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116个设区资源型城市市辖区作为研究对象,以总人口和在校小学生为主要指标,识别其人口增长与收缩状况,并探讨了人口收缩与资源型城市类别的关系。研究表明:(1)在116个资源型城市中人口持续增长城市有64个,相对增长城市有11个,相对收缩城市和绝对收缩城市分别有21个和20个;(2)与其他类型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人口收缩现象更为明显,地域上主要集中在东北、四川、山西、甘肃等地;(3)人口收缩基本符合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规律,处于衰退阶段的资源型城市以人口收缩城市居多;(4)人口收缩与城市资源类型相关性较弱,而与宏观区位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黄河流域乡镇为研究对象,以“六普”“七普”、空间遥感和相关经济社会统计数据为支撑,提出一种在行政边界(广义)和经济边界(狭义)双重视角下的收缩识别方法,对黄河流域乡镇人口收缩进行精准界定,进而分析人口收缩的空间格局和特征。研究发现:(1)2010—2020年黄河流域发生了严重的乡镇收缩现象,76.82%的乡镇发生广义收缩,45.65%的乡镇发生狭义收缩,其中2629个乡镇同时发生广义收缩和狭义收缩,即真正意义上的收缩,占比36.42%。(2)收缩乡镇的分布呈现出不均衡性,以黄河“几字湾”的西北侧和东侧为主,基本形成了集中连片的分布态势,其中河南省收缩乡镇占比最高。(3)从空间自相关性看,黄河流域收缩乡镇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低—低集聚区和高—高集聚区的乡镇数量占比分别为37.58%和19.25%。(4)相比于非收缩乡镇,收缩乡镇劳动年龄人口减少更快,老龄化程度更严重、抚养压力更大、人口红利更少。(5)收缩乡镇在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综合商店或超市数量的高值区间内远远低于非收缩乡镇,呈现出发展分异。(6)收缩更容易发生在人口规模较小的乡镇;资源型城市内的乡镇比非资源型城市内...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点.我国有2200多个县(市),县域土地面积占全国90%以上,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的近8亿的农民生活在县域范围内,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国的50%以上.县域一般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农村为基础,属于国家最基础的行政单元.县域是城市与乡村的结合,县域经济是一种以县辖行政区域为单元的区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单元,属于国家最基础的财政经济单元.县域经济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需要城市的支持、工业的支持和国家财力的支持,然而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途径还是要通过发展县域经济,通过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来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经济地理》2021,41(1):10-20
新世纪以来,黄河流域经济历经兴衰起落。文章以黄河流域92个市(州、盟)为研究单元,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及其空间拓展模型,分别从全流域、上中下游和城市层面初步探究2001—2017年黄河流域经济兴衰的原因。结果表明:2001—2017年,黄河流域GDP增长率总体呈倒U型,其中2001—2008年呈上升趋势,这主要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禀赋资源与传统产业的快速发展;受金融危机后出台的经济政策影响,2009—2012年流域增长波动较大;2013年起则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这主要是由第二产业结构性优势减弱、产业竞争力不足、第三产业竞争力下降所致。从上中下游来看,中游第二产业竞争力不足、下游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偏重,对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下游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是驱动流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城市层面来看,50%左右的市(州、盟)第一产业发展相对稳定,接近62%的市(州、盟)第二产业呈现出衰退态势,约66%的市(州、盟)第三产业处于蓬勃发展状态。文章提出面向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应继续推进黄河流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遵循上中下游及沿河两岸生态环境规律,整合生态系统、城市与产业转型发展,制定精准化黄河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5.
