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增值税税收中性的角度,系统评估了增值税留抵退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留抵退税改革有助于发挥增值税税收中性的特点,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上述结果在企业融资约束程度高和地区税收征管严格的样本中效果更显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检验表明,留抵退税改革主要提高了技术进步率和规模效率而非纯技术效率;机制检验发现,改革后的试点企业通过增加创新投入、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扩大投资规模以及改善资本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系统评估了留抵退税改革的政策效果,有助于在理论上揭示税收中性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意义,并为深入推进现代增值税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以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为切入点,基于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探讨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研究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显著存在,该激励效应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得以实现。此外,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显著提升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自愿性披露水平。对处于弱行业竞争环境中的企业而言,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更为显著。本文探讨了政策激励下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为政府制定和完善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增值税留抵退税是重构税收中性、推进税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财税[2018] 70号文,利用2011—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增值税留抵退税的企业ESG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试点企业的ESG表现,有利于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机制分析表明:留抵退税政策通过缓解试点企业融资约束和激发企业绿色动能转换,提升了企业ESG表现。这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不仅具有减负纾困效应,而且具有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还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的绿色激励效应更多地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和期末留抵税额负担较重的企业中。因此,建议利用多策组合汇聚合力,不断增强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利用多税共治提高政策协同度,充分释放组合式减税降费效力;持续深化增值税改革,进一步提高政策匹配性与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俞杰  李璐露 《当代财经》2023,(12):39-52
增值税留抵退税是我国构建现代税收制度的重要举措,凸显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增值税留抵退税为企业带来政策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税收征管与纳税不遵从问题。基于2013—2021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纳税遵从。结果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激励企业提高自身纳税信用等级,进而提升企业纳税遵从度。机制分析发现,留抵退税政策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优化企业治理水平两个方面促进企业纳税遵从,且企业声誉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国有企业更能体现留抵退税提高企业纳税遵从的政策效果;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激励下,其纳税遵从度更高;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对当地企业纳税不遵从行为发挥更大的抑制作用。因此,需要扩大留抵退税政策覆盖范围,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以纳税信用评级激励企业主动提升其纳税遵从度。  相似文献   

5.
增值税的留抵退税政策对中小企业、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合理设计与有效执行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十分必要。目前,中国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的实施面临很多亟待解决的操作实践难题。本文就留抵退税具体时间、发生争议是先退税还是解决完争议再退税、如何控制退税风险,以及作为共享税的退税层级等问题展开研究。本文提出应即期退税、先退无争议部分、利用数字手段对纳税人进行风险分析和分类管理,以及分级退税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增值税的留抵退税额之所以需要各级政府分担,其根源在于增值税税负跨地区转移使得纳税人的退税地与征税地不一致,进而使得收取税款和负担退税的政府不一致。如果各级政府不分担留抵退税额,将加剧政府间财政不平衡。当前中国留抵退税分担的总原则是各级政府分担比例与增值税收入分享比例相一致,但在政策推行中却产生诸多问题。解决增值税跨地区转移而产生的收益分配问题,事关留抵退税改革的成败。从财政分权、财政平衡、财税法定、分配正义理论出发,有助于厘清各级政府分担增值税留抵退税的内在逻辑,借鉴中国出口退税分担机制改革的经验,以省以下政府留抵退税分担改革为突破点,通过体系化、法治化的改革举措,有助于形成科学规范的留抵退税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7.
增值税是国家和地方的主体税种,增值税特型的推行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在财政税收、产业投资和就业方面均会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我国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大,增值税缩小税基的扩抵政策对不同地区产生的政策效应不同.本文以武汉的产业新域之一阳逻经济开发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增值税转型时地方经济影响的政策效应,由此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如何协调好以减税降费为代表的经济刺激政策与“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使命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鉴于提升能源效率是减少碳排放和控制能源消费的关键,文章通过构建结构性减税与企业能源效率的理论模型,以2004年开始在东北三省八大行业实施的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向消费型的结构性减税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为例,使用三重差分方法和企业能源消费数据,从理论逻辑和经验分析两个方面考察了税收激励对企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税收激励显著提升了企业的能源效率,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均成立;弹性估计结果表明,增值税税率每降低1%,能源效率将提升0.58%;机制分析表明,税收激励主要通过要素投入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改善,从而提升了企业能源效率;异质性分析表明,税收激励更多地提升了东部地区以及非资源型城市、高污染行业以及资本密集型行业、国有和集体以及中小规模企业的能源效率。文章将减税降费的效应分析拓展到碳污染治理上,丰富了税收激励与能源效率的相关文献,为在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实现稳增长与碳减排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如何用好减税政策实现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学理...  相似文献   

9.
