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是企业竞争能力,企业技术水平、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是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企业技术水平提高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模仿引进和自主创新.但技术创新并不只是实力强大、技术先进企业的"专利",技术模仿引进战略和技术自主创新战略在各个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是绝对的,受外部一系列约束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同时对引进技术进行有效的消化吸收是落后国家提高技术能力,加速技术追赶,最终实现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然而,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是一项昂贵的学习性活动,不会自动发生,企业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重视程度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理论研究表明,企业消化吸收与技术引进支出的比值是与该行业世界技术进步的速度负相关,与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及该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正相关,1999—200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经验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因此解决中国企业目前"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问题不能靠简单的政策刺激,应从加大高等教育投资,快速积累适合企业技术要求的人力资本,以及深化市场改革,推动企业间积极有效竞争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的必要性 自主创新是个大家庭,主要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层次的内容。原始创新是源头,主要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事,但也不是大院大所的专利,一些优秀的企业也在做;集成创新,产、学、研各方都在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则主要是企业在做。自主创新不仅仅在于产生自主创新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4.
"营改增"政策打通了增值税抵扣链条,不仅会对企业税负产生影响,而且会改变企业的行为.创新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营改增"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实证研究尚属空白.基于此,文章以2008?2013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营改增"政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营改增"政策可以通过促进专业化分工显著地降低制造业企业以专利为表征的自主创新意愿.进一步分析发现,自主创新意愿的降低并没有对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企业价值造成影响;"营改增"在降低企业自主创新意愿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引进水平.文章的研究弥补了"营改增"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研究空白,为"营改增"政策效应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对于制造业企业创新模式的选择及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5.
樊云芳  夏斐 《当代经济》2005,(12):11-12
编者按:2005年10月8日,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十六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并提出在"十一五"发展规划期间,大力提倡"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会议开幕的当天,<光明日报>就及时地在头版刊登了由<光明日报>荣获首届"范长江奖"的高级记者樊云芳经过半年多采访撰写的"自主创新"典型的报道:<邹远东与他创立的"酶法多肽">,在全国引起良好反响.之后,<光明日报>又分别在10月24日7版头条、10月25日11版头条连续刊登反映邹远东"自主创新"的报道:<从企业老总到科学家--邹远东如何创立"酶法多肽">、<从科学家 到科普作家--邹远东:专利首先属于中国>.<光明日报>的报道是我国媒体宣传"十一五"自主创新"的首个典型,中央各大报刊及网络媒体纷纷转载了<光明日报>的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6.
2010年11月27日,由安徽省社科联主办,铜陵学院承办的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转型与自主创新"专题研讨会在铜陵学院报告厅隆重召开.安徽省社科界联合会、安徽省社科院、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商业学会、铜陵市社科联、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科技学院、阜阳师范学院、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中共芜湖市委党校、中国宣纸集团公司及铜陵学院等近30家政府部门、高校、企业的领导、代表一百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专家围绕"经济转型与自主创新"主题,主要从"经济转型"、"低碳经济"、"产业转移"、"市域经济"、"自主创新"五个大的方面展开了深入热烈的学术研讨,提出了许多具有理论创新意义及实践应用价值的观点和建议,为繁荣我省社科界,做好安徽"十二五"规划提供了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及提升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尚处于发掘和培育阶段,存在技术创新能力弱,自主品牌少,管理经验缺乏,企业文化缺失等不利因素。引进适用技术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实现技术自立;积极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团队精神,培育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等是培育和提升中国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的技术能力演化过程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我国国有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为例,针对其近30年来的技术能力发展,刻画了其在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和自主创新等不同阶段的技术能力特征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技术能力水平与企业绩效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有效的技术学习和有重点的持续研发相结合,是作为"后来者"的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实现技术能力跃迁、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起着重要的激励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创新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获取创新绩效的关键。基于资源来源差异,创新可分为自主创新和引进创新两种。诸多研究探讨了自主创新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但自主创新并非适合所有企业,当前缺乏对企业创新模式转换的研究。对177家中国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引进创新,自主创新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更显著;而当企业与联盟伙伴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时,企业更倾向于实施引进创新。同时,还以调研企业为案例研究了合作效率对创新模式转换的影响。将创新理论和联盟理论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创新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获取创新绩效的关键。基于资源来源差异,创新可分为自主创新和引进创新两种。诸多研究探讨了自主创新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但自主创新并非适合所有企业,当前缺乏对企业创新模式转换的研究。对177家中国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引进创新,自主创新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更显著;而当企业与联盟伙伴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时,企业更倾向于实施引进创新。同时,还以调研企业为案例研究了合作效率对创新模式转换的影响。将创新理论和联盟理论联系起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路径及其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华锦阳 《技术经济》2008,27(7):33-38
本文分析了企业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不同路径,认为从微观角度看主要存在3条路径:一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对引进技术进行重大改进;二是通过对参考标杆实施反求工程,独立模仿开发重大技术;三是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开发原创技术。本文对这3条路径的过程特性进行了剖析和比较,并结合我国企业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典型案例,对3条路径在我国企业的适用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外商在华投资特征的研究发现,外商投资在华实施"独立形态运作,并逐渐发展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网络体系"和"技术标准"的技术控制战略,阻碍了外商企业与内资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系,影响了外资技术扩散的效率。为此,有关政策制定部门应适当调整外资引进策略,有效引导外商的投资行为,鼓励其加强与内资企业技术合作;同时,内资企业也应该放弃依赖他人的技术行为,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内生技术能力,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3.
