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伟 《江南论坛》2011,(11):58-59
孔子和荀子是中国先秦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在音乐思想上,二人都重视音乐的社会教化和道德训诫,构成了中国儒家音乐思想重视教化作用的共性特征。一方面,苟子的音乐观点直接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另一方面,由于特定的生活时代背景、哲学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又使得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音乐思想观念,从而完成了对孔子音乐教化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诞生在我国春秋战国乃至秦汉之际的儒家管理哲学,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国家管理的指导思想。到了现代,人们依据各自管理活动的实际需要,对儒家管理哲学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使之分别成为工业社会的“企管精神”(例如日本)、后工业社会的“救世药方”(例如新加坡)。在当代中国,只要我们遵循马  相似文献   

3.
儒家是内圣之学,更是外王之学。诚心、正意、修身,指向齐家、治国、平天下。晚近以来之儒者如现代新儒家,虽有外王的民主指向,究竟侧重发展儒家内圣之学。至其后学,更将儒家化约为"儒学",从"哲学"、"文化"、"教育"等角度探讨儒家,刻意回避儒家之外王面相。这必将导致儒家与现代社会脱节,令其沦为可有可无之点缀。我们相信,今日儒家并未亦也不可能"博物馆化",她必将参与现代中国治理秩序之塑造和再造。此乃儒家之天命所在,亦为中国之天命所系。2011年5月14日至15日,由《开放时代》杂志社和广东信孚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儒学与现代社会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从化举行。此次会议旨在凸显儒家之外王面相,以儒家精神与智慧,参照儒家治理规划之历史实现形态,探究儒家治理现代社会之可能性、技术和制度。与会学者就现代社会转型、宪政实践、普世价值和社会制度建构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对儒学在中国历史上的价值地位、儒学在当今国内外政治格局下面临的困境及其在未来世界秩序形成过程中肩负的使命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为儒学资源参与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思路。以下内容根据会议现场录音整理编辑,因时间关系,未经发言者校订。  相似文献   

4.
略论儒家生态伦理的基本精神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生态伦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民胞物与"的生活态度,"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实践精神,"和合"意识的生态理想。本文认为,儒家生态伦理是建构中国特色的后"西方中心论"生态伦理的可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儒家的现代转型的关键在于重塑内圣外王之道,这意味着要重新安排儒家与学、政、教三者的关系。在这一思路下,传统儒家的三大构成部分均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士大夫儒学将分解为儒家哲学和儒家经学以与现代学术体制相适应;制度儒学将转变为现代民主制度思想以实现儒家所梦寐以求的民本理想;教化儒学将代之以建制化儒教以承担传播儒教道统和安身立命之功效。内圣外王之道的重构也意味着儒家体用关系的重新组合,建制化儒教将成为儒家的内圣之体,其功能在于安顿国人的终极关怀;现代民主制度将作为外王之体,解决儒家探索了二千多年的政道与治道问题。通过体用关系的重构将儒家道统与现代民主制度有机融合在一起,也使得古老的儒家在公民社会中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6.
典成阳 《经济研究导刊》2014,(3):177-179,18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奠定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与不同社会思想的交锋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每一阶段的理论成果,无不是社会各界围绕着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怎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哲学理论和实践问题而展开的思想理论交锋、争论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离不开也避不开思想交锋,反而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成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思想交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儒家义利观历经几千年的流变,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和体系,其中虽有极端思想,但亦不乏存在某些积极的、具有良好社会价值的义利观.梳理历代中国儒家义利观,探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主要观点,对于调节当今人们的求利行为和塑造社会道德准则方面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儒家义利观历经几千年的流变,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和体系,其中虽有极端思想,但亦不乏存在某些积极的、具有良好社会价值的义利观。梳理历代中国儒家义利观,探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主要观点,对于调节当今人们的求利行为和塑造社会道德准则方面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9.
儒家伦理思想,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统治思想,渗透到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的每一个部分,从孔子开始到各代儒学的兴盛,三纲五常作为儒家伦理的核心,更是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而清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它最初的天命观到统治思想的最终确立,可以清晰地看到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统治阶级的影响之深,而统治阶级的思想转变,对于康乾盛世中国的出现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本文着重分析"五常"也就是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是怎样一步步在康雍乾三帝时期确立了清代道德生活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0.
高虹  张敏 《经济研究导刊》2010,(10):245-246
中国古代的儒家德育思想,迎接新世纪诸多挑战,是构建中国当代大学教育可资借鉴的一个重要宝库.纵观当今大学,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呼唤儒家德育养成教育,儒家的德育思想是大学生德育养成教育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儒家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儒家德育思想对中国当代德育教育的价值让人们意识到中国当代大学的德育教育需要积极借鉴儒家德育思想,以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传统小康思想的我之理解小康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位置。据有关专家研究考证,“小康”一词最早见于史册,是《诗经·大雅篇》,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注:吴树平点校《十三经》,北京出版社,1991年,第349页)。对于这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的小康思想,我的理解,主要有三层涵义:首先,小康是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作为一种理想社会模式的小康,最早在西汉时期的《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主要反映了当时儒家批判现实和崇尚先古的政治观点。在这里,“小康”是和“大同”相对的一种社会状态。由“小康”而“大同”是中国历代…  相似文献   

