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多数偏向资本要素,而激励使用劳动要素的较少。前者通常不利于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后者的影响又如何呢?对此,本文基于2008年薪酬抵税改革运用双重差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薪酬税收激励能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在样本均值处约上升4.62%。该政策促进企业提高薪酬待遇,且普通员工受益大于管理层,并且对企业效率和效益均有正向影响。综合来看,此类税收优惠政策能更好兼顾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践行“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宜更多运用。  相似文献   

2.
创新活跃度提升可激活市场要素配置活力,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系统梳理创新活跃度、劳动收入份额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理论关系,选取2015—2020年287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创新活跃度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传导机制与异质性传导路径,并以劳动收入份额作为门槛变量检验创新活跃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创新活跃度不仅直接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可通过劳动收入份额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活跃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劳动收入份额门槛效应;创新活跃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由此,应从制定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助力创新活跃度与劳动收入份额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举措方面入手,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晔  武传浩  谈毅 《经济管理》2023,(8):167-183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文立足于现代金融主体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战略目标中的支持作用,利用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手工整理风险投资的相关数据,基于劳动收入份额视角研究风险投资对企业内部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险投资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经过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仍然成立。在作用机制上,风险投资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发挥增值与认证作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增强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来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表明,风险投资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及竞争行业企业中更为凸显。最后,在进一步讨论中发现,风险投资在促进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的同时挤占了资本收入份额,并且有助于做大我国的“就业蛋糕”。本文不仅从企业内部收入分配视角拓展了对风险投资增值作用的认识,还为理解金融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促进共同富裕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完善人才激励政策,提高人才竞争力,对于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改革为事件冲击,利用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高端人才引进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降低了企业劳动要素相对价格,显著地提高了政策内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发现,竞争性行业、非国有企业、非资本密集型企业和高技术含量企业受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影响更大。机制分析发现,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降低了人才要素相对价格,不但能激励企业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促进人力资本深化,而且能促进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增加研发人员和技能人员数量,以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因此,建议加大人才税收激励力度,促进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提质增效;完善人才引进制度体系,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企业人才培养制度,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技术这一新型要素的市场化进程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其不仅会积极促进区域创新和经济增长,还可能会对要素收入分配产生影响。文章在探讨技术市场发展、劳动收入份额变化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经验事实基础上,实证研究技术市场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技术市场发展与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技术市场发展指标每变化1个百分点,劳动收入份额将同向变化0.009-0.012个百分点,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和劳动收入份额动态变化的稳健性检验后均得到一致的结果,且这一效应在2008年之前和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产业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价格扭曲是主要的作用机制;技术市场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正向效应随着所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提高而增强,而随着产品市场化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而减弱。文章为探讨技术市场发展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关系提供了全面和细致的经验证据,基于“要素市场联动”视角为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提供了新的解释,为科学制定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相关政策和走向共同富裕之路提供了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6.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仅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基于2006-2019年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实证检验市场一体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提高市场一体化程度有助于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共同富裕效应,这一结论经过各种稳健性检验以及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市场一体化主要是通过提高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效率,推动区域创新创业,进而促进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和城市群地区,市场一体化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该研究结果为地方政府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对加快共同富裕进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我们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并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与加强内部控制两条路径提高了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在非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是对数字经济时代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新发现,拓展了数字化转型与劳动收入份额两支文献的研究,也意味着在政策层面大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优化要素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企业ESG建设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深刻影响,成为优化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新动力。为此,本文在理论分析企业ESG表现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基础上,基于2009—2021年的上市非金融企业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企业ESG表现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能够显著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外部融资能力低、外部治理能力弱、劳动密集型和高污染的企业中,企业ESG表现的收入分配效应更强。机制分析发现,重塑要素投入结构、改善融资约束和治理能力是ESG建设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微观视角拓展了劳动收入份额决定因素的研究边界,为新时代如何深化企业ESG建设和优化要素收入分配结构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强化反垄断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背景下,本文利用《反垄断法》实施的外生冲击,研究了市场公平竞争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发现,相比于垄断程度较低的企业,《反垄断法》实施之后,垄断程度较高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显著提高。《反垄断法》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正向影响在行政垄断程度较高的地区、高新技术行业、对科技人员的依赖程度高的企业中较强,在代理成本较高的企业中较弱。拓展性研究发现,降低垄断利润、提高自主研发强度是《反垄断法》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渠道;《反垄断法》的实施主要提高了普通员工的劳动收入份额,对高管的劳动收入份额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燕  刘维奇 《经济问题》2023,(4):122-129
分群体探索收入分配影响后果是合理构建收入分配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以199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微观视角探索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后果。研究发现,在激励效应和成本效应共同作用下,劳动收入份额与企业绩效呈非线性关系,且当前成本效应占主导;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成本效应促使劳动收入份额与企业绩效间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劳动保护通过激励效应缓解两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高管过度自信放大成本效应使两者的负相关关系更显著,人力资本水平有助于缓解成本效应从而能够缓释劳动收入份额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劳动收入份额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企业绩效;随着时间推移,创新有助于缓和劳动收入份额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从员工管理、企业发展战略角度为企业应对劳动成本上升提供相关建议,从微观层面为国家收入分配改革提供新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杜勇  孙帆  谭丽丽  黄小勇 《财经研究》2023,(11):155-169
