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当今中国,"新常态"一词已经由习近平总书记用于描述我国经济发展态势的初始定义,扩展到了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习近平"新常态"思想蕴意着新一代领导集体执政理念、执政思路和治国方略的设想,培塑、形成和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新常态,是治国理政的新要求,也是是治国安邦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2.
张宇 《经济研究导刊》2012,(32):281-28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国家对于具有专业性强、高能力、高素质的"实用型"法律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针对不同专业去向的学员确立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系,有针对性地培养不同的专业技能,才是解决"实用型"法律人才匮乏之关键。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并把它和“依法治国”并列 ,提到了重要的治国方略的高度。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做出的科学论断 ,是在批判地继承古代思想家“以德治国”思想得出的深刻结论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社会主义政治、道德、法律思想的重大发展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实现新世纪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它是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基础上得出的科学论断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法治和德治 ,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 ,相辅相成 ,二者缺一不可。法治是外在的法律约束 ,道德是内在的意识自律 ,法治治于行 ,德治治于心 ,两者共同作用 ,才能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法律和道德都是调节社会人群相互关系以及行为的规范 ,各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法律带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标准,精辟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善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6.
当前,依法治国已成为中国的治国方略,崇尚法治,摒弃人治,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理念和制度基础。由于法律、法规对社会生活进行调整的局限性,法律的指导下不可避免地蕴涵了"人治"——即执法者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审判实践的角度,自由裁量权问题均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小国寡民"并非像人们以往所理解的那样,是反社会发展、消极落后的表现,而是老子哲学在治国方略上的具体化,是本源的道的具体诠释。在老子的治国思想中,看似原始落后的现象,实为表明他对"无为而治"的向往。我们不能用绝对的眼光来透视其内涵,而应进行系统辩证的分析。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小国寡民"思想的积极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人口控制、弃绝战争与维护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变,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改变,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标志着党和国家的执政方式将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转变到主要依靠法律手段,把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纳入法治的轨道,以形成完整、统一、和谐的法律治理机制.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对积极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和我国入世后应对新的挑战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我们党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已确定为我们党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0.
季芳 《新经济》2022,(11):15-18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要由人民主体地位观、根本宗旨、民生福祉、奋斗目标组成,本文从民生福祉的视角探析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对党的人民观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上的必然性,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践中的必然要求。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养老和就业是民生内容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标准,精辟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先进文化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善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统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尚,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  相似文献   

12.
康壮壮 《经济师》2007,(5):69-70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和政治文明的发展目标提出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要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历史任务。从新形势下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践看,法律理论界和实务界关于法律体系建构的准备明显不足,亟待加强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必须适应新的历史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政策治国"转变为依法执政。提高执政党领导人民群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把握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客观规律。积极探索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的结合点。其具体形式就是,在发展民主的进程中注意处理好党内民主与国家民主的关系,政治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除了直接论及“法治”的段落外,法治精神贯穿全篇。法治既是一种宏观治国方略,又是微观治国理政的具体制度要求,所以执政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内涵的理解和建设也历经了从“宏观方略的确立”到“具体制度的展开”的过程。司法制度改革是法治进程中的必然要求。依照“法治”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当前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目的应是建构满足人民需求的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资料摘编编者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为使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更好理解、贯彻这一治国方略,推进省委提出的依法治省方略的实施,我们从近期报刊上精选了王家福、刘海年、万鄂湘等十余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6.
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特点和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推进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从理论上保证了党的创新发展。新世纪新阶段,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更加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以武装全党,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社会刚刚跨入 2 1世纪的时候 ,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这一方略的提出 ,决不是偶然的 ,而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条件下 ,深刻总结古今中外一切治国经验 ,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提出的科学的治国主张。一、这一方略提出的时代条件及重要意义。这一方略是基于以下情况提出的 :(1)在国际方面 ,国家、地区间的矛盾、危机和冲突时有发生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威胁着落后贫弱的民族 ;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强大的军事、经济力量大搞弱肉强食 ,为所欲为 ,失去了国际间交往应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2 )…  相似文献   

18.
要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华民族主体的管理性格,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孔子的管理思想。孔子结合个人从政经历创立的儒学是面对社会动乱提出的治国方略,20世纪以来,不断有国家把孔子的思想应用到企业管理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中国作为孔子的故乡,更应该吸取孔子有效的治国经验进而运用到企业管理上来。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产生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两年多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在对党的执政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不断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不断积累执政经验,不断取得新的执政理论成果,确立了科学正确的执政方略,走出了一条开拓创新,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科学发展的执政之路。  相似文献   

20.
何伟 《时代经贸》2007,5(9Z):28-29
2001年1月,江泽民同志把“德政”的执政理念提高到与依法治国并重的重要高度。对于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而言,贯彻“德政”的执政理念,就是要在继承我国传统的德政执政理念的基础上,在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指引下,重塑行政道德在行政领域内的光辉形象,充分发挥行政道德的独特作用,达到行政权力之增进社会公益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