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陈昆仑  赵杰  何丽娜  张旭  牛笛 《经济地理》2024,(3):76-85+146
为探究面向体育赛事的城市全球联系网络的时空特征,文章以世界六大马拉松赛事举办地之一波士顿马拉松参赛者2010—2019年数据为基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对城市全球体育联系网络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上,波士顿马拉松参赛者来源国家(地区)从2010年的71个增加至2019年的99个,参赛规模从26000人上升至30000人,网络规模呈波动上升趋势;(2)空间上,波士顿全球体育联系网络密度变大(0.551→0.787),加权平均度增加(32.41→60.31),网络异质性降低(0.497→0.415)等网络特征日益凸显;(3)节点度上,节点主要分布于欧洲和美洲,亚洲次之,非洲较少,大洋洲不变;(4)网络演化上,波士顿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普遍增强,其中加拿大、墨西哥和欧洲国家与波士顿的联系愈发紧密,亚洲与其的联系强度次之,非洲与其的联系强度小幅增加;(5)影响因素上,全球化水平、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及交通因素是影响波士顿城市全球体育联系网络时空演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基于长江经济带126个城市之间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班次数据,刻画了长江经济带多元客流城市网络的空间分布与关联格局,并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讨论其影响因素,揭示不同交通网络空间分布差异的背后机制。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的多元客流网络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航空和铁路的空间分异主要来源于上中下游之间以及省内;公路的空间分异主要来自区域内部与省际差异。(2)三种交通网络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层级性。城际公路联系主要集中在省内和邻省,形成了围绕省会城市的多“核心—边缘”结构;铁路联系主要分布于长三角以及两大沿江通道;航空联系横跨上下游地区,对地面运输具有显著的补充效应。(3)地理距离、文化距离、经济距离、产业结构及自然地形地貌对综合交通网络的形成与城际关联强度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北京和首尔全球城市网络联系能级及其动力因素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城市网络中,每个城市的网络联系能级各不相同。目前的研究主要描述了网络特征和联系方式,以及联系程度的衡量方法,还缺少对影响网络联系动力因素的深入探索。在泰勒所建立的城市—公司数量矩阵基础上,通过对全球61个跨国现代服务业企业在49个城市的分布,计算各城市的联系度,分别将北京和首尔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联系度及其不同部门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决定两个城市联系能级的产业、城市和国家经济等相关因素进行比对,证明产业、城市和国家等不同层次因素对全球网络城市联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腹地对城市在网络中的地位比城市和行业因素的动力作用都更加明显。这不但验证了泰勒提出的城市联系能级动力因素,而且对不同层次的动力因素得出了具体结论。  相似文献   

4.
城市联系度一般被认为是一种世界城市系统或城市间的资金、信息、人才和技术等要素的流动。文章以跨国公司各办公地点分布的密集程度为手段,通过构建联锁网络模型,以反映城市对外联系度的强弱。因此,通过先进生产性跨国公司网络结构对城市全球联系的测度,研究首先发现世界对外联系度最高的城市大多为其所在国家的首府或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在世界城市网络中也处于关键的指挥中心地位;其次,中国顶尖城市发展最为迅速,但多数城市总联系度低下;最后,在不同行业中,中国城市对外联系度发展也极不平衡,除少数城市表现突出外,其余城市的联系度处于中下游水平,在世界范围内的联系度等级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市经济联系空间格局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截取1984、1995、2006和2016年等4个时间节点,按照点(城市潜能)—线(经济联系轴线)—网络(经济联系网络)的分析框架,借助城市潜能模型、经济辐射场强模型、变异系数模型和线性加权平均方向模型等测算城市经济联系的强度、差异、形态、层级和方向,刻画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城市经济联系时空格局的演化历程:①我国城市潜能在"递进演化"的同时,其地域分异特征愈加明显且差距不断扩大,高潜能城市始终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城市潜能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顽健性"。