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作为以人为主体的景观生态单元,建筑物群体构成了景观的主体。此外,还分布有公园、绿地和其它一些不常见的景观要素。城市景观是深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景观类型,同时城市生态系统也深深地刻上了人类影响的烙印。随着人类社会日益城市化,未来的景观将越来越强烈地受到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改造。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7年的土地利用图形数据,选用斑块分离度、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环境指数等景观特征指数,从斑块和景观两个尺度定量分析盘锦市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揭示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盘锦市的优势景观类型为水田,面积最大,广布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其次为沼泽地,分布于西部以及西南沿海地区;城乡用地、水域和旱地的面积亦较大。区域景观格局基本上呈现出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镶嵌分布的特征。(2)城乡用地景观的斑块数最多,为1 002,水域和水田的斑块数也较多,分别为131和98;滩涂景观斑块分离度最小,为0.06,其次为水田景观,为0.18;未利用土地的斑块分离度最大,为111.51。(3)盘锦市生态环境效应指数为0.42,低于邻近城市营口的0.51,而高于锦州的0.38,在生态环境质量上没有太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县域城镇化时空格局及其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在我国中部地区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县域城镇化空间发展往往与经济空间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利用湖南省2001-2010年城镇化率数据,运用传统统计方法和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ArcGIS和GeoDA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探索湖南省县域城镇化差异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0年间,湖南省县域城镇化空间差异在总体上呈现先缩小后增大的趋势,地区空间分异比较明显;在演进的时空格局上,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差距稳中有降,长株潭高值区逐渐形成.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格局的相关性,可以看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经济发达区域,经济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比较明显;在经济后发地区则不然.最后提出湖南省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带动策略,以期对快速城镇化发展时期的中部地区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5.
快速的城镇化和气候变化给山地空间带来了多重生
态扰动。由于空间的特殊性,山地环境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和
脆弱性。引入韧性规划理念以提升山地环境应对各类扰动的能
力,并从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的垂直叠加和系统性特征中得到启
发和支撑,提出多维度协调下的山地景观韧性体系构建策略。
基于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和韧性理念的关键属性搭建耦合框架,
并总结出具体的实现路径。最后以莫干山为例,基于多源数据
识别出融合综合水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地质灾害防护、乡
土文化景观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并以此支撑莫干山景观韧性
体系构建,以期为山地景观规划和韧性理念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东莞市城镇扩张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ENVI对东莞市1997—2013年的TM/E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变化分析以及景观扩张指标(LEI)与AMOEBA空间层次聚类算法相结合,从空间相对距离变化及扩张时序变化两个角度,对城镇斑块景观时空分异性、扩张变化程度、类型以及组团的空间分异性特征进行剖析,从动态及静态两个方面了解城镇扩张过程中空间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997—2013年,东莞的城镇扩张呈现出以边缘式扩张模式为主的状态;②从梯度分析结果来看,距离城镇中心10 km范围内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城镇区域,10~40 km范围内的地区属于扩张活跃地带;③新增城镇用地受到城镇中心、周边城市以及主要交通线延伸的影响,形成具有时空分异特征组团。最后,为了城镇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城镇分析结果,结合东莞城镇发展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区域生态管理提供依据。以洞庭湖地区为研究对象,以该地区2000、2005、2010和2015年4个时期的遥感影像为基础,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定量描述该地区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并利用OLS回归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开发区和新城区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下土地利用发生显著变化,以耕地和林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为主要特征,其中,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长,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明显减少。②景观水平层面下洞庭湖地区景观格局的破碎程度上升和聚集程度下降,其中,林地和草地的破碎化程度上升,林地的破碎化程度上升趋势有所缓解。并在空间尺度上表现建成区范围内景观指数变化显著。③类型水平层面下,其景观格局的集聚程度呈现上升趋势。景观格局变化与耕地、林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变化具有较强的关系,建设用地扩张增加了整个景观格局的异质性和破碎性。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洞庭湖地区更好地协调优化空间开发与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