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信用风险的产生会对企业造成损失,因此要对企业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本文通过对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相关知识的介绍,对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影响进行了分析,说明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信用管理组织结构是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组织化、制度化的前提,也是企业信用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业务流程和信用管理技术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证。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其次对目前几种主要的组织结构模式进行比较研究,最后对现有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进行再造,提出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控制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就水产企业信用风险现状,浅析水产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防范。  相似文献   

4.
吴先文 《时代经贸》2008,6(3):84-85
“信用”现在越来越成为一个时尚的话题。然而,信用是什么,企业信用管理到底应该怎么做,现在仍然有很多不同的认识,或者说有很多的误区。笔者根据自己从事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多年的经验,谈一下对企业信用管理误区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供应链融资服务是一种新型的银行金融产品服务,是实现中小企业资金市场化的有效切入点。根据供应链融资业务运作特性以及影响融资企业信用水平的各观测点要素,建立了供应链融资企业信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造了评价指标的重合区间隶属度函数和隶属度向量,针对供应链融资企业信用水平,提出了阀值模糊评价、隶属度向量模糊评价以及典型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给出了评价操作流程,为供应链融资企业信用水平和风险管理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面向供应链融资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供应链融资服务是一种新型的银行金融产品服务,是实现中小企业资金市场化的有效切入点.本文根据供应链融资业务特性以及影响融资企业信用风险的供应链要素或绩效,提出了以融资企业本身的信用风险评价子体系、核心企业信用风险评价子体系、融资企业贸易项目风险子体系以及贸易供应链绩效评价子体系组成的面向供应链融资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该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AHP法和FCE法的供应链融资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的步骤和方法,为企业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何宇 《经济视角》2013,(9):74-75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出版业的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加深。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发现,出版业因信用销售而带来的信用风险,已经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应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来解决信用销售带来的风险和危害。本文以企业信用销售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出版业赊销的现状,阐述了赊销的原因及风险产生的影响,从而对出版业赊销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大量的应收账款被拖欠不仅使企业经营困难甚至破产,也严重冲击了当前的市场经济.这不只是由于我国目前的市场机制不完善、相关法律不健全等外部原因造成的,更是由于企业内部的信用风险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对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信用风险特点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石晓军 《财经研究》2000,26(11):9-16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直观的企业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然后利用一组全国各行业的应收款及管理状况的调查数据,测度了各行业信用风险,并通过基本的统计分析和回归分析评述了中国企业信用风险特点,指出了影响中国企业信用风险的主要内生变量。最后提出了若干简明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贾杰华 《生产力研究》2014,(12):154-155
文章探讨了供应链企业信用风险对供应链协同行为的影响,分析企业信用对供应链协同的重要性。从供应链企业信用风险的角度,提出如何通过加强供应链上企业信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以更好地发挥供应链协同效应,以期更好的指导未来的供应链协同实践。  相似文献   

11.
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信用风险的度量。本文重点探究基于统计方法的VaR信用风险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可知,以VaR值为核心的CreditMetrics方法,通过适当修正,符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信用缺损成为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并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风险高,对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监控便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银行监控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对借主的事前监控.构建监控模型和产品差异化模型在于银行利用资源在发放贷款之前监测企业,通过银行获取信息或者在市场力(产品差异化)投资模型的分析表明两种选择产生不同的预测,即银行加大分支机构和人力资本的投入,有利于提高信息获取的范围以及信息获取的准确性,但对市场力增长不显著;银行对借主资金交易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借贷风险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已发展到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IRB法为代表的模型化管理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采用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贷款风险度方法仍主要以定性分析和经验判断为主,在风险与资本定量计量上存在许多不足.本文研究遵循"路径依赖"的改进路径思路,在细致考察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贷款风险度方法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的基础上,将其与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寻找改进和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宏观压力测试,作为压力测试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具体运用,可以提供极端事件对金融体系影响的前瞻性信息.随着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对系统性风险的日趋重视,宏观压力测试方法逐渐成为检验一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维护金融稳定的首选工具.本文主要研究宏观压力测试在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并在已有的模型成果的对比分析基础上,建立适用于我国的宏观压力测试模型并以此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以贷款违约率作为评估银行系统信用风险的指标,选取对银行信贷违约风险构成冲击的宏观经济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将其整合成为一个综合性指标.研究结果发现: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GDP)和通货膨胀率指标(CPI)对银行体系的贷款表现冲击力较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两种宏观经济极端情境,在关于NGDP大幅下降和CPI骤升的压力情境设定下,银行体系的贷款违约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幅度提高.尤其在关于通货膨胀率的情境设定下,贷款违约率的增幅高于其在NGDP下降情境下的增幅.  相似文献   

