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1997~2013年家庭债务、贷款价值比与 GDP 增长率等变量数据,在借鉴 Kim 的模型基础上,构建 VECM 模型,检验了信贷约束、家庭债务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短期内宽松的借贷约束促进了家庭债务的增加,从而推动经济增长,但从长期来看,宽松的借贷约束会导致家庭债务过高,阻碍长期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率、家庭债务等变量相比,贷款价值比、利率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因此,政府决策部门应制定合理的消费金融政策,居民应通过优化家庭资产组合,以实现家庭债务的可持续性增长,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透过本轮由美国次级债市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反映出由于信用扩张、资产价格与投资泡沫而产生的金融危机现象日益凸显.本文从均衡杠杆率的角度对此作出解释,实证研究结论表明美国家庭债务偿付率与房产租金回报率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债务偿付率(实际杠杆率)偏离租金回报率(均衡杠杆率)而产生的超额杠杆是本轮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此外,房价预期偏差及低名义利率政策也是诱发美国房产市场泡沫及家庭过度杠杆的重要原因.本文最终结论:超额杠杆率作为危机的一个预警指标,远较金融系统的压力测试更具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美国家庭的负债现状和变化轨迹、各类负债群体的财富特征、负债深度和债务用途等进行细致探索,以期发现家庭负债对家庭财富积累和投资意识等的影响方式与深度。本项研究对于揭示美国家庭负债的结构特征,深入研究家庭负债与家庭经济之间的数量化关系以及未来在我国建立科学和可行的家庭资产统计制度、准确识别我国居民家庭债务和变化趋势等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阿根廷债务危机的根源在于其实行长期的联系汇率制,不合理的债务安排,经济增长缓慢,偿还外债能力下降。阿根廷债务危机所造成的影响主要在其国内和周边国家,没有形成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从中应该吸取教训,处理好金融安全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在全球化过程中谋求利益的同时也必须学会应付各种变化,坚持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分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框架下引入家庭异质性和市场不完备性,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收入分配差距,并证明了收入分配差距是房改以来中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劳动报酬占比下降会带来房产拥有的不平等但不会推高房地产价格;而工资收入差距的扩大则在带来房产拥有的不平等同时进一步推高了房地产价格,从而使得低收入群体更难在经济中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问题显露,房地产业风险上升,家庭面临的金融风险也愈发受到关注。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使用概率统计方法测度家庭金融脆弱性,研究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和家庭规模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家庭房产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第一,老年抚养比对家庭金融脆弱性有显著的缓解作用,而少儿抚养比和家庭规模的上升则会提高家庭金融脆弱性,这种影响在不同收入家庭和城乡家庭间存在异质性。第二,老年抚养比的上升能够减少家庭房产负债,提高家庭房产价值,而少儿抚养比和家庭规模的提高会增加房产负债和房产价值。第三,房产负债对家庭金融脆弱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房产价值对家庭金融脆弱性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本文认为应当从维持房价稳定、降低养育成本、完善养老金融体系等几个方面减轻家庭债务负担,缓解家庭金融脆弱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 2010—2020年六次抽样微观数据为样本,构建了衡量中国家庭债务风险的指标体系,首次考察了家庭债务扩张对商业银行、实体企业和地方政府跨部门风险溢出路径与风险生成机理。结果发现:第一,家庭债务风险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推高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偿债率等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对银行坏账风险冲击最大,家庭房产持有行为发挥了中介作用;第二,家庭债务风险通过利润表渠道抑制了实体企业盈利能力,其中,债务收入比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最大,而家庭债务对一般性消费的挤出发挥了中介效应;第三,家庭债务风险通过利润表渠道对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产生了直接影响,同时通过对银行和实体企业的交互作用发挥了间接影响。家庭债务的收入效应短期会提高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但在长期随着家庭债务收入效应下降、风险效应上升,最终导致地方政府长期偿债能力被削弱。  相似文献   

8.
在奥地利学派的理论框架下,根据消费、储蓄与投资的时间先后逻辑,货币结构被划分为自愿储蓄与真实货币量,通货膨胀就取决于自愿储蓄与真实货币量的结构比例关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货币化储蓄的显著降低体现了社会公众应对通货膨胀的努力;人们的时间偏好伴随经济成长发生内在改变,倾向于储蓄更多,体现为证券化储蓄上升和选择以背负更多债务购买房产,进而导致2000年以来通货膨胀对货币扩张的敏感度下降和房产价格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讨论票据融资业务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票据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将贷款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作比较,结果表明:票据融资和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原因;票据融资的增长可以影响实体经济,票据融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于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反过来,经济增长带来各项贷款的变化中,票据融资波动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0.
