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0 毫秒
1.
全方位军民融合,推进国防建设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对搞好国防建设和区域经济的互通、互补、互动和互赢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推进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需要建立区域经济和和国防经济的双向开放机制:建立国防建设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良性互动机制以及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及配套产业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琴 《老区建设》2008,(20):8-9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趋势,它们是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活生生的现实。二者之间是一种互补、互动的关系。中国只有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抓住机遇,充分11利用WTO规则,在参与区域贸易安排中扬长避短、有所作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3.
高志刚  衣传华 《开放导报》2002,(7):20-21,26
世界次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态势 次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相对于区域经济集团化而言的,指在小区域范围内由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也可以是一个国家的一部分构成的地域上相邻、经济上互补、合作形式灵活多样,达到共同发展目的的一种地方性经济集团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洋区域经济格局亟需深度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区域经济是一种海陆经济、高技术经济、开放型经济、综合性经济。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沿海省市的支柱产业。海洋区域经济格局虽已基本形成,但由于地区行政分割等原因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应本着区域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打破地域和行政的分割,加强海区内不同省市间的优势合作。推动各海洋经济区域内不同规模和等级的增长极在沿海地区实现互补互通,共同构成海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区域传递机制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杠杆。本文分析了区域传递的梯度推进模式和中心辐射模式,阐释了区域传递中资源互补、产品互补和产业互补三种方式,揭示了区域传递的制度障碍,最后从市场体系、政府政策、科技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区域传递机制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区域外向型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对国际化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可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成为驱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应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互补优势,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特色课程模块,创建开放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人才培养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急需的高级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7.
任金秀 《山东经济》2005,21(1):117-119
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个重要趋势。二者之间是一种互补、互动的关系。中国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游离干地区经济一体化之外,这种状况对中国是极为不利的。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成为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和重要潮流,中国应顺应这一形势,抓住机遇,积极签署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多边和双边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8.
环渤海区域经济协调机制和政府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指在本区域经济交往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发展上协调互动,从而达到和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以政府间的协调配合为平台,且由此来构建和运行区域经济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9.
嫩江流域是指黑河地区、大兴安岭地区、齐齐哈尔市、大庆市、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和白城地区。该流域总面积28.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08.7万人,资源丰富,经济互补程度大。可是多年来这一区域经济发展缓慢落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流域内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区域互补尚未形成,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产品优势和商品优势。这种现象在林业产业上尤为突出。嫩江流域的林业产业,就其资源来说是相当丰富的,在国内有一定的优势,但这种资源优势没有转化成产品优势,致使林业发展极其缓慢,目前已陷入严重困境。为此,本文就如何调整嫩江流域的林业产业结构作以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对于区域经济研究而言.提供了理论基础.用以研究省域提供了沿源思路。笔者认为:省域是指省域内部一系列互补的资源、产业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优势产业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它是省域在一系列发展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和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济实力.省域表现在区域经济绩效、政府效率、企业效率和区域内基础设施上.  相似文献   

11.
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理论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理论,将企业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和空间配置的思路框架,将企业总部和生产制造看作两个功能板块,推动这两个功能板块在不同空间上进行布局,进而实现不同区域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从国家发展战略出发,我国应加速总部经济发展,加速中国企业以总部经济模式"走出去",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企业规模实力,推动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琳 《浙江经济》2012,(4):48-49
宁波舟山一体化发展,是实现陆海之间资源互补,产业互动,人际往来的重要实践,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Dendrinos-Sonis模型,以广西为例研究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区域竞争与互补关系。应用1992~2006年广西五大经济区GDP份额数据,建立模型分析广西五大经济区经济活动的竞争与互补关系,依据实证结果可得:广西五大经济区之间的竞争性大于互补性。经过σ趋同检验,发现广西区区域内经济差距扩大。如何强化互补,弱化竞争,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4.
冯苏宝  郭万达 《开放导报》2000,(3):27-28,35
中国被纳入世界经济和国际分工体系是从同东亚的经济互动开始的,通过进一步建立和深化经贸合作、互补、分工和竞争关系,形成一种区内整合,并通过在东亚形成的区域结合体,与世界经济进行广泛的交往和互动。所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东亚,中国的强盛是东亚增长的一部分,反过来说,东亚的持续增长也同中国的崛起紧密相关,中国同东亚之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相互依存、荣辱与共和共进共退的关系,这一战略关系在21世纪将持续始终。东亚奇迹是战后世界经济史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先是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然后是一群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密集持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东北亚区域各国的经济普遍出现了减速、下滑,甚至是衰退的现象。东北亚地区拥有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梯的国家经济体,这决定了它天然的互补性优势,全球性金融危机暴露出现存产业结构不完善的同时,东北亚区域合作创新调整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从东北亚所处的当前国际形式出发,分析了影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积极因素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有效性。本文认为:自然资源的互补性、产业结构的互补、资金与技术的互补等因素将长期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而能源环境方面的合作更是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大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劳健 《改革与开放》2017,(24):18-19
高职教育承担着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责任。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主动适应新常态需求,积极开展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在深入了解广东区域经济对高职物流人才需求的前提下,突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的互动模型,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互动机制,初步形成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7.
劳健 《改革与开放》2017,(24):18-19
高职教育承担着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责任。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主动适应新常态需求,积极开展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在深入了解广东区域经济对高职物流人才需求的前提下,突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的互动模型,优化课程体系,创新互动机制,初步形成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上海合作组织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之一,在世界舞台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成员国之间经济的互补与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在其框架下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迅速。因此,本文将从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中区域经贸合作的关系入手,探讨和挖掘其区域合作的价值取向与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9.
李光辉 《广西经济》2012,(11):44-45
近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跨境经济合作区的研究引起学者的高度关注,研究也随之开始。所谓跨境经济合作区,是指在两国相邻的边境地区划定一个特殊区域,赋予该区域在财政、税收、投资、贸易以及其他配套的产业方面的特殊优惠政策,进行海关特殊监管,吸引境内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在这一区域内聚集和互动,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种市场,实现该区域的发展和繁荣,进而通过产业辐射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这类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区域是经济社会的载体,是人与自然共存互动的空间形式。国家经济是由各地区区域经济有机组合而成,因此,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一直就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