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产业的自然兴衰与相对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提出产业相对兴衰的概念,探索性地对产业经济学中经常出现的新兴产业、成熟产业、衰退产业以及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等进行了定量描述。首先,本文提出应该将产业兴衰区分为自然兴衰和相对兴衰两个方面,然后分别采用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和产业相对兴衰曲线来对其进行描述。最后,将上述两条曲线结合在一起,比较了产业自然兴衰与相对兴衰的不同特征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武言言 《时代经贸》2012,(22):245-246
基于就业、招聘两难的局面,本文从个人、高校及社会等方面分析了其原因。在分析企业需求现状及特点(企业注重求职者的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的基础上,阐述了各方应对企业和社会就业需求的衔接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洋产业吸纳劳动力潜力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栾维新  宋薇 《经济地理》2003,23(4):529-533
我国目前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积极寻找新的就业增长点已成为政府、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以海洋产业系统为研究样本,选取陆域产业为参照系,从发展速度、劳动生产率、比较劳动生产率、产业间的关联强度等多方面论证了海洋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在优势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出海洋产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对陆域产业的拉动效应,指出海洋产业已经成为了我国新的劳动力吸引磁场,大力发展海洋产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研究的结论是:海洋产业增加值每提高—个百分点,将创造直接就业机会3.7万人,可相应为陆域创造4.7万人的间接就业机会。研究成果对制定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广义劳动力流动既包括劳动力的区域流动,也包括劳动力在行业之间的流动,而产业兴衰转化引起的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是引起劳动力流动的深层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更替农业引起的劳动力乡城流动,以及由于纺织、机械等传统行业衰退引起的以下岗失业方式出现的城镇劳动力流动,虽然形态不同,但其实质都是由产业衰退转化引起的劳动力流动。  相似文献   

5.
何璇  张旭亮 《经济地理》2015,(4):123-127
在浙江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背景下,借助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和资本劳动比指数,利用1992—2012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浙江省产业横向升级和纵向升级的状况和趋势,以及两者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分析发现,研究时段内,浙江省产业横向升级对劳动力需求在逐步增加,产业纵向升级对劳动力需求增量在减少,但总体来说浙江省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需求还在增加。依据动态影响趋势,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产业和人口达到平衡点后对地方劳动力需求将逐步降低。研究结论对浙江省促进产业升级、人口就业和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由内蒙古自治区优势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张及由其发展所促进的产业升级带来的劳动力需求变化,并提出了相应的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王智慧 《时代经贸》2007,5(5X):58-61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和世界的经贸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中国的对外依存度依然在提高。贸易自由化的道路上,不仅仅是参与了国际分工,而且中国的付出的成本和获得的收益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贸易自由化对国内劳动力在诸如工资水平、福利待遇、工作时间、劳动强度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本文就是对贸易自由化与劳动力需求弹性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和概况做出了综述,揭示了贸易自由化从三个方面影响着劳动力参与国际分工,一是劳动力需求弹性,二是雇佣关系的改变,三是就业和收入不稳定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动对非熟练和熟练劳动力影响的差异,关系的社会收入分配和社会稳定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韩盛文  冯有责 《江南论坛》2003,(6):29-29,37
目前,我国约有一亿渴望增加收入的农民,因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进入城市,支持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但随着城市下岗就业问题的日趋严重,城市里的容纳量亦会日趋饱和,这里虽有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的问题,但国家还不能将我国总数在1.5亿左右,处于就业不充分状态的富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到城市,因为那样做,既不需要也不可能。何况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还会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富余出来。所以,解决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就成为“三农”问题的关键。恩格斯曾说过:要使这些被迫挤出农业的人不致于没有工作,或不被迫集结城市,必须使…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和世界的经贸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中国的对外依存度依然在提高.贸易自由化的道路上,不仅仅是参与了国际分工,而且中国的付出的成本和获得的收益问题也逐渐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贸易自由化对国内劳动力在诸如工资水平、福利待遇、工作时间、劳动强度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本文就是对贸易自由化与劳动力需求弹性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和概况做出了综述,揭示了贸易自由化从三个方面影响着劳动力参与国际分工,一是劳动力需求弹性,二是雇佣关系的改变,三是就业和收入不稳定因素.这些因素的变动对非熟练和熟练劳动力影响的差异,关系的社会收入分配和社会稳定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问题日显突出,本文从制度和政策、社会环境、政府职能、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等层面分析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将长期存在于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中,进一步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对于改革发展稳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扩大内需是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战略。面对国际经济局面新的变化,中央政府突出强调了国家扩大消费与投资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提出了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以及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的各项重要举措。这就表明,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是有机联系和内在统一的战略整体。扩大内需不仅是我国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发展战略和开放水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赵勇 《生产力研究》2006,(1):148-149
1978年以来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一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轻工业增长为主阶段;二是90年代初以来的再次重化工化阶段。产业和资本增长并不必然或自动地促进就业增长。两次工业化阶段中,各产业中劳动力的配置机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是实现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这就要求我国实现产业政策的低碳化转型,其中包括降低碳排放的狭义转型和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的广义转型.其基本思路是,以产业组织政策为核心,以低碳产业、低碳技术等的发展为重要条件,通过加强竞争,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产业低碳化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为此,必须采取包括实施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普遍性减税、重点实施产业组织政策、大力实施新型产业政策,以及配套实施综合性产业结构政策等在内的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从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的发行规模越来越大,国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我国的经济环境和以往国债政策的实施进行分析后发现,在发挥国债这一重要经济杠杆的作用方面有不理想的地方。如不加以改进,被动地一味扩大发行规模是不够的,以此扩大内需的政策效果也不会明显。1.从国债的使用效果来说,国债由于要考虑挤出效应和代际负担,其使用效果值得探讨。政府发行国债通常会增加政府支出,增加的量与国债的发行量密切联系。政府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不会引起私人部门支…  相似文献   

