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股票回购动机分析及其对于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回购是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一种常见的资本运作方式,在我国回购亦有其存在的意义。通过对回购动机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背景下,股票回购可以被用来提高公司的每股收益,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流通股以及非流通股的回购,可以改变公司的股权结构,实现股票的全流通。经过修改的股票回购方案同样可用于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同时在进行此资本运作时,可从回购的条件、价格和资金来源等方面入手,增强股票回购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改革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将对我国证券市场,特别是上市公司的治理带来重大影响。不同的专家学者对股改的实施也还存在着争论。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一些内在联系。股改要取得实质性的成功,股改政策执行力度的强化、配套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上市公司自身治理机制的优化将会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一次利益关系重新配置的过程,期间所产生的诸多法律问题已经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讨论。结合我国股权分置的实践,笔者认为,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的“对价”乃非流通股东变更合同约定而向对方支付的补偿;上市公司有条件合法回购自己的股份,可调整和改善股权结构,增加其市场价值;对股权分置改革中产生的损害,既要在公力上提供必要的救济途径.也要为私力救济提供相应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新技术的出现或技术变迁能有效降低制度变迁中的成本。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降低了股权分置改革中的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执行和监督成本,促进了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制度变迁主体应充分抓住技术变迁带来的获利机会,不失时机地推动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5.
论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分置改革是否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通过对股市的分析可以发现,国有资产的大幅增值与股民的巨额亏损同时发生。因此,在此次改革中,应借助资本市场对股民作出合理的对价补偿。在明确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国有股对价决策主体的同时,制定出激励的对价方案才是决定股权分置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于2005年5月开始实施,预计未来三年内所有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实现全流通改革.中国证券市场将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完成资本市场基本制度变革.本文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取得的初步成效及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资本市场的若干变化.  相似文献   

7.
陆文军  李歌  张富友 《现代经济》2009,8(1):11-11,7
本文运用事件研究方法对从股改一年时间内的沪市上市公司的市场反应进行实证检验,本文研究结论是股权分置改革作为一个完整的事件,在股改前后20个交易日内,证券市场的市场反应是显著的;在股改过程中存在过度反应,但是在股改方案实施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试点上市公司的股改效应呈逐步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张维宾 《新智慧》2005,(9):40-40
当前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顺应了市场规律的要求,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有利于切实保护公众投资的合法权益。根据试点上市公司公布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非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方式基本有四种:送现金、送股、缩股和送权证,在实际操作中上述方式往往组合运用。  相似文献   

9.
顾莉 《现代经济》2007,6(12):29-30
股权分置是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制度安排,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股权分置逐渐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障碍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股权所有人对现金股利的偏好;通过对样本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现金股利发放的比较,分析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者对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许多实证研究,但由于选取的样本或指标不同,得出了差异迥然的结果。有的学者认为,股权结构是治理结构的基础,股权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提高公司经营绩效;而有的学者认为,股权结构是为实现一个均衡的公司组织而对各种成本利弊权衡后所内生的结果,它与公司绩效之间并无必然联系。那么,股权结构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公司绩效的变化?我国特有的股权分置改革为我们分析这个问题提供了实验样本。本文对2006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在股改前后的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进行了比较。本文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导致上市公司国有股持有比例数的下降、法人股及流通股比例数的上升以及股权集中度的相对分散,然而对公司绩效的提高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是我国经济转型和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和业绩水平。本文对上市公司股权构成及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有效地降低了股权结构中各因素对公司绩效的负向影响,同时加强了股权集中度对公司治理绩效的正向作用,使得上市公司的治理绩效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2.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市场反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1218家股权分置改革公司在股改期间股票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股改公司的股票存在显著为正的累计超常收益,并且市场对股改公司的股票存在明显的提前反应;(2)股改公司股票的市场表现总体上呈现明显的“过度反应修正”模式;(3)流通股东所获得的对价比率高、流通股东对股改方案支持度高的公司,股票的市场表现较好;(4)股改前的公司治理水平和流通股价/账面价值对股票的市场表现没有影响;(5)实证结果显示,投资者仅仅将股权分置改革视为一个短期的题材,而对其能给中国股市带来多大的长期效应缺乏信心。  相似文献   

13.
侯静  于华江  许嘉珉 《全国商情》2006,(12):106-108
股权分置改革影响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应支付一定的对价。对价问题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揭示对价的法律内涵,即将股改对价方案视为社会化契约的表现形式,提出影响对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支付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各上市公司在具体操作时,要结合市场运行的现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对价方案。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并购行为重新活跃.本文就股权分置改革后可能出现的较为普遍且可能会给并购带来负面影响的问题进行总结,例如:外资并购者的不良动机、财务顾问的失职问题等,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并购行为重新活跃.本文就股权分置改革后可能出现的较为普遍且可能会给并购带来负面影响的问题进行总结,例如:外资并购者的不良动机、财务顾问的失职问题等,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统一对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国有股减持”试点到“全流通概念”的讨论,再到“股权分置”的正式试点,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是股市建立以来最重大最深刻的深层次制度性调整和变革,也被称为股市发展的“第二次革命”,对我国证券市场由创立阶段向市场化阶段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关键是必须有科学的对价理论依据和统一对价标准。本文试对这场改革的意义、对价理论依据和统一对价标准进行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4—2007年发生于我国证券市场的329起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归分析,考察了收购公司的短期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并购在短期内给收购公司股东带来了显著为正的累积超常收益;完成股改的收购公司短期并购绩效要好于未完成股改的收购公司,但这种效应只发生在公告日前;相对于现金支付方式,市场更认可采用非现金支付的并购行为;规模较大的并购会为收购公司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在没有引入公司管理能力变量的情况下,与政府之间关联程度较低的收购公司短期并购绩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2005年510家股改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对流通股的对价形式、对价大小以及非流通股东的承诺方式,对非流通股东支付对价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公司非流通股比例越大,非流通股愿意支付的对价就越多;公司净资产越高,非流通股东愿意支付的对价就越高;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越高,非流通股东愿意支付的对价就越高;非流通股东禁售时间越长,非流通股东支付的对价就越少。  相似文献   

19.
非流通股估价问题是股权分置改革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解决非流通股估价问题的有益方法是:运用市盈率影响因素回归模型的非流通股估价方法,通过包含流通股比例及其它影响因素在内的市盈率模型中所揭示的流通股比例与市盈率的数量关系,推导出全流通后的市盈率,进而得到全流通后的股价,并推算出非流通股价格.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特殊背景,从大股东利益侵占和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出发,利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642家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出于利益侵占的目的,具有较强的现金股利偏好,而机构投资者和管理层持股并不能有效地限制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股权分置改革优化了股权结构,减少了大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从而增加了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