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劳动力的流动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的产物,对不断变化中的劳动力流动持续进行观察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经济集聚是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劳动力流动通过本地市场放大效应、循环累积效应影响货币外部性,并通过加快技术传播速度、提高经济个体匹配成功率影响技术外部性;以外部性为纽带,劳动力流动最终影响到了企业区位决策,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集聚。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价值链的区位选择及其决定因素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不同类型跨国公司或跨国公司价值链内部各增值环节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反映了FDI聚集的一些细致特征。本文以中国样本为检验对象,揭示决定跨国公司价值链区位分布的主要因素。在区位选择上,市场规模、交通便利程度、金融条件等对制造类跨国公司的影响度较大;研发类跨国公司对区域或城市的技术基础或人力资本、通讯能力等较为敏感;营运类跨国公司与地理方位、制度透明性和服务业发达程度关联紧密。研究还表明,高端跨国公司在区位选择上对低成本劳动力这一"重要"因素并不敏感,这一结论和已有的许多研究结果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PPP已成为中国各级政府化解财政压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之一。利用世界银行PPI数据库内中国私人部门PPP投资的微观数据和254个地级市的经济特征数据,研究经济集聚对私人部门参与PPP投资区位选择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集聚与私人部门参与PPP投资的区位选择之间存在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形关系。在考虑内生性问题、控制干扰政策的影响、采用不同的经济集聚指标以及门槛效应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PPP项目周期、项目所在地的营商环境以及市场潜力会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当经济集聚超过一定程度时,较长的项目周期、良好的营商环境及市场规模可以放大经济集聚的“规模效应”,缓解经济过度集聚导致的私人部门参与下降问题。而私人部门出资占比和项目投资规模则会增强经济集聚的“拥挤效应”,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起到负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区域经济学和空间经济学缺乏相应的微观基础,无法从微观主体的区位决策演绎到空间集聚.本文旨在探索个体选址行为到实现空间集聚的内在机制,并基于空间互补视角探讨了空间集聚的条件--自然的抑或人为造成的空间互补利益可以加速空间集聚,并使之在这一区位形成维持和锁定效应.  相似文献   

5.
商务成本、区位选择、集聚的自我强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成本的构成及其结构性变动改变了资本区位选择的心理预期,促进资本区位选择等级体系的形成;资本的区位选择则促进了集聚的形成和发展;集聚在自我强化以及强化资本的区位选择的同时,还降低了该地区包括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在内的商务成本,而商务成本尤其是其中的交易成本的降低则进一步吸引了资本的区位选择。从而形成了商务成本降低、资本区位选择、集聚形成及强化、商务成本降低的自我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6.
穆岩 《生产力研究》2007,69(5):113-114
区域分工与企业区位选择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对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却很少有人作专门的探讨。文章以既定区域分工模式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基础,着重分析与区域分工直接相关的影响企业区位的因素,并在杨格定理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企业区位选择自我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乡镇企业空间集聚优越区位的选择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镇企业空间集聚优越区位的选择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钱伯增,陈晓平,程进(杭州大学区域与城市科学系310028)1993年浙江省乡镇企业工业产值占了全省工业产值的60%,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发展和前进中,却存在一些弊病,如:布局过于分散,...  相似文献   

8.
韩刚 《经济论坛》2006,(5):13-14
一、产业集聚和技术缺口产业集聚是指在地理上一些相互关联的公司、专业化的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相关的机构等在某一地域、某一产业的集中,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的一种状况。在产业集聚区内,对于处于同一条供应链上的企业来说,下游产业的厂商如果坐落在已经有相当多的上游产业厂商所在地,由于中间投入品易于获取,其成本就会较低,尤其是对于处于价值链中游的制造企业而言,在连续的交易过程中更是减少了交易成本。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来减少分散布局所要增加的额外投资,通过产业的空间集聚实现同类企业整体规模增大产生的外…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于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及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地理区位异质性下产业集聚促进黄河流域经济增长的框架,对要素禀赋、创新投入、制度因素、生态保护、交通条件、对外开放六个因素如何对产业集聚产生动力进行了研究。进一步通过采用空间SD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地理区位异质性可以对本地区的产业集聚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产生影响;产业协同集聚亦可以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同时,产业协同集聚较好的区域周边也存在着产业协同集聚水平较好的区域。基于此,提出更好发挥人力资本优势、改变制度变迁方式等政策含义,以期更好地发挥黄河流域在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东道国贸易政策的改变引发企业关联、聚集经济等效应影响企业投资区位选择问题 ,及发展中国家在贸易壁垒降低后 ,吸引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政策与效果。  相似文献   

