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汛期发生强降雨天气,宜宾市城区不同地段均不同程度发生了城市内涝现象。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本文结合实际就城市内涝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分析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滨江城市演进与城区内涝的关系和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988年至2005年期间,滨江城区的扩展造成植被等透水面的大量减少,河涌、人工湖及内河水系出现淤积、堵塞并污染严重。江面束窄致使珠江水位异常壅高,而低平地势难以在短时间内排掉极端降雨过程形成的高峰流量,导致城区水涝的频繁发生。提出增加沿江低地势区域的滞水空间和疏通河涌等河网水系等内涝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经济月刊》2011,(9):93-93
一个多月以来,全国各地都遭受了强降雨的侵袭,在大连、北京、武汉、杭州、郑州等大城市,暴雨无一例外地造成了严重的内涝以及交通拥堵,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城市暴雨灾害是城市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给城市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而在城市暴雨灾害中,人为致灾因子具有随机性、可变更性以及可控性的特征;并且,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暴雨灾害中把控与防治人为致灾因子是防灾、减灾的关键.文章分析城市暴雨灾害人为致灾因子,认为应从: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城市水文生态;修建和定期维护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提升其防御灾害的能力;以及整合应急预案、制定专项法规,统筹各方资源,这三个方面来把控与防治城市暴雨灾害中人为致灾因子.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对缓解雨洪灾害、构建城市水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南方低山丘陵区海绵城市建设因为其复杂的地形条件而有异于平原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指标,目标的合理分解和取值将直接影响城市雨洪灾害的防治效果。以凤凰县为案例,在分析山地水文过程特征的基础上,增加"雨水叠加量"计算,构建"子流域单元、集水区、宗地"三级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分解方法,制定适宜有效的雨水控制策略。在案例分析基础上,提出完善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分解方法,分梯级构建低影响开发模式,协同历史文化保护区周边区域共同缓解内涝等建议,为南方低山丘陵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游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分工特征及空间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城市相对专业化指数、城市间相对专业化指数、行业相对专业化指数和集聚指数等4个指标对长江中游城市群2003—2014年的生产性服务业分工水平和集聚程度进行测算,然后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其空间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1)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专业化程度总体较低,南昌、武汉和长沙这3个区域中心城市在该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分工体系中呈现出多样化特征;每个城市一般都有1~3个生产性服务行业的相对专业化程度较高;城市之间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对专业化指数较低,彼此间专业化分工特征不明显,产业同构现象比较普遍。(2)长江中游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明显的核心—外围格局,且该格局导致的空间效应主要表现为虹吸效应。(3)长江中游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产生的虹吸效应在250 km范围内最明显,超出此范围后虹吸效应迅速大幅度减弱。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时空演化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17个城市2004—2013年的空气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Daniel趋势检验、空间插值分析、面板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时空演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年间湖北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空气质量下降的城市有10个,并在月份上表现出"U型"特征,冬季的1月和12月份是空气污染最严重时期。其次,湖北省的城市空气污染存在一定的空间转移趋势,SO2的污染重心由鄂西的恩施州和宜昌等地区,逐步向荆州、宜昌以及鄂东南的黄石、鄂州转移;NO2和PM10的污染主要集中在个别受工业污染与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影响比较突出的大中型城市,如武汉、宜昌、鄂州、黄石等地区。面板计量检验表明,建成区面积、汽车拥有量两个解释变量对空气环境有着显著的作用,SO2和综合空气质量指数与城市经济发展呈现"U型"曲线的变化趋势,空气污染依然严峻。因而,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有序地进行城市建设和汽车尾气污染治理是当前湖北省城市空气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污染减排的大背景下,未来需优化区域产业布局、落实涉气建设项目环评区域限批、加强区域联防联控。  相似文献   

8.
基于网络游记中时空信息的提取、整理和挖掘,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归纳武汉自助游流动网络结构特征和流动方式特征。研究表明:1武汉自助游流动网络的主体由户部巷、武汉大学等13个节点组成。2空间上,流动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包括两江交汇区域、汉口沿长江一线以及东湖西南侧一带。3时间上,客流季节变化明显,春季是武汉自助游的热点时段。4节点结构特征方面,网络转移和扩散的通畅程度差异明显,旅游节点大多需要通过户部巷、黄鹤楼等8个精华节点来发生联结,户部巷是武汉自助游流动网络的集散中心。5整体结构特征方面,网络整体密度较低,存在8个凝聚子群,其中3个内部联系较为紧密。6流动方式方面,自助游客主要依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步行和公交是最主要的流动方式,步行化水平与旅游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期我国多个城市因暴雨发生严重内涝,给当地群众生活带来许多困难和麻烦。因此对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急迫而重要。文章以北京市为例,在对北京城市排水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对城市群中心城市和其它成员城市科技创新、经济产出均产生巨大影响。运用DEA模型,对2007-2016年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科技创新和经济产出两个阶段效率进行测算,发现武汉城市圈两个阶段的科技创新效率时空分异明显,成员城市和中心城市效率差距呈现先缩小后扩大趋势,制约了城市圈整体效率提高。鉴于此,应在在城市圈未来发展中,不断强化区域协同政策效用,持续优化中心城市与成员城市科技资源配置,合理规划科技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产出效率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1.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由于硬质下垫面面积比例增 加,导致城市内涝问题日益突出。选取厦门市杏林湾地区作为 研究对象,以绿色经济与低影响开发为目标,运用SWMM技 术构建降雨-径流模型,分别对低影响开发前后的地块进行暴 雨重现期2年一遇和5年一遇情景的模拟,确定地块内涝易发 区域积水节点,根据节点位置布设低影响开发(LID)措施,以 此提高研究区对内涝灾害的承受能力。情景模拟结果为:杏林 湾选区在重现期2年一遇时,地块东部海湾口处容易出现内涝 现象;重现期5年一遇降雨导致杏林湾选区排水系统出现大范 围节点溢流,主要集中在湾区滨水空间及海湾口处。通过对易 涝区增设LID措施降低径流总量、削减洪峰小时流量,从而使 年径流控制率提升至77.5%,降低城市内涝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12.
