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户消费增长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汉圣  吕涛 《南方经济》1999,(11):42-44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经济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加剧,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使得农村信贷市场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特征。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乡镇企业发展明显落后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农村信贷市场呈现出以农户信贷市场为主体的特征。认识并发现西部农户信贷市场的供给特征,有利于促进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信贷市场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何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快速.健康发展,这是当前摆在各级党政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笔者就当前重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策谈些初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 ,学术界曾对中国近代经济史的中心线索进行了讨论 ,结果似乎并没有取得广泛的共识 ,尤其对 2 0世纪前半期中国农村的发展与不发展 ,这个在半个世纪前中外学者就争论不休的问题 ,仍有扑朔迷离之感。显然 ,必须进一步挖掘资料 ,特别是个案分析资料 ,首先搞清“是什么”。近年 ,又有不少新成果、新观点推出 ,其中侯建新教授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的新著《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 :冀中 11村透视并与英国乡村比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 0 0 2年版 ,以下简称《农民》) ,正是一项颇为珍贵的、以 2 0世纪上半叶冀中 11个村庄为…  相似文献   

5.
赵竹村 《发展》2011,(3):110-111
现代农户,包括专业农户、商品农户等,是与发展现代农业相适应的家庭承包经营主体及农业市场活动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采取有效的农业政策措施,把培育现代农户纳入农业和农村发展战略,大力培育现代农户经济。通过实施现代农户培育战略,优化农户结构、提升农户能力、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户结构调整目标我国农村农户结构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专业化农户比例偏低,小规模、兼业化农户群体呈扩大趋势,农户结构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适应。  相似文献   

6.
黄河  郭小波 《湖北经济》2003,(12):25-26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且潜力很大。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把发展乡镇经济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培植乡镇财源,增强乡镇实力,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共兴共荣。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导致农村消费市场难以启动,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增加农民收入着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产品流通体制,减轻农民负担,以调动农民消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在农业产业化领域,始终存在着农业产业化到底是一体化是市场化的争论。本文试图参与这场争论,通过以劣市场、准市场和制度收益分割的分析,认为农业产业化既不是一体化,也不是市场化,而是准市场对劣市场的替代,是对劣市场功能缺陷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9.
张高丽同志在山东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用市场经济的手段抓经济工作,高度重视解决好观念更新、机制转换、结构调整等影响全局的关键问题。观念、机制、结构,简单的几个字,点出了制约山东经济发展的关键。特别是把观念作为第一位的问题提出,充分显示了决策层的远见卓识。观念决定机制,机制决定结构。在山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决不是虚无缥缈的政治口号,而是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所谓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是对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的改造。制度经济学认…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共富的必然要求,是增强辽宁省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有效途径。目前,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载体,推进辽宁省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已经在全省上下达成共识,各地正结合各自的具体实际,按照省委和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县域经济的总体要求,认真做了规划,并积极投入行动中。但是在对我省的海城、辽阳、开原等7个县(市)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各地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和具体困难,有些问题甚至成为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壮大,为此,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快我省县域经济的发展,这对我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户分化条件下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竹村 《发展》2008,(3):32-3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确立和巩固了农户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农户的生计不再主要维系于农业,不少劳动力长期离土离乡,有的务工,有的经商,已经很难说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各地农村农户分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呈现出小农户、兼业户、专业大户等并存的复杂结构,逐步打破延续数千年的小农户主体结构及小规模、小生产的传统农业格局。当前,我们应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两个飞跃”的理论,积极应对农户分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尊重农民的意愿,支持农民的选择,不失时机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5.
李秀荣 《山东经济》1997,(6):57-59,64
我国经济正稳步向四个现代化迈进,工业及其他产业对农村的依赖性尤其强烈,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和加速度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市场。如果农村市场不能日益扩大.反而缩小,工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失去有力的支撵,最终必将制约整个经济的发展。因此,作为完整市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市场在整个市场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农村市场的启动与繁荣会对整个经济产生积极的牵引与拉动作用。必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恃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17.
18.
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是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部署的要求,是农村实现小康、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关系到低收入群众直接利益的工作。为全面推进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我们对余姚市低收入农户状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就如何加快低收入农户奔小康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20.
李钢 《特区经济》2008,(12):201-203
构建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平衡机制是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的核心。就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内各个主体而言,转变观念是构建和完善利益平衡机制的前提,完善市场化分配和非市场安排是利益平衡机制的核心,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是关键,中介组织是纽带;从系统外来说,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引导、协调、仲裁、监督作用是实现利益平衡机制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