12.
李明艳 《经济师》2002,(9):268-268,270
孔子思想 ,博大精深 ,形成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 ,有着丰富多彩的深刻内涵。在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中 ,这种儒家思想的影响不仅久远深刻 ,而且也极为广泛。它作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渗透到中国人生活习俗和思想感情之中。儒家思想甚至可以被视为是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得以维系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追求和谐,倡导个人内心安宁、与他人和谐的人际关系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中国传统古籍及诸子百家的言论中,尤其是儒家典籍及言论,有关和谐的思想随处可见。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四个启示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成员的身心和谐;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建诚信社会体系,促进人际和谐与信任;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为先秦思想家们提供了丰厚的成长土壤,从宏观角度审视先秦儒家的经济理论主张,对于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从春秋战国时期制度变迁的社会背景出发,指出历史赋予思想家们的主要任务,接着从纵向角度分析了孔子、孟子、荀子的经济思想。笔认为,孔子、孟子、荀子分别从价值观、制度纲领、哲学基础和制度的具体设计方面,系统建立起儒家完整的封建社会经济运行的理想框架,他们共同构建的“经济世界”代表了儒家经济思想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东方管理思想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平南  黄蕾 《经济师》2007,(3):36-37
东方管理思想根植于东方管理文化,是东方民族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并积累下来的智慧结晶,它极大的推动了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东方管理思想以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墨家等古典管理哲学为渊源,以“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为本质特征,形成了以治国学、治生学、治家学和治身学或人为学为核心的东方管理思想体系,对管理的本源性问题做出了深刻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 赵紫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中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其中一个就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实现现代化的观点”。这个观点,在十三大报告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深刻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老子杂谈     
南怀瑾 《商周刊》2014,(1):90-91
在秦汉以前。所谓的“道家”与孔孟之学的所谓“儒家”,原本没有分开的,统统是一个“道”字,而这一个“遒”字,代表了中国的宗教观。也代表了中国的哲学,包括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军事哲学、经济哲学,乃至一切哲学,都涵在此一“道”宇中。  相似文献   

18.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习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能分割。"使马克思的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的是他的经济学说"。马克思的主要著作《资本论》就是专门研究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化、时代化、民族化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习、研究和实践要全面把握,不能片面化和实用化。要在改革开放中,科学完整地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新儒家在复兴儒学上专注于心性儒学有两个问题。第一,他们保守得太多,在多元社会中试图保守一元价值。第二,他们又退让得太多,在器物和制度层面全盘接受西方之科学与民主。作者认为,保守、发展儒学应着重于政治层面。但是蒋庆所做的政治儒学,因其认可心性哲学的先天普适性,故也保守过多。其政治建构,是将儒家的一个情境化表达(汉代公羊学)当成儒家的神圣教条。他和其他一些人的努力,是建筑在中国文化特殊性的基础上,也失去了儒家政治思考的普适向度。作者指出,我们所应回到的,是儒家之精神,并由新情势演绎出一套适应当代情境的、面对全球问题的儒学政治建构,以达成阐旧邦以赋新命之目的,而不是将“旧命”强加在新邦之上。  相似文献   

20.
论儒家管理思想及其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震 《经济经纬》2000,(6):89-90
儒家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现代价值,是探讨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日本经济的腾飞、东亚经济的崛起,儒家管理思想在文化、伦理道德层面上给予其企业经营管理以深刻的影响。中国的企业在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时,怎样处理好儒家管理思想这一人文资源,学习外国企业的先进经验,仍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