次贷危机带来的警示是即使占比不大的高负债家庭出现问题,也可能对宏观经济产生巨大的蝴蝶效应.近年来我国消费信贷市场快速发展,家庭金融债务急剧增长.为评估我国家庭金融债务风险,本文尝试通过抽取微观样本数据构造伪面板数据组成的时间序列来估计家庭金融债务增长的动态路径,并运用家庭债务与收入比(DSR)这一概念来反映家庭债务水平与金融债务增长变化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适度规模的家庭债务常被视为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指示器,并能促进经济增长。然而,一直以来内蒙古家庭负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研究内蒙古家庭负债问题对发展消费信贷、刺激内需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家庭经济金融状况与社会经济心态的微观调查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掌握家庭群体的负债状况和影响因素,并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内蒙古家庭负债合理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实证分析表明,目前我国的税率与利率、汇率、价格及经济增长四个变量之间不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相关关系.而后四个变量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和价格的变化会影响到下期的汇率和利率;汇率和利率的变化基本上不会影响到下期的经济增长和价格。这说明利率和汇率没有很好的反映经济状况的变化。为改善我国目前价格体系与经济增长不太协调的现状,应采取措施完善我国的政策传导机制,逐步推进利率和税率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3.
昌忠泽  李汉雄 《财政科学》2021,64(4):135-144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性梳理分析,总结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低水平政府债务促进经济增长,高水平债务抑制经济增长,政府债务规模与经济增长整体呈现倒U型关系;政府债务会通过社会投资、资本配置效率、金融风险、利率税收扭曲、财政政策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国民经济增长.根据我国政府债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提出政策建议:第一,完善各级政府债务发行审查制度;第二,合理规划政府债务资金用途;第三,优化政府性债券发行定价和评级体系,推动债券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4.
劳动参与率的提高扩大了劳动力的供给规模,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文章借助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和2018年两期平衡面板数据,探讨家庭房产财富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家庭房产财富增加使部分已婚女性退出劳动力市场,降低了已婚女性参与劳动的概率;房产财富与房产增值不能等同,这种负向影响表现为资产效应而非增量效应,房产增值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负向影响并不显著。作用机制甄别结果表明,房产财富增加能够显著增加已婚女性的家庭照料、锻炼身体时长和陪伴家人吃饭的频率,同时降低了家务时长。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房产财富对家庭规模在3人以上、年龄较大以及低学历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能够通过提高人力资本和强化社会网络,缓解房产财富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负向影响。基于此,建议政府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总基调,稳步推进房产税和遗产税,提高住房的居住环境与舒适度,丰富居民的投资途径,同时通过普及互联网的使用以更好地发挥其对劳动者人力资本和社会网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乐 《征信》2024,(3):83-92
当前经济发展需要优化投资结构,加快补齐生态环保等领域短板,坚持实施金融安全战略,保持融资杠杆以稳为主,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通过系统分析企业债务融资、企业环保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债务融资对企业环保投资具有抑制作用,其中,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非重污染企业比重污染企业抑制作用更为显著,非制造企业比制造企业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企业环保投资短期内对区域经济增长起抑制作用,其中,非重污染企业比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中部地区企业环保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债务融资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形”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企业防范金融风险,推动可持续和稳健的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毛捷  黄春元 《金融研究》2018,455(5):1-19
基于典型事实和理论分析,并利用2004-2015年中国地级市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倒U型。债务水平未突破债务平衡点时,地方政府举债的正面作用(弥补财力不足、完善基础设施等)占优,将促进经济增长;一旦债务水平超过债务平衡点,地方债务将抑制经济增长。上述发现与利用跨国数据的既有文献所得结论一致。(2)有别于已有研究,我们还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相比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债务平衡点较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持续膨胀在这些地区更易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状况、产业结构、房地产业发展状况以及是否属于城市群等可以解释东部地区较高的债务耐受性。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深刻认识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和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一般均衡框架,考量房价、土地财政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市场存在摩擦时,土地作为重要的抵押资产,房价波动和土地财政会扭曲创新资源的配置,在短期和长期对创新产生不同的影响。短期房价上升通过土地财政推动政府支出增加和总产出扩张,同时带动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当面临新的投资机会时,企业可以通过出售房产,缓解流动性约束。但在长期,土地财政引致的政府债务挤出了企业信贷,部门间信贷错配抑制了企业研发投入,同时高房价会导致企业转移部分资源投资房产,部门内资源错配进一步抑制了企业创新,从而降低了长期经济增长率,政府增加土地供给,则会弱化政府债务对企业创新要素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大量证据证明,经济灾难往往发生在家庭债务猛增之后,而家庭债务猛增和经济灾难都与消费支出崩溃相关,也即家庭债务、消费支出和"大衰退"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是金融体系的产物,金融体系必须尽量避免将风险集中于债务人身上,从而避免危机和衰退。  相似文献   

19.
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政府意识到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的脆弱性,韩国政府于是将政策重心逐步从促进出口贸易转向刺激国内消费。然而,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韩国的家庭债务持续攀升,成为威胁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主要风险,对韩国经济社会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文章对韩国家庭债务的特征、起因、影响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中国实际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欧洲主权债务信用危机频发,债务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说明需要处理好政府债务与财政可持续性及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选择深陷债务危机泥潭的希腊、被视为财政稳定典范的德国以及备受债务问题困扰的美国3个国家,从财政可持续视角分析其赤字与债务政策运用的成败经验,揭示对中国保持财政可持续性与经济增长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