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互联网+”发展基本情况及其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嘉兴的优势和“互联网+”的最新发展趋势,从统筹协调推进、完善基础支撑、加强科技创新、强化产业培育、创新引导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嘉兴“互联网+”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园区     
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优联网)为了更好地促进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研发、标准化、产业发展和应用普及,由中关村科技园区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各相关环节的优势企业、科研机构在自愿、平等、合作的原则基础上联合发起成立,  相似文献   

3.
《广东经济》2013,(10):68-70
2013年8月2日,为推动我国下一代互联网产业加快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决定联合开展“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在目前已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22个城市中,先行支持建设一批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4.
常志 《广东经济》2016,(12):66-67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学者们就相继提出虚拟经济、信息经济、互联网经济等概念,并预言世界将进入信息时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四项技术的发展,从“产业+互联网”到“互联网+产业”概念的提出,学者对于广义互联网技术对国民经济影响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深入的影响和改造着各国的国民经济,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一次重大的机遇.谁能在互联网经济浪潮中独占鳌头,谁就能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国民经济竞争中占居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在多个产业得到广泛应用,并上升为我国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通过分析我国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在线产业带”趋势和服务业产业集群的“产业生态集群”趋势,明确了产业集群发展、升级的影响因素。从信息、能源、制造成本3个方面阐述 “零边际成本”趋势,从万物演化的“递弱代偿”规律分析产业集群发展趋势。以此为基础,阐述了“零边际成本”趋势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并从政府、产业集群和企业3个层面给出了“互联网+”背景下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的旅游产业融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旅游产业在更大范围内的融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主要特征,从“互联网+”时代的视角着重论述了旅游产业融合的机制及其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了促进旅游产业融合的政策建议。笔者认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主要有:旅游产业高度的产业关联性、旅游消费者需求的改变、技术的进步与创新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等。研究表明,当前旅游产业融合的障碍为旅游信息化的水平不高、旅游消费者个人隐私安全的制约、旅游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和复合型旅游人才的匮乏。因此,为促进中国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需要努力提高旅游信息化水平、加强网络立法、深化旅游综合改革和大力发展旅游教育。  相似文献   

7.
如何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受到普遍关注,始于去年国务院《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随后又被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说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开始了大发展的进程。未来五到十年,国家将致力于建设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规模集成电路、新一代显示技术、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日益密切,我国对互联网技术的有效运用予以了极大的重视,从国家领导在两会上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中有较为明显的指示.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传统水务行业的升级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广西北部湾水务产业发展为例,分析我国水务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充分结合“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以期更好促进我国水务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区位视角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友金  肖雁飞  廖双红  张琼 《经济地理》2011,31(10):1686-1691
运用Hayter区位进入理论构建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定量评价,得出中部各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以及单要素竞争力排名。研究认为:湖北、安徽有较强的承接产业转移综合优势,安徽、湖南有较强的承接产业转移地缘优势,河南、湖北有较强的承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优势,山西、河南有较强的承接资源密集型产业优势,湖北、湖南有较强的承接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势,河南、湖南有较强的承接本地市场开发型产业优势。以此为依据,对中部各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空间布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做到“规范发展秩序”,实现“有序承接”。  相似文献   

