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深化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新阶段.科学发展观否定了把经济发展和资源与环境割裂开来的传统发展方式,强调资源和环境的长期承载能力对工业发展的重要性,要求工业发展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在尊重自然界自身发展的前提下来谋划工业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工业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新环境,按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生产和消费的关系,完善市场准入和产业监管制度,加大资源和环境产权制度建设,构建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的政策体系,彻底转变过度消耗资源与环境的传统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2.
和谐企业是以"依法治企,科学发展;公平协调,团结有序;敬业爱企,创新创效;诚信合作,环境友好;安全稳定,服务社会"为基本特征的企业。创建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创建和谐企业,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实施和谐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建立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3.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科学发展观成为当今经济与社会发展主旋律的背景下,企业应采取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绿色技术创新,而实现绿色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于企业创新机制的优化。首先从经济与环境协调的角度界定了绿色技术;其次,从内部机制与外部机制两方面,构建了促使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的“轮式”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模型;最后,深入阐述了优化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外部机制与内部机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建立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社会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而会计诚信是社会诚信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四个方面探索构建和谐会计的社会环境。①完善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②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自我;③加强内部监管机制,为构建和谐会计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四要完善外部约束机制,为构建和谐会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略论和谐社会的企业责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向前 《现代财经》2005,25(8):77-80,F003
构建和谐社会对企业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通过建设和谐内外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及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和谐企业。当前企业参与和谐社会构建还存在不少困难。和谐社会的企业责任归结为经济责任、社会责任、道义责任。  相似文献   

6.
建立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社会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而会计诚信是社会诚信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四个方面探索构建和谐会计的社会环境.①完善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②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自我;③加强内部监管机制,为构建和谐会计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四要完善外部约束机制,为构建和谐会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7.
建立和发展环境会计是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实施绿色会计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于企业而言,应当以和谐社会的理念来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会计核算,使和谐发展的思路体现在企业环境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中,为改善环境与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全社会的和谐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周昕  向敏 《经济师》2011,(1):88-90
法制创新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路径。法制视野中的"两型社会"强调以最少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通过法律来最大限度地控制环境污染,避免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法制创新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评价作用、保障促进作用和社会整合作用。应进一步完善环境资源法制建设,加快立法步伐;创新执法体制,建立环境资源监管执法的长效机制;完善环保信息公开机制与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全社会的环境资源法治观念,坚持以法制创新为先导,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燃气企业,是企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构建和谐燃气企业的根本依托,致力加强企业内部和谐体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机制创新,切实践行燃气企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创新资源是企业创新的基础与保障,有效的创新资源管理是企业成功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创新是各种创新资源通过有效交互与匹配,实现创新资源增值、产生新创新成果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创新资源存在匹配的矛盾问题,其“不和谐”因素不仅导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也影响企业创新进程。从创新资源自身结构、多维资源作用关系以及资源整体情况3个方面,设计了评价创新资源管理和谐性的指标,可为企业及时发现资源匹配问题,实现有效创新提供科学的方法支持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面对产能过剩与基础薄弱的双重约束,创新驱动资源型企业转型势在必行。资源型企业是否有意愿通过开放式创新实现转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制度环境。以2012—2016年中国沪深A股资源型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制度环境、开放式创新对资源型企业转型的直接影响及其交互作用。运用Stata13.1实证回归发现:良好的制度环境与开放式创新均能促进资源型企业行业内转型,但对跨行业边界转型的影响不显著;制度环境与开放式创新的交互作用能促进资源型企业行业内转型,同样对跨行业边界转型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建立健全良好的制度环境,对促进资源型企业积极开展开放式创新,从而成功实现行业内转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资源型产业集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阐述资源型产业集群内涵的基础上,剖析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特征,从自然资源、配置机制、市场需求与成长机会等方面分析了影响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从生态视角探讨了资源型产业集群演化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的结构发展期,加快资源型产业升级对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将可耗竭资源因素引入有关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中,分析技术创新对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将地区产业划分为资源型产业和创新型产业,借助夹角余弦的思想构建资源型产业升级的动态指标,利用2005-2016年间中西部地区17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是资源型产业升级的内生驱动力,而政府的调节效应却因资源型产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为此,需根据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阶段,制定适宜的转型升级策略。对处于成熟期的资源型产业,宜借助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调节作用,激励企业向非资源型产业发展。对处于衰竭期的资源型产业,则要更加注重创新技术的培育和应用转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资源型企业的兼并重组,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者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规模扩大后的资源型企业不可能直接管理和经营自己的公司,需要通过层层委托代理关系,来实现自身产权的管理和经营。在此情况下,下属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步分离,在资源型企业和子公司经营者之间就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研究资源型企业对下属各子公司经营者的绩效考核,对我国资源型企业重组的深入和资源型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博弈论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资源型企业重组过程中的委托代理关系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型企业是否选择对子公司经营者进行监督主要受监督成本、代理成本和惩罚成本的影响。最后,通过实证研究对博弈结果进行了检验,表明监督成本和惩罚成本与企业的监督倾向负相关,而代理成本与资源型企业的监督倾向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深入落实,各地区加快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及建设创新生态的步伐。尤其对于资源型地区而言,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和严重的“体制阻变效应”,亟需借助创新生态战略政策突破资源锁定效应,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基于MLP(multi-level perspectives)视角,从创新利基、创新体制和创新景观三个层面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影响资源型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模型,以全国26个资源型地区为案例,运用fsQCA(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与NCA(necessary condition analysis)方法分析创新生态系统多重因素影响资源型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复杂的因果机制。研究发现存在三条驱动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创新利基驱动发展转型、体制机制驱动转型和创新环境驱动转型。存在四条引致资源型地区非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整体要素贫乏型、资源-政策抑制型、资源-政策-产业规制抑制型和资源-环境缺失型。创新主体对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发挥着普适作用,政策驱动是促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基础设施与创新环境需要与其他...  相似文献   

16.
政府补贴如何高效激励企业创新产出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基于补贴强度异质性视角,以2012—2018年我国资源型上市公司经验数据为观测对象,利用门限回归模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政府补贴强度对资源型企业实质性创新产出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资源型企业实质性创新产出的门限效应显著,存在补贴强度的最优区间。但基于企业政治关联异质性的分析表明,补贴的最优区间在国有企业、具备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和不具备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贴主要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意愿和能力,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度,进而提升实质性创新产出,但目前资源型企业创新成果还未能普遍实现经济价值转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既成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困难,使得自然资源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备要素,但纵观世界资源富集地区的发展可以发现,并非所有的资源富集地区都能因资源的开发利用而获得很好的发展,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衰落。在此背景下,提出资源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存在着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并进一步提出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在理论上的三方面困惑,即资源的枯竭性、企业的逐利性与资源型地区长久发展之间的矛盾、资源型产业集聚所形成的"路径依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求之间的矛盾、政府在资源型地区发展中的角色矛盾,因此,只有有效的处理好这三方面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资源型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转型对推动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的39个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中部凹陷态势,下游地区最优,上游地区次之,中游地区最差;(2)黄河流域各类资源型城市发展差异较大;(3)黄河流域各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异。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应因地制宜、推动"数智"转型并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评价目标企业的声誉,选择具有良好声誉的企业作为战略联盟伙伴,是建立成功联盟的关键。本文运用非对称信息市场理论、博弈论、交易费用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对此进行了解释,为基于企业声誉选择战略联盟伙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的城市主要为资源型城市,这些资源型城市在为国家和全省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问题。本文认为只有以生态经济学相关理论为指导,才能实现甘肃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环境、资源、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