②城市经济联系主轴线的"跨省"特征日益凸显,且从1995年开始逐渐突破省域界线,呈现出以重点城市为中心的"簇状"延伸形态,并由此形成了不同等级城市的经济垂直关联体系。③我国城市间经济联系网络密度不断加大,复杂性逐渐增强,且经济联系日益突破距离限制,跨省经济联系规模和联系网络密集度日益增大;城市间经济联系网络在2006年开始由省域经济逐渐向城市群经济转变,2016年城市群经济特征愈加明显。④城市间经济联系方向具有明显的"向心性"特征,在空间上以直辖市或省会城市等重点城市为核心呈"汇聚"态势,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空间格局。未来,应有序引导和调整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层级、方向,优化完善城市经济联系网络与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构筑梯次良好、互通密切的城市经济联系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空国际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对入境旅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际旅游对航空运输高度依赖,入境旅游流网络与航空网络有密切关系。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中国大陆城市与国境外城市间的国际航班信息,对由45个大陆城市与4个境外城市、110个外国城市组成的中国航空国际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结论:①中国航空国际网络是核心—边缘网络;网络中核心节点数量偏少且主要是出入境口岸城市,香港、北京、上海、广州、首尔、新加坡等城市是核心节点;边缘节点数量偏多,许多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客源地城市在中国航空国际网络中的地位不够重要。②中国航空国际网络对入境旅游具有决定性影响,不仅决定其空间组织模式,而且决定入境客源国结构,还影响旅游城市的入境旅游接待规模。③从拓展中国入境旅游外国市场和扩大规模的角度看,中国航空国际网络结构亟待改善:首先,要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国际枢纽机场建立更多的国际航班联系;其次,要提升我国北京、上海和广州等机场在国际航空网络中的枢纽地位;第三,要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培育国际枢纽机场,改变枢纽机场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第四,要充分发挥香港的枢纽作用,拓展入境旅游外国市场。  相似文献   

7.
《经济地理》2021,41(5):103-1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全球文化贸易数据,借助网络分析软件,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探讨2000—2017年重要时间节点的全球文化贸易网络时空演化。研究发现:(1)2000年以来,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文化贸易规模呈现波动增长趋势,总体发展态势良好。美国、英国和德国文化贸易总额始终位居前三,中国文化贸易总额增长明显,国家间文化贸易额位居前列的主要是欧美国家。(2)全球文化贸易网络密度整体较高,呈现稠密化趋势,国家间文化贸易往来密切,网络发育具有明显的小世界性和无标度特征,两极分化显著。(3)全球文化贸易网络三个中心性统计特征量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性,重要节点国家稳中有变,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国家和中介能力强的国家存在差异。(4)全球文化贸易网络核心—边缘结构明显,核心国家主要是以美国、英国等为主的欧美国家和以中国、日本为主的东亚国家,边缘国家数量在逐渐减少,整个文化贸易网络联系更加紧密。(5)全球文化贸易网络社团划分明显,社团间存在整合分裂的演化特征,空间上连续性与分割性并存。  相似文献   

8.
利用测量国际生产者服务业公司业务联系的方法,对会计、律师、保险、银行、广告等5个行业,99家国际生产服务业公司及分支机构在珠三角50个区(县)级空间单元的业务联系分析表明:珠三角城市网络呈东西两岸、中心与外围不均衡分布状态,并具有鲜明的"跳跃性"特征,即网络节点向各城市的中心城区集中,并在各城市中心城区之间形成长距离的联系。研究认为这种城市网络特征与生产者服务业分行业差异有关,宜在区域统筹的思路下,利用高级服务业网络组织规律推动各城市积极融入世界城市网络的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9.
