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温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前沿阵地。30多年来,温州凭借敢为天下先的独特精神,创造出了 “温州模式”和“温州奇迹”,经济超常增长,同时也积累了巨额财富和投资潜力。但是,随着先行优势的丧失和全国经济环境变化,尤其是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下,原有的温州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显著的波动和下滑,温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温州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温州市政府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战略。我们认为,温州能否实现第三次跨越,关键在于高新技术产业能否崛起,高新技术产业对温州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具有战略性支撑意义,是决定温州能否在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实现新一轮经济跨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观点     
不能妖魔化温州民间借贷 大家关注温州民间融资,是因为温州民间借贷利率确实是太高了,高到了人们难以理解的程度。对理解不了的事情产生各种猜测和评价是正常的,但是不能妖魔化温州民间借贷。因为有一些人认为温州民间借贷带来了风险.也提高了民间借贷利率,甚至认为温州民间资本跨省投资也和民间借贷有关等,这样的看法不全面也有失公允。辨证地看,  相似文献   

3.
董辅Reng 《发展》2002,(6):4-4
经历了激烈的争论和曲折的过程,“温州模式”终于被全国上下所认同,成为各地发展民营经济的学习对象,在各地移植和推广。“温州模式”对转变人们的观念,对促进全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对促进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温州模式”本身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发展的,是需要继承和提高的,因此,在学习、参考、移植“温州模式”以发展民营经济时,也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温州模式”。第一,“温州模式”说到底,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模式。“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孰是孰非的激烈争论围绕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发展市场…  相似文献   

4.
温州模式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温州经济起伏不定又重新引起人们对温州模式的探讨。温州经济正以低于浙江省内其它城市,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GDP增长率增长着。民营企业是温州模式的焦点,温州的民营企业有其自身的历史文化的印痕。要把民营企业做大做好,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房地产投资的不断升温,需要温州市政府加以正确的政策引导,使其良性、健康地发展。民间商会作为温州模式新的发展点,对经济的发展起着催化剂作用,是对温州模式的补充,是新时期温州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外来劳动力与外资对温州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言炉 《乡镇经济》2009,25(10):76-80
温州,地处东部沿海,2007年,其经济总量居浙江省第3位,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城市行列,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和外资进入。2006年末,温州的外来暂住人口近273万人,是浙江省人口流动最大的城市;2007年,温州新签协议项目金额10.4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6.18亿美元。为发挥外来劳动力和外资的积极作用,温州政府分别实施了“和馨行动”和“一号工程”。文章分析了外来劳动力和外资的进入对温州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温州经济来看,温州的经济制度变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存在着对人格化交易方式的路径依赖。这种路径依赖.影响了温州经济的对外开放,极可能导致温州制造业的。锁定”.引发温州民间资本的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温州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及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曾水良 《民营视界》2006,(3):35-36,39
二十年前,因为温州人“求生”的本能,凭借“以血缘筹措资金,以亲缘进行管理”的管理模式,闯出一条“温州模式”的民企发展之路。造就了温州的多数草根农民成了民营企业主,而温州占90%比重的小农经济模式,其企业文化暨老板文化的特点也越发凸显得淋漓尽致。十五年前,源自温州的假货和信誉缺失,产自温州的商品一度沦为全民抵制货品。十年前,曾遭受媒体和学者广泛质疑的温州民企,再发蓬勃经济活力,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史上的神话。五年前,苏州模式的崛起,以温州民企为代表的“温州模式”转型再度成为舆论焦点。2003年,温州经济增长数据的衰退,引发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开始发出温州民企体制危险预警。  相似文献   

8.
温州民营企业跨区域投资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温州抓住有利时机,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市场取向的改革,经过近20年的发展探索,形成了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温州模式”。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个体私营经济政策的逐步放开和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温州逐渐失去了在80年代形成的先发性优势,企业外迁、资金外投的跨区域投资现象目前已成为温州的一个敏感话题。……  相似文献   

