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媛媛 《经贸实践》2016,(11):29-30
本文旨在探讨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条件下区域物流的发展情况,针对以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推进使河南省区域生态物流得以实践、促使区域物流整体朝绿色的循环低碳型转型、推动区域的发展向可持续经济全面发展、提高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分析了生态物流在河南省文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就企业、行业协会、技术、社会等五个方面指出生态文明型物流在河南省区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发展区域生态经济的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和规划三个方面阐述发展区域生态经济的一些理论和实施注意的问题,为区域生态经济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模型,以山东半岛为例进行计算与分析,计算山东半岛区域2004年的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及生态赤字,分析山东半岛区域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从2000年至2008年的动态变化情况,并利用灰色预测方法对山东半岛区域生态赤字进行预测和分析.最后,从发展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推广高效生态农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的消费体系等方面入手提出了减小山东半岛区域发展生态赤字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教授提出并由其学生Wackerngel完善的生态足迹模型,总结了前人基于该模型得出的Shannon-Weaver公式、Ulanowicz的发展能力公式,指出该公式能更好地反映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能力。利用全国、广东省、四川省、四川南充市等不同区域2001年生态足迹计算结果、计算出不同区域层面上的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发展能力分别为1.9367、1.7947、2.0526、1.1049,说明其生态足迹的发展能力均超过生态存量的发展能力。选取了四川省南充市作为特定区域进行生态足迹和生态足迹效益的时间序列计算,进行生态经济系统多样性和发展能力的动态变化分析。最后.指出提高生态经济系统多样性指数和发展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是增加生态足迹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冉红 《经济研究导刊》2010,(36):204-205
建立生态工业体系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内容。结合鄱阳湖区域的实际,建立了以资源、经济和技术为导向的区域工业生态化测评体系,以此揭示区域工业生态化实际水平,为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珠三角限制开发区域的主要形态包括森林生态功能区、湿地生态功能区、水土严重流失地区以及其他重要生态功能区。限制开发区域珠江水系的"上游效应"关系到珠三角较大区域范围的生态安全,关系到珠三角贫困人口生活现状的全面改善,是全面实现珠三角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珠三角限制开发区域的生态发展路径包括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金融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加快经济圈的生态化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生态融合。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区域主体发展区域经济必须遵循共同的生态价值原则:区域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制定合理且优化的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8.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全要素协同发展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斌  陈慧英 《经济地理》2011,31(12):2128-2131,2143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区位优势日益突出,区域旅游全要素协同发展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价值进行分析,然后对鄂西圈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全要素指标体系予以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全要素协同发展体系,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实施路径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泾 《发展研究》2010,(7):22-25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适应自然发展的新型文明形态,是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和表现形式。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生态文明的生成与发展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内在联系,才能最终实现生态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在区域这一空间尺度上以一定的价值理念为指导,为实现一定的发展目标,适应区域发展条件和特点,主要依靠特定生产要素,并在相关保障措施的支持下,谋求区域发展的路径和方式。区域尺度的生态文明则是区域发展中人地关系发展到特殊阶段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要求以新的发展路径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这就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论文以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区域尺度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分析为基础,初步探索了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优化思路。论文认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发展理念的更新、全方位的创新以及通过统筹兼顾协调利益关系等乃是基于生态文明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大庆市生态经济可持续性与发展能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瑞芝  董雪旺 《经济地理》2006,26(4):669-672,676
生态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及发展能力的定量测度是区域生态经济的重点研究领域。文章基于生态足迹模型,选取了大庆市为实证区域,计算20多年来的生态足迹,发现生态足迹由生态盈余发展到严重的生态赤字,表明人口的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的压力之下,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最后,运用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和Ulanowicz的发展能力公式测算了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系统发展能力,指出减少化石能源用地的比重是增加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提高发展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而积极培养替代产业是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区域农业生态经济规划的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农业生态经济规划是对一个区域(行政区域或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长期发展运行的战略部署。本文就区域农业生态经济长期发展的方向、目标(指标)、结构性以及农业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途径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十堰市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和重要支撑。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十堰市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内外部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十堰市生态文化旅游业可采用核心区域发展带动边缘区域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模型,提出"旅游生态足迹指数"作为测量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将该方法应用于广西沿海地区,计算2015年钦州、北海和防城港三市的旅游生态足迹、当地居民生态足迹、区域总体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赤字,以及旅游生态足迹指数。结果表明:北海市生态赤字为296 173.14 hm~2,旅游生态足迹指数为-40.9%,区域旅游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钦州市生态足迹盈余为338 338.57 hm~2,旅游生态足迹指数为20.2%;防城港市旅游生态足迹盈余为183 534.04 hm~2,旅游生态足迹指数为24.3%,区域旅游发展处于弱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黄河流域自然生态开始呈现一些新特征和新趋势,不断凸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价值、战略需要和战略意义。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取向主要包括:通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区域开放格局和推动特殊类型地区加快发展来完善新时期区域发展战略,通过因地制宜推进区域高质量绿色发展和发挥中心城市高质量集约发展带动作用来探索地区特色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以及强化生态安全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流域生态经济是以河流为纽带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经济,是生态经济理论在流域范围的特定研究和区域落实。通过发展流域生态经济,实现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生,一直是政府、社会、学界关注的重大议题。论文归纳和分析了流域生态经济的提出缘由、内涵机理、模型开发、实践探索、存在问题等,提出了我国流域生态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未来方向和实践前瞻。  相似文献   

17.
结合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生态足迹理论,基于投入产出法提出了一种评价中国区域发展的方法。首先用灯光指数表征区域发展水平,将其作为产出因子;用改进的生产性生态足迹方法计算区域生态足迹,将其作为投入因子;以此来构建区域发展指数。然后进行区域发展健康程度排名,灯光指数与生态足迹增长率对比分析,及区域发展指数变化规律聚类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上海和北京在区域发展健康程度排名中占据前两位,远高于其他省份和全国平均水平,其发展方式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各省区市的发展状况总体上呈现良好态势,除内蒙古和陕西外,生态足迹的增长率均低于灯光指数的增长率;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区域发展类型可以分为进步型、稳定型和退步型三类。  相似文献   

18.
实现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经济系统平衡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经济系统失调的原因有很多,根据生态经济学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区域发展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经济系统失调的表现形式及原因,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进行了制度设计,为实现从传统技术创新到生态技术创新过渡提供了制度保障,并对推动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起着一定的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Arcgis的重庆市县域生态足迹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模型已成为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但大都是静态地揭示某个区域的生态足迹,或纵向揭示生态足迹演化过程,而很少横向对比某个省(市)的县域生态足迹.从县级区域来评价重庆市2007年的生态足迹区域差异,揭示各区县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生态压力和发展优势,为重庆市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参考和依据,并应用Arcgis软件直观表现重庆市生态足迹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20.
生态承载力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发展与生态承载力协调一致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从产业发展、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出发,辨析了产业发展与生态承载力的相互关系,界定了产业发展与生态承载力一致性评价的概念与评价内容,构建了基于供体—受体的产业发展与生态承载力一致性评价技术框架,最后深入讨论了当前产业发展与生态承载力一致性评价的主要难点。研究成果对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