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月谈会     
高效农业路在何方魏邦助(山东省青州市委)目前,全国高产高效农业已经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但从山东省青州市调查的情况来看,随着农村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逐步暴露,高产高效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  相似文献   

2.
一、农业科技成果商品化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1、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农业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客观要求。商品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农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社会主义农业商品市场经济转化,这就必然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商品化。特别是发展“三高”农业尤为如此。因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柱,以效益为中心的商品农业。随着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农业综合商品率也越来越高,农业科技成果在社会商品价值创业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业技术成果已经成为独立存在的技术商品。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必然,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九十年代经济发展表明:由以追求产品数量增长为主的“增量农业”向以追求效益为主、增产增效并重的“增效农业”转变,是农业进入商品经济阶段的必然趋势,是农业内在规律的客观体现。我国农业发展政策应充分体现高产高效,正确处理高产与高效的辩证统一关系。高产是首要的社会目标,保证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优质是社会消费和市场的客观要求;而高效既是商品农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农业自身积累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从一些高产高效农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经验来看(如山东),我认为:高效高产农业的基本特  相似文献   

4.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资源配置和优化组合能够达到的单位产出多、产品质量优、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化产业。具有行业范围的广泛性,发展内容的延伸性、主体目标的明确性、运行机制的市场性、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紧密性、经受风验的双重性、发展过程的渐近性等特点。正确认识和分析高产、优质和高效农业之间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高产高效与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和实质内容所在,有助于推动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七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所谓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就是要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在农业生产中实现产最高、品质优、效益好,进而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这里所说的农业是指广义农业,即不仅种植业要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而且林业、畜牧业、渔业也要向高产优质高效发展。从以追求产品数量增  相似文献   

6.
会东县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调查和思考徐创,崔文仉对于经济比较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如何从实际出发,在一个县的范围内组织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促进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效...  相似文献   

7.
对山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思考胡吉喜1992年9月国务院作出了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它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笔者就巫山县实际提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几点粗浅认识.以供探讨。一、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新时期发展农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当代世界“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广东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必要性,探讨了“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内涵及优质、高产与高效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广东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成就及经验。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广东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必要性,探讨了“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内涵及优质、高产与高效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广东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成就及经验。  相似文献   

10.
农业区域化布局系指农业专业化生产区域的空间安排,并以服务社会化和经营一体化为配套条件,以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方向、内容。结合农产品商品基地、区域性农业综合开发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粮棉大县、专业户发展为农业专业化小区,实行小区推进、逐步扩展,是适应国情的农业区域化、专业化道路。农业区域化布局与农业区划密切相关又有明显区别,是在区划的基础上,对农业区划的应用、深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把高产、优质、高效结合起来,通过农业效益的提高,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这是九十年代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迈进提出的新要求,是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考核农业发展情况,要改变过去以产量产值为主的指标,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考核指标体系。通过新指标的应用,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快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本文试图对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考核指标体系的设置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9月国务院作出了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一个新事物,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实施、充实和完善。 一、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长期以来,我国人口增长过速,人地比例持续恶化,农业科技进步迟缓,农业资金短  相似文献   

13.
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09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实施"四大方略",加快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真正使高效规模农业成为安民富民的基础产业.  相似文献   

14.
读了今年《农业经济问题》第1期上潘金华同志关于“三高”农业提法的文章,我很赞成高效是目标、优质是前提、高产是基础的观点,但是对于“三高”农业的提法却存有不同的看法。 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开发是在高产的基础上向优质高效渐进转变的过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提法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过程。我国农业的发展实际上是走着从低产低质低效、高产低质低效到高产优质高效的路子。自建国初期到70年代末,全党大办农业,把农业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农产品的数量上,是为了解  相似文献   

15.
1.完整地理解“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内涵 完整理解和准确把握“三高”农业的内涵,可从两方面:一要准确理解其含义,二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三者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目标和过程的统一。讲目标,即农业发展要满足三个基本的要求:一是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农产品需求增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一、高产高效农业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征 高产高效农业是个新概念。从理论上讲,高产高效农业就是较高的农业资源效率,即农业资源的产出较高。换言之,这主要指具有较高的土地单产、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较高的物质投入产出率(如水分效率、化肥效率、饲料报酬等)。同时还应包括区域优化种植(土地优化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农产品质量较高,综合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7.
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涵,南涧县乐秋乡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安全生产为目标,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主要粮食作物和适销对路的紧缺品种为重点,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工作主线,强化行政推动,依靠科技进步,加大资金投入,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示范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生产水平,加速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和新成果转化,培育出适合乐秋乡种植并适宜在南涧县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2018年南涧县乐秋乡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下,实施了1片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工作,基于绿色、高产、优质、增效这一目标,高质量、高规格完成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样板,并加强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的领导和技术指导,多措并举取得了较好的实效,现将当地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成效与措施分析如下。重点突出绿色、高产、高效,以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为目的,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实施,努力达到化肥施用零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关系到农业的持久、健康发展和农村经济的不断繁荣。农业部正在实施的“绿色食品工程”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谈谈发展城郊高效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谈发展城郊高效农业吴振球,肖华要尽快实现农民增产增收奔小康的宏伟目标,其根本出路在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而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在现阶段必须走好"农业工业化,城郊高效化,基地产业化和服务商业化"的"四化"路子。本文试就如何发展城郊型高效农...  相似文献   

20.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资源配置和优化组合能够达到的单位产出多、产品质量优、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化产业。具有行业范围的广泛性、发展内容的延伸性、主体目标的明确性、运行机制的市场性、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紧密联系性、经受风险的双重性、发展过程的渐进性等特点。其中:高产是基础和前提,但它与优质必须服从于高效这个总目标。高产与优质是一对矛盾,与高效也没有必然的对应。而优质和高效却是一种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