根据无锡市经济信息化委员会2013年上半年统计资料,无锡现有50000多家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仅133家,99%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微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对无锡GDP的贡献率达到60.8%.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受自身规模限制,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存在劣势,自主创新能力较低,一般采取引进、消化、吸收为基础的模仿创新方式.而中小企业单纯依靠模仿和引进,其局限性十分明显:首先,引进的技术在品质、成熟度和配套性等方面往往存在不足,难以在企业长期发挥作用;其次,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无法摆脱在技术上受制于人的局面,企业也就无法在竞争中获取并持续保持优势.因此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成为政府部门倾力推进以及创新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新古典分析框架,使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分析了最低工资变动对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两种技术进步方式的影响及其主要机制,研究发现为:(1)最低工资上升会导致企业技术进步路径偏向于自主创新,企业会有更多的自主创新,同时减少技术引进,不同方式的稳健性检验证明了这一结论稳健;(2)从机制分析看,企业技术进步路径偏向自主创新主要是因为自主创新有更好的劳动节约效应和要素结构优化效应;(3)从异质性分析看,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受最低工资变动影响的技术进步路径偏向程度要明显大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国有企业相比于非国有企业有更强的自主创新偏向。本文研究结果说明最低工资制度与创新驱动发展具有内在逻辑一致性,不仅能增强企业技术进步动力,还会通过引导企业内部的技术进步资源再配置,强化企业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5.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能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企业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它对一个国家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拉动和影响作用巨大。而对创新型人才的开发培养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文章通过对自主创新理论的评述,从创新型人才制约创新能力入手,提出作为我国最早改革的省份广东,只有解决好创新人才引进培养问题,完善好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机制,构建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战略,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2006,(4):17
自主创新是打造自主品牌的前提和基础。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既不同于闭门造车式的独立研发,也不是照搬式的全盘引进,须在自主创新的观念主导下,利用全球开放的市场条件,借助多种手段实现关键技术来源的多元化,以原创性的“产品与服务概念”切入国际产业链上较高增值环节,在全球寻求技术和资源,形成自主品牌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  相似文献   

17.
基于高技术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不同来源的研发投入与不同渠道的技术溢出对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企业和政府研发投入的分工协作,而金融机构贷款的贡献度十分微弱。在技术溢出效应方面,国内外技术贸易对自主创新绩效的作用并不显著;FDI的竞争效应降低了对内资企业的创新激励,但会通过示范效应、研发外溢以及科技人员流动促进其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8.
海鸥梦想     
刘惠兰 《经济》2013,(Z1):88-91
这是一个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国有制表企业,1955年自主研发制造出中国第一只国产手表,中国第一只出口手表也诞生在这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它没有像一些老国企、老民族品牌那样日益沉寂,而是在改革开放与国际品牌的同场竞技、磨砺中,实现了"凤凰涅"般的转型升级,靠自主创新,打造出一双搏击大潮的坚硬翅膀!这就是中国制表企业的优秀代表、中国自主品牌"海鸥表"的缔造者——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9.
海鸥梦想     
这是一个几乎与共和国同龄的国有制表企业,1955年自主研发制造出中国第一只国产手表,中国第一只出口手表也诞生在这里.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它没有像一些老国企、老民族品牌那样日益沉寂,而是在改革开放与国际品牌的同场竞技、磨砺中,实现了"凤凰涅磐"般的转型升级,靠自主创新,打造出一双搏击大潮的坚硬翅膀!这就是中国制表企业的优秀代表、中国自主品牌"海鸥表"的缔造者——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0.
国际技术溢出效应一直被视为是东道国实现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而从中观角度研究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吸收能力能否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文章从高技术产业整体和异质性分行业视角出发,对国际技术溢出、吸收能力对自主创新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从高技术产业异质性分行业的研究结果来看,外商R&D溢出效应能够明显促进创新成果的产出,引入吸收能力后,国际技术溢出效应对异质性分行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并不一致,其中部分行业的吸收能力尚未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而另一部分行业的吸收能力已经能够促进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文章的研究对高技术产业整体及其分行业的发展如何由"引进―模仿"模式转变为"引进―吸收―再创新"模式具有积极的探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