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工作通讯》2004,(5):56-56
1、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基本形成。内地棉花企业改制基本完成,一批大型棉花企业正在形成。未来3~5年,可能出现5~7家年经营量50万吨以上的超大型棉花企业,十几家年经营10万吨以上的大型棉花企业,将在未来棉花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近日下发了《关于做好2006棉花年度棉花企业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该棉花年度棉花企业贷款资格认定条件,对棉花企业贷款资格认定工作将在2006年8月底前完成。  相似文献   

3.
为提升棉花企业技术水平,提高棉花加工质量,从2004年我国开始推行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并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但实施棉花质检改革两年来,进展缓慢,只有部分企业增上了400吨打包机及配套设备,大多数棉花企业持观望态度,积极性并不高。最近,笔走访了部分棉花企业,对其原因进行了调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1999年国家放开棉花经营后,各地新上了一大批新棉花企业,供销社原有棉花企业受到了很大冲击,市场占有份额逐年下降。我们围绕“如何巩固供销社棉花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我国棉花产业政策及棉花市场的变化,钟祥瑞星棉花有限公司从2001年起,连续七年推进棉花产业化经营,以棉农为基础,以协会为桥梁,以经营企业为龙头,以经济合同为保证,以利益机制为纽带,将棉农、棉花流通企业连接起来,初步形成了利益共享、市场风险由企业承担的棉花产业化经营雏形。仅2006、2007两年,该公司收购经营皮棉19.1万担,  相似文献   

6.
2004年以来,随着全市棉花企业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以及企业内部改革进程加快,荆门市分行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以贷款风险控制为核心的信贷管理办法”的工作要求,积极主动参与棉花企业改革,把有效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到2005年12月底,全市5家棉花企业已有3家改革到位,并落实了农发行债权债务,办理了有效资产贷款抵押手续,建立了企业经营风险准备金制度,还有两家企业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改革促进了业务发展,2005棉花年度对已改革到位的3家棉花企业发放收购贷款5253万元,支持企业收购棉花93837担,棉籽20242担。  相似文献   