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比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现有研究对资本市场中的共同机构所有权如何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关注不足,文章探讨了其中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有助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机制检验表明,共同机构所有权显著促进了投资组合企业间的研发溢出,提高了企业研发人员占比和高学历人才占比,优化了人力资本结构,从而带动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提升。文章还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增加了企业技术人员,减少了生产工人,进一步支持了协同效应的理论逻辑,并基于行业竞争视角排除了合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在共同机构投资者控股企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更加显著。文章不仅将共同机构所有权的研究拓展至劳动力市场,还从全新的视角探究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数字技术会驱动劳动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发生转变,进而影响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微观企业层面,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会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共同富裕目标;员工规模的扩大、员工平均工资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中介路径;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普通员工的劳动收入份额,而对管理层的劳动收入份额没有显著影响;相比数字技术实践应用,底层数字技术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幅度更大;相比国有企业和非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对非国有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幅度更大。研究结论从微观层面为技术进步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争议提供证据,同时也对新时代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厘清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是新发展格局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07-2020年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利用“宽带中国”战略构建工具变量回归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技能结构效应、劳动生产效率效应、分配优化效应的渠道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分析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数字经济核心行业和非省会城市更强。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伴随数字化转型,城市收入不平等和城乡收入差距得到有效的改善。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方向争议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同时为数字时代兼顾增长效率与公平分配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是推动城市创新的重要举措,自2008年以来,我国先后批复了78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区)。这一试点政策是否影响了我国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呢?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7—2017年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倍差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总体上看,试点政策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属地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试点政策的影响在企业所有制类型、企业规模、是否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是否具有出口业务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性,其主要显著影响了非国有企业、中小规模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影响机制检验表明,技术进步是试点政策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路径,试点政策一方面通过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推动劳动收入份额提升,另一方面通过提升企业生产效率而抑制劳动收入份额。上述结论意味着,政府部门应进一步优化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推进试点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主体是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战略,而城市是中国能耗最大的区域,研究城市群经济联系程度对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以新经济地理学“中心-外围”理论为依据,通过引力模型对城市群规模密度进行测度。然后以十大城市群2001-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分析城市群规模密度对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者能够显著提高后者,但不同的城市群发展规模和密度会对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异质性影响。最后,提出加快城市群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能源效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主体是推动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战略,而城市是中国能耗最大的区域,研究城市群经济联系程度对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以新经济地理学"中心-外围"理论为依据,通过引力模型对城市群规模密度进行测度。然后以十大城市群2001-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分析城市群规模密度对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者能够显著提高后者,但不同的城市群发展规模和密度会对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异质性影响。最后,提出加快城市群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能源效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为东  张钰 《经济论坛》2022,(11):139-152
随着绿色低碳概念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外部环境政策或将对当前积极响应共同富裕的背景下提升劳动报酬占比产生一定冲击。基于中国2005—2020年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深入探究低碳城市建设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结果显示:(1)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2)薪酬体系存在一定差异,有明显的异质性。低碳城市建设能够提升非外资企业,中小企业以及低碳行业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3)低碳城市建设通过同时降低企业员工平均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增加员工人数影响了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总体结果反映面临外部环境政策,大部分企业选择压缩劳动成本,而非提升技术与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已不可持续,为此“十八大”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这种创新驱动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可以通过要素空间集聚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以长三角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为例,解析了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群以人力资本为代表的创新要素的空间集聚,提高了集聚的外部经济性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在要素集聚和分散的自由流动中城市群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最终实现不同层级城市的产业协同发展的内在机制.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体系构建中,应发挥要素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人才和产业的双向互动,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促进地区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发展与共享两大关系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2010—2019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从发展端和共享端测算出中国地级市层面的共同富裕水平,并将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的实施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结合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该政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对推动共同富裕产生了积极影响,相对于非试点城市,该政策使得试点城市的共同富裕水平平均提高约2.6%。进一步发现,新型城镇化主要通过人口城镇化和产业城镇化来促进共同富裕,以城市内在品质提升为重点的空间城镇化对共同富裕也能产生一定积极影响。此外,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该政策在发展端的促进作用强于共享端;同时,该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东北、东部、中部地区共同富裕水平,但对西部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研究内容为进一步权衡效率与公平、更好实现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企业决策均衡的理论分析,本文采用中国2003-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政府管制规模对要素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管制规模的提高,居民竞争性要素收入与管制垄断租之比下降;人力资本对劳动收入份额有较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大对提高竞争性要素收入有贡献。政府的管制干预将导致竞争性供给的要素收入份额相对降低,以及非竞争性垄断租份额的相对上升。本文的政策建议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着眼点不是最低工资,而是在产品和要素环节取消管制、放开准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