王乐颖 《经济师》2023,(12):124-126
文章基于六普、七普的人口数据对比及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山西省县级行政单元人口收缩格局,并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山西省人口收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西省县域人口广泛收缩,空间集聚效应显著,晋西北、忻州西部地区人口收缩程度最高。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城镇化是山西省人口收缩的主要影响因素,老龄化为山西人口收缩最显著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03,(11)
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地下水超采和用水效率低下正在不断加剧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 ,目前全国有 2 / 3的城市常年处于供水不足状态。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指出 ,目前我国 60 0多个城市中 ,40 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 ,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 1 1 0个 ,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 60亿立方米。水资源污染、地下水超采和用水效率低下 ,进一步加剧了有限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全国三分之二城市处于供水不足状态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4—2014年我国大陆地区24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面板数据,利用泰尔指数测度了市辖区土地开发的时空异质性并测度了差异水平,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政府逐利行为等方面构建了市辖区土地开发异质性影响因素模型,在全国层面和东、中、西部实证分析了市辖区土地开发异质性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我国市辖区土地开发强度存在时空异质性,在时间上市辖区土地开发规模不断增大且年度差异明显,在空间上土地开发强度具有明显的东部地区和大型城市(群)集聚特征,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高强度地区;经济发展因素、人口增长因素是市辖区土地开发强度异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政府逐利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市辖区土地开发,存在学者们提出的"土地财政"现象。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在古准噶尔蒙古语中,乌鲁木齐是“优美的牧场”之意。它位于天山北麓草原地带,东临天山东段最高峰——博格达峰,南依连绵千里的天山林带,西、北紧靠准噶尔盆地,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地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乌鲁木齐市区三面环山,平均海拔800米。行政区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175平方公里,居住着汉、维吾尔、回、哈萨克、蒙古等47个民族,全市总人口235万,其中城市人口就占95%以上。现辖7区1县、  相似文献   

9.
《经济地理》2021,41(9):91-102
人口集聚的向度和深度调整,就会反映为城乡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利用"五普""六普"的"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以及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2018)从县域层面对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进行识别和区分,并利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考察县域层面人口双向流动对城镇化的空间异质效应。研究发现:人口流动的空间集聚具有明显的"节点"特征,人口自分散的区县向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市辖区的集聚过程十分明显;人口流入和流出的双向集散过程对城镇化有不同的空间非平稳影响;城镇化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梯度性;人口负担反映的劳动力不足是制约县域城镇化的重要机制渠道;人口集散过程通过地区人口抚养比调整机制对城镇化形成重要影响;经济发展水平、非农化程度和人口密度也是城镇化实现的重要基础;市辖区依旧是城镇化中心,相比县城具有更强的人口吸纳能力;城镇化要选择何种路径是未来区县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珠海自然资源与经济开发研究》成果评议会于1986年12月24日—28日在珠海市召开。陈国达、施雅风、周立三、陈述彭、左大康、吴传钧、李孝芳、梁溥、郑天祥以及香港大学城市研竟中心郭彦弘教授、澳门华侨报付主编黄汉强先生等16人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议了这项成果。珠海位于珠江口伶仃洋西岸,是一个为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的需要于1979年设立的新兴经济特区城市,辖香洲区、特区和斗门县,1985年总人口15.5万人(不包括市辖区)。珠海原来是个渔业县,刚  相似文献   

11.
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估与空间格局分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群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重点取决于城市群的发展质量及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构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对2016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及内部所有地级城市进行高质量发展评估,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中下游的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指数高于中上游城市群;②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中存在"中部塌陷",处于中部地区的中原和晋中城市群多个维度上低于东西部城市群;③城市群内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格局,核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外围城市;④行政等级高和区位条件好的城市往往拥有较高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受所处黄河位置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认为,黄河流域城市群应该加强核心城市对城市群整体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城市群整体的高质量发展影响带动整个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各地区标准财政供养人数的测算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标准在职职工人数的测算,二是标准离退休人数的测算。(一)标准在职职工人数测算说明。标准财政供养人数的测算过程如下:以1998年各地区有关数据为基础,测算省、地、县三级标准在职职工人数,将标准在职职工人数再按照1998年各地区省、地、县三级的实际比例以及各级行政公检法、农林水、文体、教育和其他部门的比例进行分解,然后再考虑三年的全国平均增长率10.7%。