《经济地理》2012,32(4)
利用测量国际生产者服务业公司业务联系的方法,对会计、律师、保险、银行、广告等5个行业,99家国际生产服务业公司及分支机构在珠三角50个区(县)级空间单元的业务联系分析表明:珠三角城市网络呈东西两岸、中心与外围不均衡分布状态,并具有鲜明的"跳跃性"特征,即网络节点向各城市的中心城区集中,并在各城市中心城区之间形成长距离的联系。研究认为这种城市网络特征与生产者服务业分行业差异有关,宜在区域统筹的思路下,利用高级服务业网络组织规律推动各城市积极融入世界城市网络的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阐述网络范式下城市空间格局分析的新思路的基础上,以河南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城市省内外铁路客运班次对河南城市省内外联系网络的空间格局及演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城市省内外联系网络的均质度不断提升,尤其是随着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河南城市直接联系的省外城市数量和联系强度明显提升。(2)趋中型城市在省内联系网络中的权力地位突出,边界型城市在省际联系网络中的权力地位逐步提升,边界型城市在省际经济联系与合作中的门户职能和区位优势逐步凸显。(3)城市省内外联系呈现出典型的高等级城市指向、高铁沿线城市指向和城市群指向的新特征,高速铁路逐步替代普速铁路成为城市省内外联系的主导轴线。(4)高速铁路建设有利于强化城市间联系的空间近邻效应,但空间距离约束下城市省内外联系的距离衰减效应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
基于航空客运流的中国城市空间格局与空间联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中国180个地级市的航空客运数据,运用大数据方法、GIS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初步揭示了全国城市网络的空间形态、整体联系和局部联系特征。研究表明:(1)从空间形态看,全国城市网络基本形成以"菱形结构"为核心的全国城市网络结构和以"倒三角结构"为核心的"一带一路"城市网络结构,并呈现出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核心的轴辐式网络结构;(2)从整体联系看,全国航空客运联系按距离远近呈右偏态分布,但总体符合距离衰减特征,并呈现以"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为核心的多中心分布结构,"一带一路"城市网络航空联系则主要集中在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区域;(3)从局部联系看,我国城市群呈现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核心的"一超多强"的结构,城市群尺度航空节点城市呈"扇形"核心—边缘结构,且城市群航空网络结构呈现东密西疏的特征,全国尺度航空节点城市则呈"20∶34∶46"的核心—边缘结构。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金融企业布局的中国城市网络格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尹俊  甄峰  王春慧 《经济地理》2011,31(5):754-759
近年来,中国城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基于各种"流"的联系正在促使一个新的中国城市网络格局的形成。在回顾国内外研究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的相关文献和借鉴世界城市网络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全国主要金融服务业企业布局对中国城市网络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的网络连接度与城市的重要性有关,城市在网络中的连接率随城市的重要性下降而递减;中国城市网络具有区域特性,基本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大两小"五个城市区域;北京、上海、深圳是网络中最重要的节点,共同构成了基于金融业的中国城市网络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3.
中国风险投资活动的空间集聚与城市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尤其是资金流动明显加速。跨越空间的投资活动成为促进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在形塑城市之间的关系中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深入分析风险投资的空间行为,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新兴产业的运行规律,进而理解城市和区域在网络时代中的空间组织机制和特征。文章基于中国风险投资事件的数据库,探究了其城市分布特征,并用网络中心度、凝集子群等方法分析了风险投资城市网络的空间组织。研究发现,中国风险投资产业的供需两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并形成了以北京和上海为核心节点的投资城市网络。其中,全球化、市场化、空间邻近效应以及政府引导是形塑这一新兴网络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4.
等级体系是准确判别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囿于逻辑关系与操作方法上的缺陷,以单项指标为基础的世界城市传统判别方法难以得到全面、客观和统一的分析结果。文章基于城市个体与城际联系双重标准研究世界城市的综合判别新方法,尤其强调从资本、产业、人口、运输及信息等方面反映城际之间的多元联系,并重构了综合指标体系,以个体判别指标评价城市自身实力,识别世界城市等级体系中容量较大的网络节点;以城际判别指标评价城市辐射能力,识别世界城市等级体系中流量较大的网络枢纽。  相似文献   

15.