9.
温州变了。温州不是小变而是大变。温州人人在变,村村在变,天天在变.温州的沧桑巨变,一来自党的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二来自温州人赋有创迫性的勤劳双手和智慧的头脑。17年前的温州,还是相对贫穷落后的温州。人多地少(人均仅有0.37亩耕地),无大城市依托(远离沪杭),交通不仅(至今未通火车),国家投入甚少(由于地处“三线”计划经济时国家对温州投入仅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1/7),公有经济脆弱(即使计划经济时期,有的县几乎没有国有企业)。据介绍,截止1978年底,该市的国瓦生产总伍仅有13.2亿元,工业总产值11.1亿元,…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经济高速增长,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人们对这些经验进行了总结,称之为“温州模式”。然而,随着外界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温州模式出现了较大的不适应,近年来温州经济增速出现下滑,温州模式面临着重构调整的考验。新温州模式是作为经济主体的民营企业在变化了的环境下,对原温州模式自发进行一系列调整,并经过不断的去芜取精与综合加总而形成的新发展方式或经验的总结。其本质依然是“市场解决”,核心依然是“自发、内生”,而基本形式则发生了三点主要的变化,一是建立更为科学的企业组织形式,二是追求更为科学的企业分工与合作,三是积极实施技术创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温州的经济增长正处于转型时期,即由原来的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向同时面对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开放型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出口贸易成为拉动温州经济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因素之一。然而,温州出口贸易的稳定增长却受到了产业结构单一、基础建设薄弱和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瓶颈的限制。只有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温州的出口贸易才能上一个大台阶,从而实现对整体经济的推动。  相似文献   

12.
对温州模式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晋川教授的《温州模式的历史制度分析》是一篇重要文章,不仅以警示的方式对温州模式的当下发展提出了质疑,值得温州和浙江的官员和企业界人士认真思考,而且对理论研究也颇有意义。文章没有就事论事,而是从实践中提出问题,然后放在历史制度分析的框架中加以解释,进而做出自己的理论和政策结论。  相似文献   

13.
胡兴球 《浙江经济》2004,(16):50-51
温州的私营企业开创了中国民营经济的先河.在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引领着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逐渐形成了中国民营经济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温州模式”。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温州模式”逐渐暴露出制约企业继续成长的因素,温州民营企业将面临变革。6月中旬引起中国工商界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中瑞财团、中驰财团相继亮相温州,预示着温州民营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的企业成长和发展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王邦志 《浙江经济》2004,(15):42-43
20多年来,温州前进之路曲曲折折,历经风风雨雨,论争是是非非。而今温州模式虽未盖棺定论,但由温州模式创造出的温州经济奇迹、温州经济现象、温州经济活力,尤其是温州人所体现出的观念和精神,已被世人所认可所称道,则是不争的事实。20多年来,各界人士以热切的目光关注着温州——这块独特的经济热土。他们从历史背景、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5.
郭莉 《首都经济》2005,(12):56-59
温州——北京,1200公里。对许许多多温州百姓来说,天安门是一种想象。 可是在l999年的秋天.一位叫范鸣强的温州人在携妻带子游北京时.突发奇想要承包天安门城楼开一家马列书店。在许多人认为是在“开玩笑”时,他神情肃穆地敲开了天安门城楼管理处的大门.结果管理处不仅当场同意.还破例对这家书店免收租金。 范鸣强只不过是在京温州人沧海中的一粟.但他的创意和韧性显示了温州人思维里的固有基因——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敢于想象。  相似文献   

16.
王玥琪 《中国经贸》2012,(12):179-180
本文以温州创新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温州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融资难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探究了新三板市场对温州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效应,分析了新三板市场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中功能不足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增强新三板市场的中小企业融资功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上次来温州还是上个世纪,那时候,温州城市建设和浙江其他城市一样,远没有今天的规模,资本积累还没有完成,政府还在忙于打假工作,如今,温州凤凰涅槃,被称做“中国财都”,在世界的范围内,温州人温州资本已经成为品牌,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以来,全国从属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劳动力成本上升致使珠江三角洲区域出现严重的劳动力不足问题。论文从温州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面对劳动力不足问题的不同反应入手,选取东莞作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代表与温州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地第二产业的劳动力生产性,并且简单考察了劳动力不足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东莞和温州两地产业的不同影响。论文认为珠江模式的外向型加工贸易产业在全球分工链中的从属地位是造成其相关产业和企业对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反应不力的根本原因,而同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特征的温州模式的经济增长模式还是与珠江模式有着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温州,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奇迹,一个被海内外媒体不间断追逐的沿海山城,曾让多少人为之喝彩、为之鼓吹。正当温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先发地的“温州模式”大红大紫的烟尘慢慢消退时,最近,温州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然而,这次关注对温州却不是利好的消息……  相似文献   

20.
《浙江工商》2006,(8):5-5
温州部分海外同乡会积极向灾区捐款 8月18日,巴西温州同乡联谊会代表带来了来自巴西的温籍侨商对家乡的一片深情厚意,把在巴西当地募捐到的40万元人民币送到温州市侨办,委托他们转交给最需要帮助的故乡灾区人民。8月16日,西班牙温州同乡会副会长姚永庆、李月萍,带着西班牙温州老乡首笔筹集的15万元救灾款和爱心嘱托,赶赴受超强台风“桑美”重创的苍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