11.
科技园区的创新链、价值链及创新支持体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创新链的角度对科技园区的技术创新过程和知识转化过程进行了分析。以创新链为基础,结合科技园区的创新支持体系,提出科技园区价值链的概念,价值链代表了科技园区创新活动的价值属性,反映着创新过程中价值的转移和创造,并从基础支持、发展支持、环境支持和智力支持4个方面对科技园区的创新支持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公司内部治理组织结构研究:委托代理链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委托代理链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把委托人和内部治理组织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当中.内部治理组织的首要功能是支持内部治理机制的运行,而内部治理机制的主要作用是引导代理人的行为,使其与企业的治理目标相一致,这是内部治理的基本逻辑.重新构建委托代理链的起点以改变初始委托人的有效结构,或者重新构建委托代理链的中心以改变不合理的内部治理组织结构,都是激活治理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研究——来自沪深两市A股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林钟高  郑军  王书珍 《财经研究》2007,33(4):132-143
为了研究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相关关系,文章构建了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数(ICI),基本涵盖了COSO框架下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手段、信息与沟通及监督五个主要方面。通过运用实际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确实对企业价值有高度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随着改革的深入和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呈现出逐年强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传统的研究由于模糊了产业与城市的边界而无法解释城市内部功能变迁和外部辐射扩张问题。城市、城市群本质上是产业价值链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城市价值链。城市空间演化的内在动因来自于城市价值链的空间重组、调整和转移;城市价值链在空间上表现为城市内部价值链、城市间价值链和全球城市价值体系,城市空间演化是城市内部价值链与城市间价值链共同驱动的结果。文章从价值链角度探索城市空间演化机理与增值效应问题,试图对信息化条件下的城市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产业集群的“双向嵌入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与东道国地方产业联系越来越密切。基于此,本文将研究的视角从单向嵌入观转向双向嵌入观,论证了跨国公司本地嵌入与地方产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是一种相互嵌入、互动耦合的关系,提出了块状经济与链式经济有机融合这一新的全球经济模式,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进行了论证。在分析广东模式与浙江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地方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谢振东  许森  焦豪 《技术经济》2007,26(12):43-47
产业集群中大量企业集中在相对较小区域内,这种高密度企业集中会对企业社会网络产生多方面影响。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呈现许多差异特征,因此企业社会网络特征也非常不同。本研究针对价值链型产业集群与创新型产业集群这两个典型类型产业集群,探讨两种产业集群中企业社会网络特征的差异,并通过实证统计分析来检验不同产业集群类型下企业社会网络特征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先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证明本研究所取样的两个产业集群分别属于不同类型的产业集群,然后再对不同类型产业集群中企业社会网络四个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最终证明不同产业集群类型下企业社会网络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高鹏斌  李雪  吴伟伟  于渤 《技术经济》2020,39(2):156-163
以2010—2018年山东制造业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物理学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内部研发和外部研发的耦合状态,并考察内部研发和外部研发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内部研发和外部研发的耦合协调度对制造业升级具有正向影响,且在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中,内部研发和外部研发的耦合协调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已有文献在研究“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时,忽略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企业活动通过价值链衔接而成,信息技术或产品会渗透到不同的价值链环节;二是,企业创新活动具有多样性,在不同价值链环节的创新形式具有差异性。基于此,文章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所做的营商环境调查,从企业价值链视角,考察了“两化融合”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环节与信息化的融合提高了企业产品创新投入的倾向,生产制造环节与信息化的融合提高了企业流程创新投入的倾向。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企业“两化融合”整体水平的提升能够增加企业的新产品产值,有助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关于“两化融合”与企业创新的认识,而且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