李震  王贝贝  曹云辉 《财经研究》2023,(5):109-123+153
构建绿色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如何使二者实现政策协同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利用中国工业企业财务与污染排放的匹配数据库,借助2009年企业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理论分析并实证考察了固定资产增值税抵扣改革引致的税收减免激励对企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转型改革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污染排放强度,稳健性与安慰剂检验为结论提供了可靠证据。异质性分析表明,增值税转型改革对较高污染行业、非出口企业以及在位企业的减排效应更明显。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税收减免激励使企业得以快速更新设备与技术投资,并提升污染治理能力以应对环境规制压力。同时,增值税转型改革与环境规制之间存在较强的政策协同效应,前者能显著增强后者的实施效果。此外,文章还推算了税收减免激励对企业绿色发展的作用弹性,资本税后成本每下降1%,企业排污强度下降0.71%-1.64%。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当前中国减税降费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编制了社会核算矩阵,构建含有增值税抵扣机制的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测度了2018年以来增值税改革政策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作为税率式优惠政策,增值税税率降低能够产生良好的整体减税效应,降低了多数行业的增值税税负;但由于金融业、现代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的增值税税率没有下降,其他行业税率下降导致这三个行业的进项税额减少,增值税税负有所上升.作为税额式优惠政策,增值税加计抵减具有非常良好的定向减税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的税负上升.增值税税率降低能够改善税收的扭曲,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各行业的增加值增长,而加计抵减政策则略微抑制了产出增长.动态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值税税率降低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在持续扩大,加计抵减政策对经济的抑制效应在逐渐减弱.两类降低税负的政策都提高了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水平,政府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增长,但受增值税收入下降影响,政府总体税收收入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  相似文献   

11.
金融科技通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能够发挥就业创造效应,但随之带来的效率提升又将产生就业替代效应,因此金融科技对就业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本文基于企业产出视角,利用2011—2021年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系统考察金融科技就业效应的存在性和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就业水平,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通过规模扩大效应和效率提升效应促使产出“量”与“质”的双向提升,进而推动企业就业水平的增长。进一步分析表明,金融科技的就业效应在高成长性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更为明显。此外,金融科技既有助于扩大企业的就业规模,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就业质量。研究证实了金融科技对就业的积极效应,为实现稳就业目标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一松 《当代财经》2023,(12):144-156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如何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当前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以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税收优惠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税收优惠能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分析表明,税收优惠通过提升企业创新和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检验发现,在环境不确定性越大时以及对于竞争优势越强的企业,税收优惠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越显著。上述研究结论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和税收优惠的经济后果研究,对我国政府部门坚持减税降费政策,加大税收返还力度,助推企业更快更好地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具有较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和差异化的资源禀赋,促使企业往往将地理空间的布局与扩张作为重要战略。使用2007—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新设子公司的数据,文章实证检验了地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子公司的区位选择。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母公司所在地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降低企业在本地新设子公司的可能性,促使企业在更大空间范围内进行扩张;子公司所在地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降低企业在当地新设子公司的数量,这一影响在2013年以后更为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地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具有选择效应,非国有企业、高竞争行业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调节效应检验表明,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对地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具有调节效应,家乡关系和校友关系不具有调节效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地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或能改变企业扩散规律,促使初创期企业扩张由圈地模式转向跳跃模式,不利于初创期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4.
