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方企业家》2007,(5):10-10
[背景]2007年4月8日,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称达能收购娃哈哈其他非合资企业的要求是恶意并购。自此,娃哈哈与达能之间的股东纠纷迅速演变成倍受关注的商业事件,其中的重要催化剂是民族品牌论。虽说是一桩实实在在的商业纠纷,但宗庆后先生打的民族牌,达能坚持的契约精神品位都不低。有赖于宗庆后先生的主动曝光和媒体采访的逐步深入,使我们可以这样近距离观察到巨型企业之间契约的私密,为有兴趣研究企业生长的人们提供这样一个生动的案例。  相似文献   

2.
2007年6月7日,达能集团声明称接受宗庆后辞去娃哈哈合资企业董事长职务,由达能亚太区总裁范易谋接任董事长。宗庆后在给达能的信中说“今天我告别达能,明天达能告别中国”。的确,宗庆后的离开将在相当大程度上动摇娃哈哈在快速消费品市场龙头老大的地位,达能能否摆脱宗庆后离开的阴影、重塑娃哈哈品牌形象将是决定娃哈哈生死存亡的关键。那么,失去宗庆后,娃哈哈将何去何从?达能失去的不仅仅是宗庆后。  相似文献   

3.
在与达能的这场“对赌”中,一向沉着冷静、遇事泰然处之的宗庆后真的急了。这次他不仅一反常态,频频对众多媒体喊话,而且话锋还直指事件的另一个当事方——法国达能集团(以下简称达能)。娃哈哈的民族情结与其它民营企业不同,从当年与达能合资成立公司至今,宗庆后始终坚持不让达能参与合资企业的日常管理,并且不顾达能的反对,生产以“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为定位的“非常可乐”,所有这些都让国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宗庆后深厚的“民族情结”。对于这种“民族情结”,宗本人也从来不否认,甚至引以为傲。因为宗绝对有骄傲的资本,那就是达能长达11年未能染指的企业管理以及非常可乐每年40%~50%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4.
备受关注的达能与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之间的矛盾,在经历短暂的“五一”休假沉默后再次爆发。5月9日,达能集团正式启动法律程序,要求娃哈哈合资企业的董事长宗庆后代表合资企业起诉“未经合法授权”、“非法销售”与合资企业相同的“娃哈哈”品牌产品的杭州娃哈哈食品饮料营销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5.
从连篇累牍的口水战到对簿公堂,纵观娃哈哈事件的整个过程,其基本的形势是:达能以一纸合同为依据,以中国现行法律为后盾而孤军奋战;宗庆后则高举“保卫民族品牌”的大旗争取民意,时至今日,已有“娃哈哈全体职工代表”、“娃哈哈全国销售将士”和娃哈哈非合资公司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先后表示支持,而被“保卫民族品牌”、“抵御外资垄断中国市场”等爱国情绪感染的公众,也为宗庆后提供着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备受关注的达能与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之间的矛盾,在经历短暂的“五一”休假沉默后再次爆发。5月9日,达能集团正式启动法律程序,要求娃哈哈合资企业的董事长宗庆后代表合资企业起诉“未经合法授权”、“非法销售”与合资企业相同的“娃哈哈”品牌产品的杭州娃哈哈食品饮料营销有限公司。[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词家喻户晓,而宗庆后这位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在业界却不是“尽人皆知”所能概括的。现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宗庆后是中国企业界的标志性人物之一,被称为“营销教父”、“饮料大王”,从1987年白手起家,合资达能,用非常可乐在“两乐”虎口夺食,到进军童装……他的每一举动总能引发业界震动。  相似文献   

8.
张鹤泸 《中外管理》2008,(10):103-103
因为出卖汇源,朱新礼在最近常常被激愤的反对派骂为“卖国贼”,而被同时提起的对照人物,就是大他七岁的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身处同一行业,同样白手起家培育出一个顶尖的民族品牌,甚至都与法国饮料巨头达能有过密切合作,朱、宗二人的确存在太多相似之处。但就是拥有如此多共同点的两个人,却代表了两种迥异的商业思维。  相似文献   

9.
虞立琪 《中国企业家》2009,349(20):26-26
当高卢雄鸡的傲慢遭遇了中国式的全民民族情绪会是什么结局?宗庆后给了我们答案:这是一场如愿以偿的“和局”。2009年9月30日,达能全面退出其与娃哈哈的合资公司。而在2007年春节后,双方初起争议时,情况对宗庆后非常不利:法国达能要求娃哈哈卖掉其在合资企业所占的49%股份,宗庆后不仅同意,并且签订了意向性合同。  相似文献   