在测算1998年各地区各级标准在职职工人数时,对省、地、县三级分别测算。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总人口、市辖区人口和可居住面积等因素对…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家经历城市化后,乡村人口自然收缩,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成为发达国家、地区的重要现象。研究典型发达国家的乡村人口收缩的过程,分析导致人口变动的主要成因,对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我国的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启示意义。文章在辨析美国乡村界定方法的基础上,基于2000—2019年美国1 947个乡村县区人口增长率,识别收缩县区;结合冷热点分析法,确定持续收缩、增长收缩、收缩回升的典型区。通过构建“定量+定性”分析框架,从经济、人口、社会的视角选择4个综合指标,通过回归系数识别影响美国乡村人口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1)人口的机械变动对人口总量变动的影响更大;(2)老龄化及族裔水平、综合经济水平分别是影响美国乡村地区人口自然、机械增长率的主要因素;(3)对比各典型区的人口变动的相关系数差异,结合案例,将3个持续收缩区分别归纳为“矿业衰竭型”“传统农业型”“长期贫困型”,将3个人口波动区归纳为“油(气)产业波动型”“行政因素型”,其中综合经济水平及其带动的就业、收入等,是决定乡村地区人口能否回升的最重要因素。最后探讨美国乡村人口收缩研究对我国乡村振兴问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全球经济活动的枢纽和主体部分,目前全球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经济总量的70%来自城市,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2014年发布的《全球都市观察》报告,全球最大的300个城市经济体,人口占全球总量的20%,经济总量占全球一半.因此,任何一个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战略构想,都必须把城市作为重要依托,也只有充分发挥城市在集聚人口、吸引各类经济要素、为各类经济活动提供支撑平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区域发展战略构想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广西合浦县现在行政面积2380平方公里,辖13个镇和3个乡,人口约93万人,是北海市三区一县中的一县。现有307公里海岸线,处于南流江入海口的沿海地带;东与博白县和广东廉江相连,西连钦州市,南北高速公路、钦北铁路、325和209国道穿过县境,交通便利,农业产品流通方便。全县现有耕地5.62万公顷(其中水田3.3万公顷),浅海滩涂2.7万公顷,0—10米等深线海域2.92万公顷,适合于海产养殖和农林牧业多种经营,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县,全县农业税收占县总税收14%左右。农业特产税占整个农业税收60%以上。合浦县农业特产税主要税源:一是海产养殖,二是糖料庶,三是瓜果,四是木材。农业特产税征管困难的原因:一是农村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影响;二是农业特产品  相似文献   

16.
美国大都市连绵带的综合考察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九林 《经济地理》2008,28(2):235-238
自20世纪后半期起,美国城市化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流动由过去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转变为人口向大都市集中,大型大都市呈优先增长态势。同时,大型大都市的城市中心人口向郊区转移,多个大型大都市规模扩大,最后连成一片连,形成了大都市连绵带。作为城市的航母,大都市连绵带在美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区域。文章就美国大都市连绵带的定义、形成机制、特征及辐射力进行探讨,以寻求对我国城市群建设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推动黄河流域城市顺利转型,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黄河流域8省区的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超效率SBM模型、空间马尔科夫矩阵、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城市转型效率的动态演变特征及经济转型的影响路径,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2008—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波动特征明显,城市转型效率均值由0.662上升至0.713,年均增长率为0.63%,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和“自身锁定”效应,向上转移地市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地区,向下转移地市主要分布在上游地区。(2)经济转型对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的影响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市场化对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而分权化具有负向作用。(3)技术创新在经济转型影响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过程中能够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最后,从促进经济转型与技术创新结合、加强产业技术交流以及制定适宜发展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推动黄河流域城市转型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据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1986年我国增加了29个城市。全国城市的总数由1985年的324个上升为353个。我国城市的总人口(不包括市辖县),1986年为23324万,比1985年增加2137万。城市总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22.13%,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2264万,占城市总人口的52.58%。这些材料是公安部公布的。去年6月公安部第一次公布了截止1985年底的我国城市数和城市人口数等情况,今天公布了1986年的新数字。今后将每年公布一次。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人口经济数据分析我国城市收缩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收缩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解我国城市收缩的现状,加深对我国城市收缩问题的理解,文章选取329个城市研究其人口变化表现,并从中筛选出64个收缩城市,进一步利用人口和经济两个特征对已识别的收缩城市的本质进行界定。其次分别从绝对收缩和相对收缩两个性质分析收缩城市形成的关键原因,发现绝对收缩城市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经济结构的瓦解,相对收缩城市的形成原因在于城市劳动力的大量外流。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明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其中有居民区、街道、医院、学校、写字楼、商业卖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