基于金融科技企业投资数据构建区域间的金融科技空间联系网络,运用趋势面分析、模体分析方法、网络中心度以及网络社团发现算法分析网络的全局特征与结构特征,并运用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探究金融科技网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金融科技本地关联空间分异特征较为显著,表现出明显的空间不平衡性,外部关联网络演变逐渐复杂,呈现出由区域中心型网络逐渐向均衡型的复杂网络结构过渡,覆盖广度也明显提升。(2)省级网络与市级网络具有一定结构异质性,拥有关联趋向性的模体是金融科技空间联系网络的重要组成结构。网络社团发现有金融科技企业投向超越地理约束的投资模式转变。(3)网络自组织效应、节点属性效应、多维邻近效应均是影响金融科技网络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经济地理》2021,41(3):223-230
在危机事件的冲击下,探讨区域旅游经济联系的演进规律,对于灾后旅游恢复重建、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社会网络分析、GIS空间分析、GWR模型等研究方法,对"8·8"九寨沟地震冲击下阿坝州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阿坝州旅游经济联系呈东强、西弱的分布态势,在地震的冲击下阿坝州旅游经济联系总体呈先降后升的"U"型变化特征。(2)阿坝州旅游经济联系网络呈多极化发展格局,具有明显的社团结构特征。地震并未改变阿坝州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多极化格局,但推动了网络社团结构的分化重组。(3)阿坝州旅游经济联系受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发展政策的影响显著,地震对旅游经济联系的影响程度具有梯度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利用各城市间公路货运联系数据,采用社会网络法与GIS可视化对城际货运联系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城市货运网络中心度的首位集中程度不高,少数城市节点对城市货运网络的支配不强,"长尾"分布特征相对较弱。区域网络中心度最高的城市大多数为省会城市,城市经济规模与网络中心度具有相关性。跨区城市货运网络受近邻效应影响,形成以广东、江苏、山东等地区的城市为主的联系格局,这些地区的城市与相邻地区货运联系较多。城际货运网络在空间组织上受距离衰减影响明显,各社团空间范围要大于城市群边界,与一些功能区范围相一致,社团中城市货运联系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8.
根据城市信息空间的特点建立基于辐射模型的城市信息影响力测度模型,并以此主要网络联系测度指标构建城市信息空间联系网络模型,借助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依托UCINET社会网络分析软件,深入研究探讨了信息空间下典型城市构成的城市网络的整体特征,分析网络中的核心城市,核心城市群,纽带城市以及城市合作子群。研究发现城市空间信息辐射网络呈现小世界的特征,城市信息空间辐射能力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层次性,网络具有较高的聚类系数和较小的平均距离,具有较强的局部聚集性和整体连通性。北上广发达城市子群连接了中国南北以及东部地区,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现阶段城市信息发展潜力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依然部分依赖于地域分布,因此从区域的角度规划城市信息发展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时空压缩背景下,城市间的空间作用转向关注要素联系视角,动态流空间主导着区域空间网络的新格局。文章从信息流和交通流出发,借助测度修正、空间计量、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从内部与外部联系两个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网络结构特征进行识别与分析。结果发现:①湾区内部联系网络呈现以广深为双核心的结构,佛、莞、珠的中心性地位较突出,其中信息流格局具有沿东岸"弧形"轴线分布的特征,网络体系兼具多中心性和扁平性,而交通流则呈"N"字型沿中部延伸,等级性功能联系较明显;②香港是湾区外部联系网络的枢纽,深、广、澳为核心节点,区域格局深受全球非局域中心联系的影响,但整体的交通外部联系较为匮乏;③湾区综合网络格局以三大枢纽为核心,但制度差异下的空间融合联系受到地方化及地缘偏向的约束,对等级关系有一定的依赖,结构上存在主导性缺失。  相似文献   

20.
以2021年国内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间旅游信息流数据为基础,构建我国城市旅游信息流空间网络,采用ArcGIS空间可视化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探析中国城市旅游信息流空间网络格局及其复杂性。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旅游信息流量空间异质性显著。中国城市旅游信息流网络联系呈现立体菱形的空间结构,Top5‰的网络联系呈现明显的地理近邻和旅游资源吸引特征。(2)区域旅游信息流空间网络表现出以高级别行政中心为集聚点的“核心—外围”放射状结构。(3)Top3城市旅游信息流出与流入空间网络非均衡性特征显著,流出与流入空间网络交叠分布形成我国城市旅游信息流立体菱形空间网络。(4)Top3城市旅游信息流出空间网络季节同质性显著,而流入空间网络季节异质性显著。春夏两季城市旅游信息流出与流入空间网络的聚类系数都相对较高,而秋冬两季聚类系数都相对较低,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呈发散外扩发展趋势。研究以期深刻理解城市旅游信息流空间网络复杂性,为有效利用城市旅游信息的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