改革,不断探索和完善经营责任制,增强了服务意识,拓宽了购销渠道,扩大了销售,增加了效益,确保了企业的良性循环,使全社实现无待摊费用、无挂帐损失、无有问题商品、无有问题资金、无赊销货款。94年人均贡献达1.5万元,一年一个新台阶,连续五年被评为市、县供销社系统先进单位。一、因社施策,实行联销联利定额目标管理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我们按照"三有利和三兼顾"的原则,以强化责任制  相似文献   

18.
崇礼县驿马图供销社1993年12月份试行合作股份制,到现在整整一年,改革效果显著。一、农民入股勇跃,供销社股金大增。330户农民入股48.3万元,37名职工入股3.2万元,原有社员股金增加到71万元。在一个贫困山区,农民纷纷入股,供销社信誉提高。二、用农民的钱为农民服务,与农民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1.优惠价供应农民化肥1100吨,每袋平均优惠4.50元,每吨便宜90元。如二铵市价140元,供销社120元;碳铵市价25元,供销社20.50元;磷肥市价21.80元,供销社19.8元。为农民让利6万元,供销社获利10万元。2.为农民推销羊毛34吨,总值30万元,供销社既不用银行贷款,又能为农民解决"卖难"向题,还获纯利3.9万元。3.收购农民杏核100吨,支援县社罐头厂70吨,还获纯利3万元。4.为农民推销杂豆1210吨,总值160万元。其中:蚕豆950吨,豌豆200吨,云豆160吨,搞活了业务,盘活了资金,买卖越做越红火。  相似文献   

19.
金乡县供销社现有17个直属企业,15个基层供销社,担负着全县16处乡镇、90亩耕地的生产资料和56万农民生活资料的供应服务工作。近年来,我们坚持把为"三农"服务贯穿于供销社工作的全过程,助农丰产增收,提高农民的现实购买力,开拓农村市场,带动了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一、抓好农副产品购销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金乡县形成了以大蒜、果菜为主的种植新格局。1998年全县的50万亩大蒜、10万亩元葱喜获丰收。如何使50万吨大蒜、12万吨蒜薹、13万吨元葱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转换,是供销社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使1998年的  相似文献   

20.
几年来,在供销社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中,在提到供销社的某些困难因素时,往往出现这样的意思,即:供销社建社几十年来,离、退休人员逐年增多,开支庞大,这是供销社继续发展的一个沉重"包袱"。对此,我们有不同的看法,应该辩证地看问题。从吴桥县供销社来看,截止1993年4月底,全系统拥有固定资产3831万元,自有流动资金1707万元。这些财产,都是供销社的老干部职工们(当然也包括即将"到点"的老同志们)创造的。我们算了一笔帐,不算固定资产折旧费,这些自有流动资金,按社员入股年利率10%计算,一年就是170.7万元,用于全系统现有456名离、退休(养)人员一年的开支,还富富有余(1992年不算药费实际开支90.1万元)。其中,基层社,现有固定资产855.9万元,自有流动资金655.1万元,自有流动资金所得利息,也可完全满足离、退休(养)人员的开支(1992年不算药费实际开支52.8万元)。这些有形的资产是可以用数字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