15.
回顾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分析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现状,不难发现中国已成为全球信用卡业务增长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作为未来消费信贷的重要增长点,在金融行业民间资本准入制度的放开、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移动互联快速普及的大数据时代,民间资本、外资银行对信用卡业务的广泛渗透,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必将导致国内信用卡业务参与方关系日趋复杂,信用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发行风险不容忽视。文中采用行为概率及效用函数的方法对信用卡消费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应用行为分析的结果,对信用卡业务中诸如个人信用登记评估制度,发卡机构营销、审批机制和产品附加值,消费管理和奖惩制度及法律法规制定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剖析,系统分析了银行信用卡发行过程中的风险,并对信用卡市场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信贷业务是国内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客户信用评级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重要一环是商业银行进行授信、贷款审批和贷后管理的基础。客户信用评级体系的开发和完善也成为了当前银行工作的重点。文章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视角,针对当前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管理的现状与不足,从四个方面对评级指标进行选取。同时使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权重分配并设定相应的评分标准和客户信用等级,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模型的操作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文章的评级模型并不同于国外研究论述的数学模型,其在操作上更加简便,信息获取也较为方便,更加适合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借鉴和使用,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商业银行客户信用评级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we embed optimal contracting between the manager and equity holders into Leland-Toft endogenous structural credit risk model to study the impact of moral hazard on the firm's credit risk with rollover debts. Our model quantitatively shows that the agency costs induced by the moral hazard can endogenously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credit spreads, besides the costs of rolling over the maturing debts of the firm. It originates from the conflicts that these two costs should be covered by equity holders while both the manager and maturing debt holders are still paid in full.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edit spread with the agency costs of moral hazard is larger than the one without the agency costs. Thus, the moral hazard could be used to explain “credit spread puzzle” as an endogenous factor. The explicit formulae of the equity value, the debt value, and the endogenous default boundary are also given.  相似文献   

18.
利率、汇率波动的加剧,使金融衍生市场的风险成为影响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金融风险定价理论和资产组合技术的支持下,金融衍生工具已成为防范基础性金融风险的有效工具。但金融衍生工具在用于金融风险管理中也存在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基本金融风险。不仅存在着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的替代性,还存在着加大金融风险总量的可能。金融风险管理的实质是寻求风险损失与风险收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Sustainable debt has become the key issue in rating of private as well as sovereign debtors. The problem of how to estimate sustainable debt has also been at the center of the debate over the Asian 1997–1998 financial crisis. If the external value of the currency depends on the external debt of a country, it is necessary to estimate the creditworthiness of the country. This paper studies credit risk and sustainable debt in the context of a dynamic model. For a dynamic growth model with an additional equation for the evolution of debt, we demonstrate of how to compute sustainable debt and creditworthiness. The model is estimated by employing time series data for the core countries of the Euro-area. The computations show that the Euro-area has large external assets. Using time series methods, the sustainability of external debt (assets) is estimated for those core countries of the Euro-area. Those estimations show that the Euro will be a stable currency in the long-run.  相似文献   

20.
We present a model-based measure of sovereign credit ratings derived solely from the fiscal position of a country: a forecast of its future debt liabilities, and its potential to use fiscal policy to repay these. We use this measure to calculate credit ratings for 14 European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1995–2012. This measure identifies a European sovereign debt crisis almost two years before the official ratings of the credit rating agen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