基于城市化因子的南京市内涝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市化影响因子,以南京市的有效数据为依据,采用回归模型对城市内涝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人口密度、城市不透水面积及地区生产总值均是城市暴雨内涝的影响因素。最后,依据实证分析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涛 《经济师》2011,(10):20-20,23
近期我国多个城市因暴雨发生严重内涝,给当地群众生活带来许多困难和麻烦。因此对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急迫而重要。文章以北京市为例。在对北京城市排水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簸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军力量。在明确界定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基础上,以经济运行供给侧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分维,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19年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子系统指数和综合指数进行测度和比较,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剖析区域发展差异及来源。研究发现:17年间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但由东向西梯次下降;三个子系统指数在国家中心城市内部及其之间均表现出高度非均衡性;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集中在区域间,而东—西区域间差异最大且呈扩大趋势。据此,从加强区际循环、深化三大变革、开展先行示范等方面提出推动国家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对城市群中心城市和其它成员城市科技创新、经济产出均产生巨大影响。运用DEA模型,对2007-2016年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科技创新和经济产出两个阶段效率进行测算,发现武汉城市圈两个阶段的科技创新效率时空分异明显,成员城市和中心城市效率差距呈现先缩小后扩大趋势,制约了城市圈整体效率提高。鉴于此,应在在城市圈未来发展中,不断强化区域协同政策效用,持续优化中心城市与成员城市科技资源配置,合理规划科技发展空间布局,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产出效率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对长江三角洲空间联系格局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交通流视角运用首位度、功能多中心指数、交通流量重心和集中化指数等分析方法,通过ArcGIS等软件分析了具有"同城效应"高速铁路网络对长江三角洲空间联系格局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日趋完善的高速铁路网络增强整个区域的联系强度,不同城市间空间联系强度有一定变化,特别是南翼和北翼直接联系的提升使上海的节点功能降低甚至是消失,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城市的协同发展;2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的降低,功能多中心指数的增加,交通流量重心在苏州境内向南京—杭州沿线的偏移,都说明高速铁路交通流量分布更加均衡,整个区域正在由单功能中心向多功能中心转变,但是与欧洲莱茵鲁尔地区等城市圈还存在一定差距;3集中化指数的降低表明高速铁路目前存在递增的边际效用,在当前阶段修建新的高速铁路比提高已有高速铁路的通行频次能更有效地促进长江三角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多中心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中心是区域和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多中心问题与多中心关系成为影响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因子。在大转型背景下,运用共生理论,从多中心主体、多中心层级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区域多中心共生的机理、结构与模式,提出了区域多中心嵌套共生结构模式;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利用断裂点、经济能级指数建立了多中心共生空间结构模型,分析了多中心共生机制、结构与模式,提出了多中心协同共生的发展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8.
洪水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和风暴潮洪水等。其中河流洪水依照成因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暴雨洪水是最常见威胁最大的洪水。它是由较大强度的降雨形成的,简称雨洪。我国受暴雨洪水威胁的主要地区有73.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33万公顷,分布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等7大江河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河流洪水的主要特点是峰高量大,持续时间长,灾害波及范围广。近代的几次著名水灾,如长江1931年和1954年大水、珠江1915年大水、海河1963年大水、淮河1975年大水等,都是这种类型的洪水。(2)山洪是山区溪沟中发生的…  相似文献   

19.
城市发展日益凸显集群化特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是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重要方面。京沪深作为我国三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产业辐射作用是影响城市群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京沪深三地企业投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京沪深产业辐射的特征。研究表明京沪深三地产业辐射活跃度和强度都处于上升通道,产业辐射的区域分布凸显国家发展战略和使命,在辐射模式上分别呈现"网""线""点"状特征:北京"网"状辐射全国同时兼顾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海"线"状辐射长江经济带同时重点带动长三角区域,深圳单"点"辐射珠三角区域。在产业辐射行业特征上,北京相对均衡,深圳次之,上海最为集中。北京应更加注重对制造业投资的关注,从而为其发达的服务业寻求稳固的发展依托,上海和深圳需要警惕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偏好。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经济区位特征及其区域发展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俞勇军  陆玉麒 《经济地理》2003,23(4):462-466,471
首先计算了江西周边各省会城市实力指数并划分出各城市的等级,根据强中心城市的影响范围,对江西省受强经济中心的影响区作了划分,共包含3个部分。根据江西与周边省份的发展差异及区位比较,得出江西处于经济边缘区的结论,并总结了江西经济边缘化的表现。落后地区的发展,必须依赖增长极的出现,通过强中心与弱增长点之间建立“点—轴型式”的发展轴,依靠强中心的渐进扩散,从而培养出强有力的增长极,江西必须加强与经济核心区的联系。基于江西各地区分别与上海、广州、武汉三个通达最便利的中心城市问存在密切的空间联系,提出了江西区域发展的空间轴线组合。江西的发展必须倚仗三个主要轴线的构建:广州—赣州轴线、南昌—九江—武汉轴线、上海(杭州)—上饶轴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