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律德启 《光彩》2012,(10):34-35
一味效仿大企业的避亲上岗只能让企业自我封闭,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相配套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人的文化,不同的企业塑造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同的行业也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但大家的目标都是相同的,就是要把企业变成一个比较大的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家文化"管理模式。如何利用"家文化"管理企业,让员工觉得自己和企业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雇佣关系?如何最大限度建立  相似文献   

2.
安文 《商业文化》2007,(14):16-17
不少政工干部有过抱怨,他们的工作不被企业领导重视,也难以得到同事的理解。他们认为自己是联系上级主管部门与企业、企业领导与员工的桥梁,但常常被视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他们忙于政策文件的上传下达和员工的协调,但常常被认为工作清闲、无所作为;企业出现事故时他们常常充当"救火队员"冲在前面,但在企业取得良好业绩时很少会有人想到他们;他们觉得职业的"天花板"触手可及,不少人为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感到茫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依据,结合企业管理中的典型案例,认为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人本管理。只有建立起以人为本,充分满足员工多层次需求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才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否则,离开了"化人",只剩"管人"的企业文化是不能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品质的。  相似文献   

4.
美西南航空公司以"员工第一"的企业文化理念,建构了一支良好的员工队伍,实现了近40年盈利的辉煌业绩,为研究企业文化的塑造、员工的队伍建设提供了一个范本。美西南航空的成功经验表明,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来感染人、培养人、塑造人打造出一支良好的员工队伍,才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岂爱妮 《商场现代化》2008,(10):125-126
<正>我们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总会伴随情绪上的感觉,最通常的就是喜欢或不喜欢,伴随情绪上的这种不同感觉,每个人在工作中的贡献也会有明显差异。企业能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及工作机会,员工能运用自己所拥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智慧,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这原本应该是一件令人兴奋与期待的事情。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却不完全是这样。  相似文献   

6.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互联网企业中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领导者所重视。中国的互联网行业起步晚发展迅速,领导者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让员工为公司创造价值。但是,在互联网公司中"80后"管理者以及"90后"普通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的接受程度有很大的差异。从世代差异的角度探究互联网行业中"80后"员工与"90后"员工对于企业文化接受程度不同的原因,并为其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晓瑞 《消费导刊》2009,(16):122-122
尊重人的个性、关注人的价值、激发人的潜能,是企业文化的立足点。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养和业务技能,促进员工的发展进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就像人的个性一样,是经验和特点的总和,其中工匠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通过对中小企业在职人员的调查,分析工匠精神对中小企业文化的影响,认为工匠精神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工匠精神规范企业员工行为,工匠精神促进企业制度健全,工匠精神提升企业员工敬业爱国。  相似文献   

9.
<正> "我们是一个家",这种和谐的有家庭温暖的企业文化,意味着员工努力为企业工作就像为自己的家工作一样。无可否认,这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企业推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我们经常说,松下成功了,戴尔、宝洁成功了,海尔成功了等等。然而她们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强大、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这一助推器。企业文化强调的是目标,沟通和认同。一个企业可以用精美的纸张印制该公司的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拿着这些册子,员工可以清楚地回答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如果没有这些册子在身旁,结果又怎么样呢?他们能够同样回答出公司的企业文化吗?倘若你是某公司的老总,你的公司也有明文的企业文化,如果你有勇气,请你现在选择公司的5名员工。分别打电话问他们以下几个问题,要求用一句话回答: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日益被提高到企业战略层面,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问题,有管理学家甚至认为,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本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的水处理企业,负责海宁市污水收集、处理,现有员工200多人,80%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不到35岁。从人力资源角度讲,怎样用好现有的人力资源,调动员工积极性,形成企业文化,为水务企业发展服务,为海宁市的水环境治理服务是本文探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文化被定义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而企业文化对人们的意义如同鱼离不开水。企业文化是组织的生活方式,它由员工"世代"相传,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及行为规范,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构建了企业文化的11个维度,并形成了企业文化维度影响员工满意度的研究假设。通过大规模问卷调查,实证检验了企业文化影响员工满意度的研究假设,认为企业文化的"公平公正"、"企业进取"、"关注员工"、"团队协作"和"私人关系"等5个维度对"员工士气"、"组织承诺"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并沉淀在企业员工心目中的一种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只有与企业中的"人"真正的结合起来才能转化为一种推动企业飞速发展的动力引擎。很多企业管理者都能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似乎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企业文化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忽略了员工的心理感受和认可度,因此在推行企业文化时,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本文就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发挥人的作用,如何提高企业员工队伍的凝聚力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广学 《商场现代化》2006,(35):297-298
任何组织都是由人来管理,而处于组织之中人的积极性的高低,是决定组织成败的关键因素。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它的蓬勃的生机来自于员工的无限活力,如何激发员工的活力?必须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就是以激励机制为杠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一、塑造激励文化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员工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30%,但在适宜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员工却能发挥出其潜力的80%~90%。因此,营造良好的激励文化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激励文化的核心是激励理念,企业的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15.
80后为主的新生代员工已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然而新生代员工由于成长的时代背景因素呈现出自身独特的群体特征。调查显示,新生代员工的离职率高达30%以上。这不仅会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极大增加了企业经营的不稳定性,使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日本企业文化在留住员工方面有其独特的人才理念,通过对日本文化的分析,汲取其有利部分为中国企业在增强新生代员工忠诚度方面提供借鉴参考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员工职场特征和日本企业文化的深度分析,为中国企业新生代员工忠诚度管理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德华 《商业企业》2009,(6):40-42,45
一个企业成败与否,不仅仅取决于市场占有率、利润水平等有形的东西,还取决于被企业员工认可并为之奋斗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深层次的东西。它根植于企业独特的土壤,渗透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它为企业提供生生不息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7.
卜金涛 《商业时代》2005,(36):71-72
企业文化实际上是员工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某些共性的行为惯例,企业和社会推崇的“损己利人”的企业文化对员工个人而言是非均衡解,即使建成这种文化也会被员工逐渐放弃和偏离。本文承认人的理性能力和利己动机,研究作为员工均衡解的企业整体行为惯例的形成机制,探求“无为而治”管理理念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1998年11月,我们与浦东新区劳动人事局劳动处合作,对新区企业员工的居住地分布和居民在业人口的工作地分布状况作了一次较深入的调查。被调查企业和员工数分别为25个和12874人,企业主要分布在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陆家咀金融贸易区、张江高科技开发区和六里现代化生活园区等开发小区;被调查居委会和居民(15-59岁)分别为21个和1989人,主要分布在各开发小区的周边地区。本文主要根据这次调查结果,分析当前浦东新区人力资源空间配置的主要特征,并对有关问题作一探讨。一、浦东新区企业员工的居住地分布在被调查的企业员工…  相似文献   

19.
是否重视员工心声,是塑造企业文化的关键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文化,更是企业员工的文化。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如何塑造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并引导员工实践企业文化,进而转化为自己的工作行为,是企业文化成败的关键。晋城煤业集团位列中国工业企业500强第168位,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建  相似文献   

20.
几乎每个企业都在宣扬自己的企业文化,但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不会那么轻易地被人掌握的。如果企业的员工对老板“阳奉阴违”,那么这个企业就该好好“诊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