10.
达能十年来耐心等待这些非合资企业长大,然后步步紧逼,直至宗庆后慌不择路“我这次是跟达能拼命了!”2007年4月11日,针对达能欲以40亿元人民币收购娃哈哈集团属下的非合资公司51%股权,宗庆后对媒体说。2005年,记者在杭州遇到宗庆后,和他交换名片,他的名片用完了。没过多久,记者收到了寄自娃哈哈总部的邮件,里面是宗庆后的名片。如此好礼  相似文献   

11.
《中外管理》2007,(7):102-103
在娃眙跆并购事件中.宗庆后无疑是最具争议的焦点。那么,该如何看待宗庆后的抗拒和辞职?宗庆后的民族牌会助其脱困吗?合资时.民族品牌如何在博弈中平衡燃眉之急与长远利益?如果契约精神与产业利益发生冲突,企业家是该隐忍,还是抗争?  相似文献   

12.
本土企业家“置换股东”的成功经历,很难再在跨国资本身上复制宗庆后与达能之间的冲突,以及冲突的方式,强烈地震撼着中国的企业界。达能这样一家一贯被认为柔和、亲善、低调的“弱势”跨国公司,竟然如此强势、如此老谋深算;宗庆后这样一贯不把跨国股东放在眼里的强势本土企业家,竟是如此张皇、如此无奈!同情之下,倍感苍凉。不管这场冲突最后如何收场,中国企业史上的一页就此翻过去了。  相似文献   

13.
宗庆后常引以为自豪的事,是与世界排第六位的这能食品公司合资,并未对娃哈哈品牌产生丝毫的负面影响,相反,在这次合资过程中更体现了娃哈哈品牌的价值。他很高兴他的娃哈哈公司并没有如多年前的天府可乐,因合资而自动灭亡。另一件让宗庆后自豪的事是娃哈哈公司的“零负债”。有如此雄厚的实力,却不知宗庆后是否想过有朝一日要把现在的合资对象达能公司吞并的念头,宗庆后的事业虽然一路顺风,牛气冲天。我想,他一定还不敢有把达能食品公司吞并作为海外子公司的想法。 我设想的超级奶牛场计划,或许可以让宗庆后在10年后的今天把不…  相似文献   

14.
《科技与企业》2007,(8):22-23
2007年,中国企业界最轰动的事件,莫过于“娃哈哈——达能纷争”。事件引发各方广泛关注,引起了保护民族品牌的大讨论。更有专家指出,中国企业家亟待补上“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这一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2007 宗庆后     
宗庆后与达能的战争从2006年延续至今,两败俱伤。双方一开始部曾成竹在胸,现在他们必须承认,那都是假象。如果自己不是毫无瑕疵,那么最好不要大张旗鼓。谁能在如此旷日持久的争斗中不原形毕露?宗庆后想用民族大义灭掉达能,且以为可  相似文献   

16.
61岁的宗庆后,一位曾广受尊敬的企业家,在一个月前突然情绪激昂地与合作伙伴达能翻脸。这一事件引起了轩然大波,并延伸演绎出“民族品牌存亡”的话题。但隐藏在烟幕后面的,其实是一场经营者向大股东发动的企业控制权争夺战。  相似文献   

17.
凌平 《经营者》2007,(10):6-6
<正>宗庆后与达能之间的冲突仍在继续。宗庆后在商界是一位纵横驰骋的本土企业家,面对达能的强行并购,宗庆后如此头疼、如此无奈。  相似文献   

18.
800亿身家,宗庆后再次加冕中国首富。这也使他成为胡润百富榜上继黄光裕和荣毅仁之后,第三位两度登临榜首的企业家。宗庆后及其家族继2010年后再次上位,得益于娃哈哈的持续发展。预计娃哈哈今年的净利润将达100亿元,平均每三天1个亿。打赢与达能的官司后,宗庆后家族(包括宗庆后及其太太施幼珍、女儿宗馥莉)拥有娃哈哈800%股权。与去年相比,其家族财富增加了120亿元。  相似文献   

19.
《科技与企业》2010,(1):68-70
如今是个渠道为王的时代。依靠几乎垄断的渠道,国美、苏宁们可以让在世界家电领域呼风唤雨的巨头们卑躬屈膝,也是依靠渠道的威力,娃哈哈的宗庆后可以和绝对控股的“后台老板”达能公开叫板、掰掰手腕,同样,在中国通信市场中,未来的竞争也将很大程度上会集中于渠道。  相似文献   

20.
声音     
《政策与管理》2008,(9):11-11
“有人告我偷税,这件事肯定和达能有关,举报我的人就是秦鹏。”——近日,卷入3亿多元偷税风波的娃哈哈前董事长宗庆后通过媒体做上述表示,他所提及的秦鹏为达能中国区总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