7.
陈强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04,(4):32-32,F003,F004
棉花企业改革是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棉花企业在社企分开后,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干部职工身份,转变企业性质,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是棉花企业当前迎接市场挑战的重要举措。公安县棉花总公司是一个集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棉花购销集团,改革前总公司下辖13个乡镇分公司,4家县直附营企业,在册人员3082人,其中在岗2738人,离退休344人,人员包袱重,为了摆脱困境,2001年他们把改革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以买断职工身份和退缩重组为主要手段,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积极稳妥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各项改革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笔就公安县棉花总公司改革与发展的成功实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棉花企业技术水平,提高棉花加工质量,我国从2004年开始推行棉花质检改革,并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但实施棉花质检改革三年多来,除新疆外,内地改革进展缓慢,只有部分企业增上了400型打包机及配套设备,而大部分企业持观望态度,积极性并不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走访了山东省德州市部分棉花企业,对其原因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新疆锦棉棉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农七师棉花集团的基础上,整合农七师棉花产业的优良资产,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建立起来的股份有限公司。该企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以科学管理为模式,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已成为农七师棉花产业的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0.
在新形势下,选择符合市场要求和企业自身特点的棉花分销渠道,确保棉花销售的顺利进行,是棉花经营企业自身营运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如果棉花销售受阻,棉花难以销出,企业就会陷入“腹胀”的不利境地,长此以往,棉花大量积压,企业将难以正常运转,最终将会被市场淘汰。棉花经营企业要实现自身营运的顺利进行,棉花从购入到销出就必须实现有机接轨,确保棉花货畅其流,特别是对于基层棉花经营企业来说,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1.
作为棉花流通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和自身的运营特点与生产型企业和其他行业的流通企业有所不同,经营风险相对较大,危机发生的可能性相对较高。2004年棉花行业发生的剧烈市场波动导致众多棉花企业巨亏、甚至破产,特别是2005年上半年发生的“中储棉”公司事件,已充分说明棉花企业如果不认真加强风险控制和危机管理,将会带来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第一,棉花企业经营结构具有单一化和专业化的特点,转移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2.
一、2006年工作回顾 (一)课题研究取得新成果 2006年根据常务理事扩大会议的精神,我会做出了加强课题研究的决定,提出了今明两年的课题研究计划,组成了课题研究小组,加强了对课题研究的指导。针对棉花流通中供销社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日益缩小的严峻形势,我会提出了《重振雄风,继续发挥供销社棉花企业在棉花流通中的主导作用》的课题研究报告,分析了供销社市场占有率逐步降低的主客观原因,并从三个方面提出振兴供销社棉花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受到领导的重视。总社党组书记周声涛批示:“供销社棉花企业在棉花流通中的主导作用,是一个重要课题,棉麻经济研究会进行了研究开了个头,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可以批转各地供销社参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今年国务院和自治区实行的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是1996年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改革,通过“一放、二分、三加强”,打破垄断经营,鼓励有序竞争,实行棉花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高我国棉花和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这既对供销社和棉花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又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供销社棉花企业要顾大局、识大体,抓好顶遇,深化改革,积极做好棉花工作。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沅江市棉麻土产公司成立于1950年,至今已有55年的历史。在计划经济时期,公司曾为全市棉花生产和棉花的购销经营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棉花经营的进一步放开和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计划经济下的棉花专营,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要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已经摆在全体职工的面前,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曾出台棉花加工质量有关政策,在2010年前加强棉花质量管理,提高棉花加工质量,对400型以下棉花加工机械设备进行改造。经我们调查,目前,许多供销社棉麻企业由于得不到贷款收不到棉花,致使企业缺乏资金而无力对棉花加工机械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大多数民营个体棉花收购企业无力对自身的棉花加工设施予以改造更新,仍然在使用原有的小型设施。  相似文献   

16.
自1998年中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以来,中国棉花市场化已进行了1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5年。中国棉花流通在市场化及国际化进程中出现了显著变化,由单一的国产棉流通,发展到国产棉与美棉、印度棉、中亚棉、西非棉等同台竞争,各种现代化的交易模式陆续涌现,涉棉企业、纺织企业应适应变化,充分利用各种交易模式,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整顿棉花流通秩序的必要性。随着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棉花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籽棉收购、皮棉加工多渠道竞争的局面已经形成。但是,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数量增长过快,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在棉花收购加工过程中.没有通过资格认定的企业非法收购加工棉花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干扰了棉花流通的正常秩序,加剧了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企业盲目抬价抢购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国家实行棉花购销体制改革,使供大于求的棉花市场的价格大幅度下跌,给植棉企业和棉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前几年,由于国际及国内棉花市场看好,国家几次上调棉花收购价格,刺激了棉区种棉的积极性,特别是新疆棉区连续几年大丰收,产量占全国棉花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由于产量剧增,棉花价格又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加之西方国家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予以限制,我国纺织行业实行限产压锭,调整结构等诸多因素,造成目前棉花大量库存积压,严重滞销,植棉企业和棉农亏损。以棉花生产为主的农场如何应对棉花大幅度降价造成的风险与损失,笔者以为,…  相似文献   

19.
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走联合发展的路子,是供销合作社新的发展时期的首要任务。棉花是重要的农产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供销合作社的棉花经营企业,走棉花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是发展供销社棉花经营企业的有效途径。作为非棉花产区的棉花经营企业,如何发展产业化经营是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产棉、用棉大国。但长期以来,棉花生产的大起大落,棉花价格的忽高忽低,棉花质量性差和异性纤维多,致使棉农收入不稳,影响着纺织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出路在哪里?近年来,棉花产业界对中国棉花产业提出了要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国务院2001年27号件强调“走棉花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并强调棉花产业化经营是棉花流通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