谢文栋 《财经研究》2023,(1):139-153
稳就业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支撑。文章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了电子商务发展对城市就业水平的影响、作用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就业水平,并且该提升效应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互联网发展水平城市和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更为显著,同时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城市中均有显著的就业提升效应。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城市创业活跃度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是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就业水平的主要途径。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发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发挥了较强的示范效应,在促进示范城市就业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对周边城市、相邻城市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似城市就业水平产生了积极作用,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文章的研究结论为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发挥电子商务在稳就业中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养老保险缴费率下调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6—2020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测算并分解了政策缴费率下调的宏观就业与产出效应。理论分析表明,政策缴费率下调的激励效应和配置效应是促进宏观就业与产出增长的两个重要机制。实证分析表明,2019年政策缴费率下调显著促进宏观就业增长约5.1%,宏观产出增长约11.4%,并且宏观就业与产出的增长主要来源于配置效应。对微观企业的行为分析表明,政策缴费率下调显著降低企业的实际社保缴费率和劳动力成本,同时提升员工工资,促进企业雇佣和产出规模的扩张。进一步分析表明,缴费率下调的宏观经济效应在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在制造业和中东部地区的激励效应和配置效应同时显著。最后,缴费率下调显著改善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宏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约2.4%,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地区—行业内的资源配置效率改进。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企业税收调查数据和海关企业出口数据,本文考察了出口退税效率对出口的影响,发现出口退税效率提升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出口退税延迟率每降低10个百分点,企业出口平均增长15.3%。本文进一步识别出退税延迟中存在的错配: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受到退税延迟的影响更大,然而,平均而言这些企业的退税延迟率反而越高。因此,在存在财政约束的情况之下,地方政府也可以通过优化退税分配的方式来促进出口。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及经济后果。以上市公司是否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作为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显著促进了企业劳动雇佣增加,在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这种促进效应更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税收优惠、政府补贴和银行贷款是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劳动雇佣的主要影响机制。最后,企业劳动雇佣的增加还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不仅有助于从企业劳动雇佣视角丰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而且还可以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视角拓展企业劳动雇佣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不仅可以提高社会福利,还可以提高经济绩效,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预期目标。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和扩大就业规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在以生产地原则为基础的课税制度主导下,我国增值税收入地方政府间的分享呈现逆向分配特征.全面"营改增"后,地方政府纵向分享增值税收入比重虽有提升,但横向分享不均衡的弊病始终存在,而当前留抵退税背景下地方政府收入分成和退税责任不匹配再次凸显了这一问题.为推动地方政府间收入均衡发展,我国借助留抵退税地方分担调整机制部分缓解了地区间收入分配不均衡的矛盾,但仍存在调整范围过窄、比例设置不科学、实施效率有待提升等问题.新时期,增值税收入地区间分享不均衡问题的解决,需要以受益原则导向下的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通过坚持税源贡献、税负归属、成本和收益相匹配原则合理分配地区间收入.同时,应结合消费支出、居民数量等因素推动增值税收入在地区间的加权分配,并通过建立专门的留抵退税财政调节基金、加强地方主体税种建设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效缓解地区间增值税收入分享不均衡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社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各界长期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所得税征管体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构建断点回归模型实证评估了税收征管对社保基金收入的影响及潜在机制。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改革对社保基金收入产生了显著和稳健的挤出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税收征管改革通过“税费替代效应”和“缴费基数效应”降低企业的税收规避和社保缴费基数,从而挤出社保缴费。在社保部门征收和税务部门非全责征收地区的企业以及融资约束较高的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中,这种挤出效应更明显。本文发现对于理解税收征管改革的外溢效应以及优化税费征管体制改革具有重要启示,应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保由税务部门全责征收,及时关注改革进程中企业现金流和融资约束的变化及影响,为政策落地和提质增效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20.
如何推动数字经济、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与稳就业目标协同,是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文章以2007—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及相关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作为外生冲击,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城市电子商务发展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不仅总体上显著提高了企业劳动力需求规模,而且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结构调整。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电商示范城市建设通过扩大企业市场规模、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缓解融资约束三种机制,促进了企业劳动力需求规模增加。异质性分析表明,电商示范城市建设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经营规模企业以及不同地理位置企业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