10.
浙西南山区是我国浙江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但这里有优质的竹产业本地资源,而该地区想要发展起来就必须依托这个本地资源的优势,到如今竹产业已经发展成为该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但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本地产业想要发展,想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进行转型升级,本文主要通过对“互联网+”以及浙西南山区竹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概况分析,探讨借助“互联网+”来促使浙西南山区竹产业转型升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全国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徽滁州是其中重要“一翼”和“前沿”.在南京都市圈内滁州承接产业转移有地理位置、交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优势,滁州承接南京的产业转移较多,其对滁州市经济发展的软硬件、产业结构和就业、城市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提出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及创造优质服务环境、提升产业层次和提高对接产业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优势条件加快宁滁同城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区域协调发展理念下,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手段。基于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内涵、动力机制等既有研究,从考虑运输成本的“推-拉”模型与异质性企业区位选择效应的市场动力机制,以及信息不对称下强弱势政府间竞争博弈机制两个维度,剖析我国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内在机理。从创新顶层设计、发挥比较优势、降低交易成本3个方面探讨了促进区际产业转移与对接的政策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广西作为中国和东盟合作的前沿地带和“桥头堡”,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并且具有劳动力成本低、矿产资源丰富等优势,从而吸引了大批东部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而在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过程中,往往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就会趁虚而入,给广西的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就广西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研究并进行对策分析,提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这对广西避免走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先发展再治理”的道路、促进泛北部湾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要素共享与能力协同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对产业结构高端化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要素存储载体和流转媒介,全要素网络能够实现资源汇集与整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与利用,有利于能力协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全要素网络理论的产业实现提供了环境条件。在“互联网+”背景下,产业集群能够寻求更大范围、更具深度、更有效率的要素共享模式,这将颠覆传统产业集群业态,进而塑造出一种全新的产业集群生存形态。由此,在分析“互联网+”环境全要素网络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探讨全要素网络维力作用下的产业集群生成机理,明晰产业集群生成的3种模式,即供给导向型、需求导向型、供给-需求融合型,可为“互联网+”背景下政府进行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集群培育提供政策指引。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互联网产业的高利润使众多企业快速进入和发展。但作为一个尚在发展期的产业,风险是巨大的,而国内外学者对于互联网产业的风险问题研究多处于快速发展的理论方面。文章在对互联网络技术概念和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互联网产业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总体分析,提出了现阶段我国互联网产业发展中的风险规避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文件,“互联网+”热潮随之兴起,服饰产业作为株洲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之一,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根据对株洲服饰产业集群“一核三区一基地”的空间布局的调研走访,结合阿里巴巴产业带等电子商务模式,探究如何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推动株洲服饰产业升级转型,实现由“数量经济”到“质量经济”、“品牌经济”的跨越.  相似文献   

17.
通用航空产业链长,涉及行业众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著,研究通用航空产业不仅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陕西通用航空产业"一轴两翼"产业布局已全面确立,但通用航空企业运营情况欠佳.通用航空产业链的核心是通用航空制造业和通用航空运营业,整个产业链体系的其它链条或产业环节都是服务或依托于这两个核心产业.民航业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下发展迅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我国民航业营销水平、服务质量、民航企业经营模式、以及民航运输系统方面将会有重大影响.因此,我国民航业应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改变发展思路,实现新时代民航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具体发展路径如下: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民航企业竞争力、运用大数据开展舆情监测、借助互联网优势打造航空生态圈.  相似文献   

18.
产业转移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在产业转移路径方面,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两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发生行为。将现有两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拓展到两类区域的产业转移,并运用产业转移势差模型,基于经济、产业、成本、交易成本和技术5个方面势差,建立产业转移评价指标体系,对两类区域产业之间的转移路径进行探讨。得出研究结论:①基于势差理论的两类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是对两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的扩展,将产业转移的“一对一”模式扩展至“一对多”模式,能更好地解释区域间产业转移发生路径;②以广东(发达类型区)对江西、湖南和安徽(欠发达类型区)三地的产业转移为例,广东至湖南的转移势差最小,相对于江西和安徽更不具有转移优势,通过对各子指标的调控,可以改变其转移势差,以达到改变其转移路径选择的结果。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推动我国两类区域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智慧城市”渐行渐近。现在发达国家地区在产业转型和社会发展当中,认识到了“智慧城市”的前瞻性、超前性,相继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战略举措。“智慧城市”近两年在中国获得不少地方政府的认同。目前,北京、上海、宁波、深圳、无锡、武汉、南京、佛山、昆明、成都等城市已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意在抢占先发优势。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7,(4)
随着"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健康医疗产业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而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使得"互联网+医疗"成为现实,并从各个方面对医疗健康产业带来发展机遇。文章从界定医疗健康产业、医疗健康产业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发展机遇性等概念出发,分析了"互联网+医疗"在大健康领域的作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了具体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