15.
杨志英 《发展研究》2002,(12):13-14
一、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演变趋势 在过去的五年中,福建省三次产业结构已由1995年的21.7:42.4:35.9调整为16.3:43.7:40。第二产业中工业产值占全省GDP比重为37.5%,比“九五”初期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60%以  相似文献   

16.
一、20世纪后期金融振荡和区域经济繁荣的相关特点 20世纪后期全球金融市场发生了多次巨大波动,按照时间顺序为:(1)1982年拉美债务危机;(2)1987年美国纽约股票市场遭遇"黑色星期一";(3)1990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4)1992-1993年欧元危机,欧洲货币体系遭受重创;(5)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比索汇价自由浮动.(6)1997年东南亚危机拉开帷幕;同年,日本金融机构危机;(7)1998年俄罗斯卢布危机;(8)1999年巴西雷亚尔危机;(9)2000年土耳其危机;(10)2001年阿根廷危机;(11)2002年美国股市危机.  相似文献   

17.
刘易斯拐点与我国沿海地区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承亮 《技术经济》2008,27(5):15-20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中国出现“刘易斯拐点”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与大多数学者的担心不同,本文认为“刘易斯拐点”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一个重要契机,特别是对于我国沿海地区传统产业集群突破“低水平陷阱”、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升级的顺利实现还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合,包括资本市场的完善、企业销售渠道的升级等。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环境规制下中国工业绿色转型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彭星  李斌 《财经研究》2016,(7):134-144
资源环境约束下,通过环境规制设计来激励绿色技术创新及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忽视了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及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差异性,因而难以提出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规制政策,进而难以有效促进工业绿色转型。文章在区分不同类型及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并不存在,但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与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的增强,可明显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及促进工业绿色转型。东部地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并未对绿色技术创新及工业绿色转型形成有效激励,但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与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的正向促进效应明显。中西部地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有着负向影响效应,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和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和工业绿色转型的激励效应不明显。文章对于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衡量有利于未来进一步扩展和细分环境规制的类型,以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协同效应;研究结论对科学设定环境规制强度和合理选择环境规制形式以激励绿色技术创新及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广东已经发展成全球制造业基地,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服务业进入加速发展期。由于内外因素的共振,广东也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下,广东企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来,广东和越南的经贸合作快速发展,但潜力还很大。在中越经贸关系中,广东地位突出,粤越贸易和投资额都基本占中越贸易、投资总额的1/4左右。在吸引中国投资方面,越南有其优势。在广东企业近年“走出去”的初步实践中,越南正成为企业布局的重点区域,发挥着广东企业走向东盟的桥头堡作用。展望未来,只要越南能够持续保持其良好投资环境,中越双边关系稳定,我们相信粤越经贸合作在广东企业“走出去”和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双动能推动下、在“中越经贸合作区”等大型项目的带动下,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